×
群星耀东海——蚌埠卷烟厂八十周年先进人物事迹选编

群星耀东海——蚌埠卷烟厂八十周年先进人物事迹选编

1星价 ¥52.8 (6.0折)
2星价¥52.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0599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7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65059988 ; 978-7-5650-5998-8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蚌埠卷烟厂先进人物事迹的梳理,再现企业劳模工匠及优秀人物事迹和精神风貌,从侧面展现企业发展史,提炼出蚌埠卷烟厂在80年发展过程中孕育的精神力量。本书探寻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优质文化资产,弘扬劳模精神,促进蚌埠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全书兼顾纪实性和实用性,图文并茂,生动可读,充满正能量。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蚌埠卷烟厂建厂80年以来80个优选人物事迹的梳理,再现企业劳模工匠及优秀人物事迹和精神风貌,从侧面展现企业发展史,提炼出蚌埠卷烟厂在80年发展过程中孕育的精神力量;探寻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优质文化资产,弘扬劳模精神,争做优秀员工,对内汇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并通过党建引领、文化铸魂,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促进蚌埠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全书兼顾纪实性和实用性,图文并茂,生动可读,充满正能量。

目录

开篇 攀登者的光荣与梦想——蚌埠卷烟厂礼赞
**章 峥嵘岁月
参加八路抗击日寇 戎马一生报效国家——记蚌埠卷烟厂离休干部徐梦岐
一张75年前的入党志愿表——记蚌埠卷烟厂离休干部尹计高
投笔从戎献青春 矢志不渝报国恩——记蚌埠卷烟厂离休干部李文忠
离休不褪本色 皓首不忘初心——记蚌埠卷烟厂离休干部顾雪帮
以霹雳炮火捍卫和平——记抗美援朝老兵钱长学
第二章 大国工匠
指尖上的巾帼工匠——记“全国先进生产代表”钱德英
此生不悔爱蚌烟——记“全国劳动模范”彭学山
赓续红色基因 创新企业之路——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国栋
深耕维修技艺 传承工匠精神——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继文
匠心为本 久久为功——记“全国劳动模范”刘加树
工匠精神展初心 脚踏实地铸芳华——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胡林胜
第三章 行业先锋
心有万千锦绣 化作事业彩霞——记“全国财贸轻工纺织烟草行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黄锦霞
指间舞出瑰丽人生——记“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安建红
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记“烟草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刚
雪茄匠人——记全国评烟委员会委员夏永峰
燃烧的冰——记《东方烟草报》优秀通讯员张冰
年轻人 加油——记“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孙超
名副其实的“亮哥”——记“全国烟草行业技术能手”孙永亮
第四章 安徽英才
平凡却不甘于平凡的人生故事——记“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李秀珍
择一业 成一事 终一生——记“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鲍忠凯
不为繁华易匠心——记“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姚学标
默默奉献中绽放——记“安徽省五好职工代表”洪士才
我的实干爸爸——记“安徽省劳动模范”石干
扎根一线的“万金油”——记“安徽省烟草系统先进个人”陈永义
雪茄事业的坚守者——记“安徽省劳动模范”胡新淮
三十四年 三种身份 一件事——记“安徽省劳动模范”李银平
用心促进党建工作 用笔彰显红印故事——记“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李洪润
勤学好钻 困知勉行——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童萍
我是一个兵 守护我天地——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玉宏
巧干 能干 肯干——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益联
精工利器 匠心铸魂——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丁连明
生命因奉献而辉煌——记“安徽省技术能手”王金龙
质量管理创新的“攀登者”——记“安徽省优秀质量工程师”邹传庆
初心筑梦 砥砺前行——记“安徽省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武超
躬身力行 行无止境——记“安徽省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丁昊生
工匠精神领航 书写发展新篇——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在伟
结香花般的女子——记“安徽省内部审计领军人物”赵黎
用真诚与责任 谱写爱岗敬业之歌——记“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安洁
三十六年 以“何”为桂——记“安徽省女职工岗位建功成才行动先进个人”何伟
青年工匠的“平凡梦”——记“安徽省金牌职工”汤思嘉
“饱和式”工作——记安徽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奖刘道松
奋斗的青春*美丽——记“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程园园
你是人间四月天——记“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汪至冬
钻研是她的工作 奉献是她的选择——记“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岳晓凤
青春正好 奔赴不停——记“安徽省*美青工”李睿
向阳而生 逐光而行——记“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宋旭
“高”歌猛进 启“迪”未来——记“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高迪
青春恰似火 扬帆正当时——记“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徐钰鹏
唱响青春奋斗*强音——记“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王奕萌
第五章 珠城楷模
书记是一面迎风的旗——记“蚌埠市民主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韩明
展示巾帼风采 不负芳华岁月——记“蚌埠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静
专心致志 以事其业——记“蚌埠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琛
积跬步至千里 积小流成江海——记“蚌埠市劳动模范”程道胜
四十年如一日 不为繁华易匠心
——记“珠城工匠”李继民
柔肩似铁 竞绽芳华——记“蚌埠市巾帼建功标兵”许琼霞
静若杏花 悄然绽放——记“蚌埠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宝杏
以灼灼年华“旭”写华彩青春——记“蚌埠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旭
第六章 公司精英
固然经风雨 不改向阳心——记安徽中烟公司“劳动模范”王红葵
从“车间工匠”到“智造先锋”——记“安徽中烟‘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吴壮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记“徽烟工匠”王良青
厚厚的老茧抵在*后一道防线——记“徽烟工匠”张保永
奉献青春 点燃梦想——记“徽烟工匠标兵”王超
从“新兵”到“标兵”——记“徽烟工匠”苗国奇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记“安徽中烟十大担当人物”张文斌
展开全部

节选

攀登者的光荣与梦想——蚌埠卷烟厂礼赞 初生:流金岁月 历经战火洗礼 蚌埠卷烟厂原名东海烟厂,是黄克诚将军领导的新四军三师随军烟厂,1942年诞生于苏北益林镇,1949年3月迁入安徽蚌埠,1964年正式更名为蚌埠卷烟厂。 蚌埠卷烟厂的发展,历经战争洗礼历,经风雨坎坷,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闪光之路。蚌埠卷烟厂的前身——东海烟厂,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日战争时期,苏北的盐城、阜宁一带驻扎着新四军的军部和主力部队,阜宁县益林镇是新四军三师后勤机关驻地(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参谋长洪学智)。1942年秋天,在苏北的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三师的于金彪、高明显、宋长河、姚士安、贺才生、张玉清、赵云才、朱广山8名干部、战士光荣负伤,住在益林镇三师师部医院养伤。这个时期,目伪同流合污,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新四军三师的生活非常清苦。以老红军出身的于金彪营长为首的伤病员们商议,利用养伤期间办个手工卷烟小作坊,既可以减轻群众的负担,又可以增加部队的供给。经过组织批准,他们借益林镇附近的小村村长家的房子,购置了三把刨刀、三部卷烟“手推子”等简陋的生产工具,开办了一个手工小作坊,用刨刀和木制“手推子”卷制香烟,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开始了手工卷烟生产。 1943年,目寇对根据地实行全面封锁,新四军三师给养困难,黄克诚要求新四军一边坚持抗战,一边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生产运动,手工卷烟作坊开始扩大生产规模,从附近村庄招募上百名青壮年农民帮着卷制香烟。一时间,盐阜地区手工业、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萧瑟的益林镇一天天繁荣起来,成了盐阜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威了“苏北的小上海”。 1944年,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师部决定继续扩大卷烟生产规模,由盐阜军区财经委员会拨款30万华中币作为扩厂资金。于金彪派王广霞等3名职工乔装成商人到上海,向卷烟商王永福购进了4部手摇卷烟机,又派人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3道封锁线,从淮南军区飞马烟厂调来1部卷烟机,产品也由1个“黑猫”牌逐步发展为“黄猫”“金虎”“飞虎”3个牌名。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除供应部队外,开始畅销苏北各地。因益林镇东临大海,1944年5月1目,经上级批准,这个小烟厂正式定名为“东海烟厂”,于金彪同志被任命为**任厂长兼党支部书记。 到1945年,东海烟厂已拥有职工300余人、卷烟机5部、厂房20多间,日产量20箱。1945年5月1目,在东海烟厂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中国东海烟草公司。公司在行政上隶属于新四军三师后勤部,在财政上隶属于盐阜军区财经委员会。公司拥有自己的销售机构——发行所,发行所下设营业部和办事处。中国东海烟草公司是新四军在苏北解放区*早*完整的经营机构之一。 创业:烽火连天 铸就钢铁意志 2012年6月11日,在蚌埠卷烟厂建厂70周年前夕,厂部党委决定组织寻根之旅小组,由张冰带队,前往企业发源地苏北地区开展寻根活动,探寻企业在战火洗礼中茁壮成长的光辉历程,为全厂干部职工忠实记录一段流金岁月。在阜宁县益林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寻根之旅小组找到了东海烟厂旧址。昔日简陋的草房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已经盖起了2~3层的居民小楼。虽然我们心中有点遗憾,但当年先辈们浴血奋战、驰骋疆场,不就是为了我们后人的幸福生活吗? 当寻根之旅小组正在实地录制视频时,从镇政府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找到一名当年为烟厂站岗的老民兵。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我们见到了时年85岁高龄的万奇玉老人。老人家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东海烟厂在于金彪厂长的带领下,手工生产“黄猫”“飞虎”牌卷烟的情景。他说,那个时候军民关系很好,有时候夜间站岗,为了防止困倦,烟厂还给他们提供没有包装的香烟……经过多方打探,寻根之旅小组又在益林镇附近的一个村庄,寻找到一位87岁高龄、在东海烟厂工作过的老工人邱德成,他是东海烟厂招收的**批工人。他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在烟厂工作的历史。据老人回忆,他于1943年至1946年在东海烟厂上班,具体工作就是为手摇卷烟机喂烟丝,当时一部手摇卷烟机是3个人操作,1个人喂烟丝,2个人轮流摇,生产的卷烟牌号只有3种。虽然是手工劳动,工作很累,但大家干劲都很高……后来,因为烟厂随大军向山东北撤,邱德成因父母年迈,不得不留下来照顾,从此与烟厂失去了联系。 据建厂初期老工人回忆,当时中国东海烟草公司生产的香烟品牌有“黄猫”“金虎”“飞虎”3种,在苏北等地压倒了当时上海资本家生产的“天塔”和“骆驼”牌香烟,畅销苏北备地。一些投机商人为了破坏烟厂的声誉,进行投机取巧活动,用劣质烟生产“黄狗”牌香烟,包装与“黄猫”牌相同,蒙骗了许多消费者,使许多人将“黄狗”误认为“黄猫”,影响了部队烟厂的声誉。中国东海烟草公司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配合政府没收了一些投机商人的香烟,“黄猫”又恢复了声誉,被当地群众称为“黄猫”打死了“黄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