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道 《道德经》身解

悟道 《道德经》身解

1星价 ¥49.0 (5.5折)
2星价¥49.0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9239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16923979 ; 978-7-5169-2397-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国学 传统文化、养生爱好者1.观点角度新颖,说理透彻。作者依循哲学大师冯友兰、楼宇烈等提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式学习观点,认为继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讲道理,更应重视实践,历经数十年潜心体验式学习与研究,从健康养生、从身体的独特视角解读了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的大智慧 2.作者将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道家长生久视之道,视为甚深层次的人类大生命学。提倡研身心内真学问、做宇宙间妙文章。 本书配有精美的插图和诗颂,以助读者阅读理解——研身心内真学问、做宇宙间妙文章。

内容简介

我国有名哲学家冯友兰、楼宇烈等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式学习,认为继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讲道理,更应重视实践。本书作者历经数十年潜心钻研,及体验式学习与研究,从健康养生、从身体的独特视角解读了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的大智慧。作者认为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道家长生久视之道,是甚深层次的人类大生命学,它全面地探索了宇宙伟大的物质存在和同样伟大的精神存在,作者仔细研析《道德经》所讲的八十一课,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精神大宴。

目录

目 录
序一:后天器用,具体之道 /1
序二:天道人道,本来一道 /3

导 论

一、东方圣哲
 —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3
二、老子长生久视之道
  与生命密码的自我重组 /8
三、太极图
 —宇宙道德文化的始点与终点 /13
四、老子慧学与西方科学之间 /16
五、老子道学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 /18

道德经身解

**章 大道体用 /28
秦汉以前,诸子百家共奉一道。形而上无体、无极〇的恍惚之道与形而下有象、具体⊙的器用之道—太极之道的阴阳大化之道。老子之道尽在于此。其余五千余言,皆系围着本章之进一步的讲述和展开。

第二章 后天道用 /38
先天虚灵之“道”乃“绝对真理”,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故难以名状。可名者皆后天“相对真理”之“德”,可见虚名之不足尚也。老子在本章教导我们,在人生后天之德的道用之中,对天地万物的认识须两面齐观,以把握阴阳,行于中道,效法自然,方为上智。

第三章 虚心实腹 /43
老子将天地自然之法则,引申、应用于人世间的治世之道;也阐释了上一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圣人之治。

第四章 道冲不盈 /47
“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用而不用之大用,以表谦冲之道用之不盈、不尽。

第五章 守中之道 /51
天地生万物,自然而生,生而又灭,亦自然而然。天地不特别偏爱某物,也不嫌弃某物。

第六章 玄牝之门 /55
天地人物的性命表现,均存在于一动一静之间,要善加把握、运用,才能自主性命而生生不息。

第七章 天长地久 /58
言天地以不为自我而生,故能长生。圣人效之常忘其身,而能身存。

第八章 上善若水 /61
大私亦公,水之妙用—水之道用。水的不争之德,无往而不善。

第九章 功遂身退 /65
急流勇退,知止不耻。须信“上善若水”“不争故无尤”。

第十章 童心是道 /68
讲具体的修道,首先修心、炼气,炼到营魄合一,专气至柔,心为童心,体如婴儿,差不多就快进道门了。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71
世人但知有用之用—实用、器用,不知无用之用—虚用、道用。物重实用,道贵虚用。

第十二章 物欲之害 /74
本章讲为物所役的物欲之害。

第十三章 重道忘身 /78
物欲之害大矣,甘为物之奴隶,名利之害,则更大焉!吾人如能做到宠辱皆不动心,必终身无大患。

第十四章 大道希夷 /82
本章讲道的各种表象。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86
老子生生不息的徐生之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然得此道者,形神俱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91
修道能致虚极静笃,由后天而返先天,才算跨入道门,有望参见本来面目,欣赏道乡本地风光。

第十七章 上古明君 /95
上古的人们无知无识—淳朴自然,不言而信,老子常向往之。

第十八章 大道仁义 /109
老子慨叹世道愈下,世风日颓,思复太古之道治。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102
智不可用,巧不可为,以回归淳朴之道为要。

第二十章 无学之学 /106
这里老子讲无学之学。极言智巧、小聪明之为害,不但不可用,而且不可学。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112
道者“腹中有宝好论道,无限春光满面容”。本章老子具体讲述了他的修道感受,即道的光明境界,及其道用。

第二十二章 抱一曲全 /116
圣人之所以道全德备,众美皆具,系因圣人守中抱一,与世无争,故众德交归。

第二十三章 忘言体道 /121
老子依自然现象的因果变化,告诉我们一切都在无常的变化之中,人世间的现象也是如此,不是你我的力量可以左右的。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126
老子反复地申明,道体自然,自然而然,凡事须顺势而行,效法天地自然“曲全”而成万物万事,切莫乱加主观作为。

第二十五章 大道混成 /129
道系何物?什么模样?老子在本章多方面给我们进行了描述。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134
本章着重讲人法地。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139
上古之人,非常重视现代人所说的广积“阴功阴德”,是真善行、善言者,当为后来修真证道者们所效仿的榜样。

第二十八章 守道为要 /145
知道、修道并不难,关键在于要明守道之要妙。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 /150
老子把这样一个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凡事皆要适可而止,超过了限度,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154
论述大道在军事、政治方面的运用。继续讲“适可而止”这一原则。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159
继承上一章“不以兵强天下”,甚言“兵事之不可尚”;仁政重于武功。

第三十二章 常道名朴 /164
老子讲天下万物、万事,皆要归之于器用之“道”;“道”*终又从形而下之器用,回归形而上之道体,亦所谓“道法自然”—法道之自我本然,即法自身。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169
发愿成为一个智者或明白人,按本章列出的几条切实做到,就差不多了。

第三十四章 大道无欲 /172
本章讲道及道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起作用,道之功德大也哉!

第三十五章 大道平泰 /176
老子继续讲述前章未尽之意。首先要抓住宇宙大现象、大原则:天地阴阳、日月兴替、风云变化……如《阴符经》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第三十六章 柔能克刚 /180
欲擒故纵,柔弱胜刚强;不要轻意显示治国方略。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184
本章讲“道体”。了知宇宙道化之大规律,无须妄为,须要为时,时时处处皆彰显“道”的妙用。侯王们倘能守此无为之道,顺势而为,万物亦将自化。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187
本章开始讲德—道之用;道之成果及其效用。老子崇尚上古时代的上品道德,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得一之道 /194
本章所讲的“一”,乃大道“孕育生机”“成竹在胸”,准备大干一场而生起天地万物时的“**个”举动“一”,太极造化之神机,宇宙运化的元动力—冲和气机。当你“心念专一”不再胡思乱想、进入虚极静笃境界之时,即可体悟这个道的复制品、造化神机“一”之妙谛。

第四十章 道贵弱用 /202
常深入静定。弱者道之用,应为“虚”者道之用!器贵实用,道贵虚用。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205
儒曰,人皆可以为尧舜;道言,个个皆系道种。老子在本章对此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第四十二章 道化万物 /211
本章讲的是宇宙及天地万物演化经,大道为体,冲和气机为用,由一演变到三……天地万物。*后又叶落归根,归于道海无极。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216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无为之道。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219
老子教导我们,凡事要站高些、看透些,应知足、知止。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222
本章讲了许多利弊相对的道理,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唯有清静无为才是天下之正道。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225
多欲有为之害,本章强调知足者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228
本章讲得道者的智慧成就,圣人境界,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231
本章讲“为道日损”,承接上一章讲日损之功,无为之德。

第四十九章 圣人德善 /235
老子讲圣人的不言之教,以赤子之心有教无类,善与不善一视同仁,悉皆谆谆教诲;有教无类,故无弃人。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239
本章讲生死大事。十有六成的人都难以把握住自己的生死性命,只有十分之一的善摄生者—真修大道者能脱离死地,而长生久视。

第五十一章 道生德畜 /243
老子讲道化万物,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并讲到了“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246
天下母—道母,子—万物,老子教导我们“既得其母”—掌握了绝对真理,“以知其子”—就能够更好地把握相对真理。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 /250
老子慨叹,人心不古,世道衰微,世风日下,要想光明磊落地推行大道,难啊!

第五十四章 善建善抱 /254
本章讲为天下人建立不朽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予以坚持,子孙后代将受用无穷。老子与孔子就是典范和代表。还讲了以真修为本,以身观身……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谓殊途同归。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262
真善建德善抱道者,首先以身观身,修养精进,德行深厚,有如赤子—童心是道!

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 /266
真知正见者的玄同境界—和光同尘,无亲疏利害,以及可贵的中和之道。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270
无为之道用之于政治,就是以正治国;如此则无不治矣。

第五十八章 祸福相依 /276
本章讲无为之法,以及祸福相依之理,无为而治之道。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280
在本章老子**次提出了“治人、事天,莫若啬”—养精蓄锐,积德厚道,乃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以之治国,则国运绵长;以之养生,则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大国小鲜 /285
本章讲无为之德,德被众人,化害为利,众德交归,民生幸福。

第六十一章 大国宜下 /289
大国小国之间和平相处之道是什么?大国的责任更为重大,宜以处下为尚—为当时春秋诸国侯王们开出的一组如何和平相处的对治良方。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 /294
道为善人之宝。真得道者,得唯一阳神,不但二元对立消融,还可斡运阴阳五行。

第六十三章 报怨以德 /288
本章讲老子自己修道的深切体会,要“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报怨以德”“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九层之台 /303
本章讲了许多人事、天理现象,以及“治人事天”的具体理法,乃至入道之直径,以及“筑基入道”的重要性。

第六十五章 治国楷式 /309
本章讲有道明君治国,尽量使老百姓归于愚朴,念念不忘这个治国楷式,是谓“玄德”。

第六十六章 善下不争 /315
本章讲当侯王的辩证法,或曰领导艺术、统治技巧,及其效用。

第六十七章 修道三宝 /319
老子所讲的虚灵大道,宏大得讲不清楚,只好举了与修道密切相关的三件宝贝稍示之;谁能把握住这三件宝贝,将功德无量!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324
老子在本章阐释了上一章“修道三宝”之意,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以明不争之德,“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第六十九章 轻敌丧宝 /326
本章继续讲“不争之德”在军事方面的运用。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329
老子说他讲的道,其实稀松平常,易知易行,可是天下人却莫能知、莫能行,只好“被褐怀玉”,以等待缘机。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333
古云:“知”之一字,是众妙之门,也是众祸之门。圣人则悟无知之知—真知!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337
圣人告诫我们,要敬畏天理,遵循天道,否则要遭天诛!圣人明君要敬天爱民,如此才不致成为孤家寡人。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341
本章讲宇宙因果律—气数,天命可畏,“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敬天保民 /345
天道无私,赏罚分明。然嗜杀伤仁,终当自伤。

第七十五章 民之难治 /348
上一章讲民不畏死之因,本章则讲民致饥饿之由。

第七十六章 柔弱者生 /351
本章继续讲柔弱胜刚强的老子之道。

第七十七章 天道人道 /354
老子在本章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唯有道者能实行之。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358
本章进一步讲述柔弱胜刚强之道,凡实行者能为天下王。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361
为善勿结怨;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古道 /365
老子的理想之国:希望有这样一个无为而治的模范邦国,为“春秋无义战”的各邦国树立榜样,令侯王们纷纷效尤,以彻底消弭战祸,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371
本章讲述了老子的立言之旨,弘道之宗,强调:“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附 录
道在天地间 领悟在一息 /378
古今中外名人对老子的认识 /389
《金丹四百字》简注 /397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导 论 一、东方圣哲 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不知老天是有意或是无意,在两千五百年前让一大群圣哲“下凡”来到人间,如群星灿烂,散布在地球村的东西两端。圣哲们播撒智慧种子,扫除愚昧迷信,指示人生真谛,追索终极真理。为了让智慧之花开遍人间,了却这一大事因缘,他们甚至不惜以身殉道伟大的圣哲! 西方在欧洲中心论者眼中仍然是东方圣哲如德莫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高瞻远瞩,精思入神,拨乱反正,直探本原物质的本原与精神的本原。他们发现“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与东方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相呼应。哲人窦可里士指出,在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与物质的力量西哲们的太极思维萌芽。精神的力量也一分为二:爱和恨“爱”使物质聚合,而“恨”使它们分散。 东方传统哲学分为西天佛家的“慧眼”之学,与东土医、道、仙诸家的“天眼”绝学。两家都属“一目了然”的“道眼”系统,能够透视虚实,洞晓阴阳,天人一体,深参造化,承先后天一脉,纳精气神一体,涵天地人一统,了知阴阳结构是形而下后天具体宇宙的根本结构*初结构与*终结构,是大宇宙结构总纲的XY轴,天地万物不过是XY轴诸象限中的无量节点与网眼。形而下具体宇宙本身以及天地万物之间,阴阳之互化,虚实之互变,乃一气之往来精气之聚散。 “万物自得以道,宇宙统一于气”天上天下,唯“气”独尊!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也是道,阳也是道,天地万物两家抱。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不可以去此取彼或去彼取此,执其一端而自生障碍,否则会犯片面、偏激的错误而离开中正之道。 东方哲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特别着重探索了人类生命的后天现象,与先天生命本元之间密不可分的大辩证关系,以及人类个体生命可以全面开发自身本有的各层次潜能,而自修、自省、自证、自悟,从而彻底认知心与身心与物之间相互促进,*终达到“心物一体”“心能转物”而超越物我,主动进化成为“宇标”之“完人”:作佛悟觉宇宙、人生究竟真谛而获大解脱;成仙自组自己生命密码、超越生死而得大自由! (一)孔子之道与老子之道 相传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老子把嘴一张,“老太太打哈欠”一望无牙:牙齿既坚且强,然而*先掉落;舌头既柔又顺,至今舒卷自如。 老子主张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主张不争,天下莫之与争;无为,才能无不为大有为。老子深知阴阳互化之理的大辩证法,执自然之道而顺应之。 孔子是现实主义者,喜欢讲人道、仁学,肚子饿了,总得先解决吃饭问题。 老子是理想主义者,总是讲天道、道学,“致虚极,守静笃”,炼气辟谷,争取不食人间烟火。 孔子就人生正面立论,主张积极应世,忙得不得了,没多少时间谈论天性与大道。 老子以人生全面立论,崇尚天道之自为,顺天理而行之可也,其哲理意境高深。 孔子讲事理之显然、当然。 老子讲事理之必然、所以然。 孔子也了解天道:“分于道者谓之命,形于一者谓之性……”只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实在太多,而没有时间多讲。 老子也并非不以仁义为美德,只是担心仁义成,大道废也! 孔子的理想与行动纲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挽起天河长流水,洗尽甲兵不再用”,以期建成理想的统一的中华礼义之邦、君子之国。 老子痛恨世风之不古,侯王们的打来杀去没完没了,主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不尚贤,世人就不会去争夺功名利禄,人民遂能安居乐业,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争赢斗狠。 老子之道是内涵无比丰盛的精神美餐,上自帝王将相,下及黎民百姓,各业各行人士,都可以在里面吸取自己所需的精神食粮而升华、开悟。 老子浑宇宙、人生百味为“一”味道味。道味无味而又百味俱呈,唯亲尝者方知道味之醇厚: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道之无味之味,唯践道者能心味之。此无中能生妙有之味深藏于文字相的背后。 “天书无一字,真经本来空。”“在此境界中,方知其中味。” 孔子之道与老子之道,表面看来似乎相反,实质一致。从阴阳之道、究竟之理上来看孔、老的思想,相反而又相成,我们不必去此取彼而自生障碍,善养己浩然之气可矣! (二)伟人与圣人 伟人与圣人都认为:发现一条真理比征服一个帝国更为重要。伟人们的聪明是长于发现适应于当时时空条件下的相对真理。圣人们的智慧则远不止此,他们着重关注的是宇宙及人生的根本问题大事因缘!古圣们着重关注天道的大用流行,或曰绝对真理、**义谛!只有透彻认知了究竟真谛、绝对真理,才能够把握相对真理。比如《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所证得的天理、地理、人理、医理等道理,一经建立便常用而常新,成了长生不老的“婴儿文化”。如大家熟知的中医医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辩证,望闻问切的诊治理法,汗吐清补等治疗原则,君臣佐使之药物配方……数千年来一直如此,数千年后仍会如此,可谓数千年一贯制,“任凭病浪起,稳坐元气论”,以不变而应万变!东方圣哲们所开示的究竟真谛的究竟优势,必将继续保持下去! 廿一世纪骑老牛,今人反向古人求因为古圣慧眼独具,把握住了绝对真理,不受时空制约,因而头头是道,时时在道,此乃绝对真理的绝对优势;否则不能称为圣哲! (三)理悟与智悟 在认识论方面,持西方机械的、割裂的片面认识论观点者,自分为“唯心论”与“唯物论”两大派别。他们以己机械的眼光、孤立的认识、肤浅的分类,来对中国古代圣哲们贴标签:孔子是唯心主义者,老子是唯物主义者理由是老子有句名言:“道之为物。” 其实老子之“物”并非只是指实在的物质而言,乃是说“道这个东西”的“东西”,它既是物又是非物。道这个东西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它就是这么一个把你弄得恍兮惚兮的东西!物质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老子一旦看到现代文明的聪明人给他贴的标签之后,一定会哈哈大笑地说:老子既非他们所说的唯心主义,也非唯物主义,老子是“唯道”主义、“唯气”主义道因气而立,气遵道而行! 老子的方法论也与他们不同,是传统的“唯象”论观象穷理!老子启用了他们也有却不会应用的“第三只眼”“道眼”“一目了然”地心物齐观,隐显悉察,对宇宙万物的认知是先唯物唯象,包括隐在的虚相,如道、性、神、元炁、精气、经络、穴位……进行彻参,然后穷理,于以悟证唯心,之后心物一体、隐显同悉、人天共参,加以透彻地认知,由物悟到心悟,从心悟至理悟,经理悟而智悟,*终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统摄心物而大彻大悟。老子的《道德经》及其他诸圣们的经典,都是这样著作而成成为万古常青的“婴儿文化”,放之四海而皆准,置之万年亦不易! 我们应当跟着老子的脚印走,“天行健”和宇宙的运化同步,一步一印地走下去,便可与道为一,与道共运,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龄! 笔者借两首诗愿与广大读者共勉: 人生七十古来少,先除少年后除老,中间所剩无多子,又有一半睡着了。 研身心内真学问,做宇宙间妙文章!还天地浩然正气,立功德地球家乡!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曾庆余,道号存诚子,1937年出生,现年86岁。先生自幼酷爱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内丹修炼,中年幸得伍柳天仙法脉的传承。因为身体体验学习法,对老子《道德经》长生久视之道别具慧眼,并在真修实证中加以印证,深刻体悟到《道德经》各篇所表内容的身体修炼真髓,从而指导当代人以身体去真修实证。曾出版《伍柳天仙法脉》《内丹实修理法精要》等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