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与世界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与世界意义

1星价 ¥44.9 (6.9折)
2星价¥44.9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9894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530989494 ; 978-7-5309-8949-4

本书特色

1、系统全面,多维度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与世界意义 本书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场伟大的文明变革、一次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一个道路审视的全新维度、一次全新的实践探索、一幅崭新的现代图景、一次 性的历史变革、一次世界版图的东方改写、一次人类社会的全新 等内容展开,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本质及其得以创造、丰富、发展的时代场景、生成逻辑、时代意义,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和逻辑关系,为读者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和世界意义提供方法论。 2、深入浅出,讲述人类文明新形态究竟“新”在何处,人类文明新形态究竟有何重大世界历史意义 本书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文明根基、基本内涵、主要特征、政治优势、世界意义、未来展望等角度,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以及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崭新“文明形态”何以、如何 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世界意义。 3、通俗实用,本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普及性,对于读者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内涵具有重要启示 本书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和逻辑关系,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事理与情理相结合、现实与展望相结合的逻辑框架,详细阐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拔新领异之处,并使其世界意义体现在书稿的行文之中。此外,本书的“序言”与“后记”部分深入分析了本书撰写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以此构成全书清晰、完整的撰写框架。本书并在写作过程中将个人学术思考与学界互动探讨相结合、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致力于与读者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通俗理论读物。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刻领悟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基础上,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内国际背景,通过对时代背景、理论渊源、文明根基等的阐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形成现实理论观照,充分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价值取向和世界意义,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紧密关系,更深层次彰显中国共产党百年“守正创新”光辉品格及人类文明新形态承接历史、感知时代、引领未来的重要意义。

目录

序 言

贡献给世界的中国创造

——人类文明新形态

序 言 贡献给世界的中国创造

——人类文明新形态

引 言 人类文明新形态究竟“新”在哪里

**章 时代背景:

一场伟大的文明变革

一 、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世界奇迹

二 、人类文明新形态回答世界之问

三 、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文明振兴

第二章 理论渊源:

一次原创性的理论贡献

一 、创新马克思关于人类未来的学说

二 、创新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学说

三 、创新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学说

第三章 文明根基:

一个道路审视的全新维度

一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三 、人类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

第四章 基本内涵:

一次全新的实践探索

一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制度优越性

二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超越性

三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指向未来性

第五章 主要特征:

一幅崭新的现代图景

一 、全面协调

二 、和谐共生

三 、和平包容

第六章 政治优势:

一次超越性的历史变革

一 、民主和自由并进

二 、稳定和发展双赢

三 、真理和道义并存

第七章 世界意义:

一次世界版图的东方改写

一 、扭转人类文明发展格局

二 、校正人类文明发展方向

三 、加速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第八章 未来展望:

一次人类社会的全新超越

一 、中国现代化的前景

二 、旧文明形态的负面效应

三 、属于人类的新形态

结 语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本质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全新概括,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往美好未来社会的康庄大道。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创造的。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华传统文化之“的”,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分清“良”和“莠”,识别“精”与“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创新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魅力,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既不忘本来,又借鉴外来,进而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创造的。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文明新形态站在了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双重制高点上。那么,人类文明新形态究竟“新”在何处?人类文明新形态究竟有何重大世界历史意义?这大概需要我们长久思之。 1.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观察的新维度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就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固然是一条基于中国国情且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但更多的是一种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理论陈述。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观察,即按照马克思站在德国以外的立场来考察的逻辑理路,从世界历史视角 (立场) 观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而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升格”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观察视角 (立场) 的历史转换,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或主观臆断,而是立于历史和全局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方位的再反思。 2.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新术语 同世界上其他类型的文明形态相比,人类文明新形态绝不是一个“名词”的转换,而是“概念”“范畴”“原理”的革命,即一种术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新论断有着极其深刻的学理依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作为理论创新、术语革命,其本质是对“中国崩溃论”“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的批判和革命。曾几何时,西方一些国家政要、学者拼命鼓吹和兜售所谓的“普世价值”,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无法实现现代化。尽管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现实,他们不得不承认“要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但仍心有不甘,以为我们搞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国家资本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由于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确立了新的世界历史方位,从而让“中国崩溃论”彻底崩溃。 3.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新超越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人类文明演进中新生的具有巨大生命力、感召力的新形态,它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双重制高点,历史地超越了西方“一元论”的世界观,超越了西方“国强必霸论”的国家观,超越了西方“以资为本”的价值观,超越了西方“文明冲突论”的历史观,超越了西方“西方中心论”的发展观,超越了西方“你输我赢”的伦理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国的防控立场、态度、举措差异巨大,效果迥异。究竟哪一种社会制度更文明,究竟哪一种社会治理更有效,可谓高下立判。中国敞开胸怀,展现了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克时艰,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 4.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蕴含共产主义新元素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应当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合理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共同占有,人们为了共同利益,按照科学规则平等参与生产经营;人们精神生活极大丰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极大提高,人人具有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推己及人、爱人如己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自觉遵循;国家、政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终消亡,各民族实现大融合,人与自然、人与人真正“和解”,世界呈现出一派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景象。而今天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恰恰逐渐呈现了这些新的美好元素:特别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均衡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马克思当年预测、描绘的共产主义画卷中的某些元素,已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图谱中徐徐展开。

作者简介

田鹏颖,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常务理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报刊发表文章35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