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上的科学技术--丝绸之路学丛书/[中]王阳,[中]陈巍著

丝绸之路上的科学技术--丝绸之路学丛书/[中]王阳,[中]陈巍著

1星价 ¥40.0 (6.9折)
2星价¥40.0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591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1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101159110 ; 978-7-101-15911-0

本书特色

1. 勾股定理在中国、巴比伦、希腊是如何被发现和表述的?其差异性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基因? 2. 为什么说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什么样的图景? 3. 古代也有计算机?从指南车、记里鼓车到提花机,如何抓住其科学理路?

内容简介

书稿共六章,分别从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建筑学、机械等方面,选择历史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能够展现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有趣案例和突出亮点,基于世界的观点,透过中外的比较,展示了古代科学技术随着时代、文化、地域环境的转变而发生的变化和差异,凸显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永恒价值。

目录


《丝绸之路学丛书》序言 /I


前 言 /V


**章 丝绸之路上的数学 /1


**节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中西起源 /1


一、定理发现的标准及其应用 /1


二、巴比伦数表是否意味着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现? /6


三、《周髀算经》的重新解读 /12


四、*后的结论 /18


第二节 思于无穷:古代东西方的无限观念 /21


一、东西方*早的无穷观念 /21


二、开方术与无理数的*早提出 /28


三、圆周率、圆的面积和球的体积 /34


四、无穷思想在伊斯兰世界的发展 /39


五、高次方程根的求解 /42


第二章.丝绸之路上的天文学 /47


**节 二十八宿起源与古代中国天学传统 /47


一、二十八宿起源:近代中西会通凸显的主题 /47


二、古代中国天学传统的内涵 /52


三、二十八宿的起源与古代中国天学传统的确立 /59


第二节 西域扎马鲁丁与元代天文学的发展 /68


一、扎马鲁丁《万年历》:古代中国颁行的外来历法 /69


二、扎马鲁丁与回回天文台的建立 /73


三、回回天文台的阿拉伯语书籍 /77


四、回回司天台与汉人司天台的关系 /82


五、结语 /90


第三章 丝绸之路上的医学 /91


**节 外科手术传统在古代中国的形成 /92


一、外科手术传统概念:古代中国外科史分析的视角 /92


二、前“古代中国外科手术传统”的发展 /96


三、古代中国外科传统的确立过程 /104


第二节 乳香之路:丝绸之路的另一种认知 /115


一、“乳香之路”:从陆路到海路的发展 /115


二、三国起始的乳香认知:主要为香料功能 /119


三、唐代的乳香认知:多方位的药物功能 /122


四、海上乳香之路的形成及其发展 /126


五、结语:重视丝绸之路与乳香之路的经济本性 /131


第四章 丝绸之路上的物理学 /133


**节 古代东西方文明中的力学 /133


一、古典时代的力学与机械学理论 /134


二、古希腊力学知识的传播及其在中世纪的发展 /141


三、丝绸之路上的器物与力学知识举隅:被中香炉 /147


第二节 古代东西方的光学知识 /154


一、古文明中的光学实践 /154


二、古典时期的光学理论 /159


三、中世纪东西方光学知识的发展 /166


第五章 丝绸之路上的建筑 /175


**节 混凝土与古罗马建筑革命的地方性 /175


一、古罗马建筑的新认知:一场技术的革命 /177


二、罗马混凝土的发明:新建筑革命的起点 /180


三、混凝土与古罗马建筑型式的革命 /186


四、古罗马建筑革命:一场无法全球化的技术革命 /189


第二节 坎儿井技术及其传播 /191


一、坎儿井的词源及历史记载 /193


二、坎儿井的技术特征与开凿过程 /196


三、坎儿井的起源和传播 /203


第六章 丝绸之路上的机械 /213


**节 丝绸之路上的简易机械举隅:轮轴 /214


一、丝绸之路上的陶轮 /215


二、古代车辆的轮轴 /226


三、古代学者对轮轴的认识 /241


第二节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计算机 /249


一、指南车与记里鼓车 /250


二、静态天文钟:从安提基西拉装置到星盘 /258


三、让天文钟动起来:东方机械创新的黄金时代 /270


四、丝绸之路上的提花机与模拟计算机 /279


主要参考文献 /293


人名译名对照表 /325


展开全部

节选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中西起源 关于中西文化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中外学界持续争论的话题。在数学史领域,勾股定理是*早的数学证明,典型地体现了数学的证明精神。如下试图阐明,勾股定理的普遍性表述和证明带有明显的中西文化差异,应当看作各自独立起源。 …… 笔者认为古巴比伦人已经掌握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普遍性表述,只是他们没有明确地表述出来。笔者认为曲安京的观点是合理的,即中国*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商高的对话已经具有勾股定理的证明,其时间是公元前 7世纪,早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晚期在公元前 4世纪的证明。 上述中西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如果停留于优先权的争论没有实质性意义,因为中西方的证明思路完全不同,各自的数学具有独立起源和不同的数学传统。比较发现时间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帮助理解人类整体文化的发展上,如《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出现,更早一些,古希腊与春秋战国两大文化高潮也几乎在同一时期涌现。如果是东西文化独立发现,无论时间早一些或者晚一些,都属于原始性创新,体现出各自的不同文化特质:古代中国形成形数统一的传统,埃及人也没有把算术与几何分开;古希腊则是算术与几何证明分离的传统。在古希腊罗马世界,希腊与埃及、巴比伦的近东世界有着充分的交流,先有巴比伦数组,后有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证明,古希腊的证明是在埃及和巴比伦基础上的推进。时至今日,仍然有西方数学家坚持认为,严格的数学证明在计算情况下没有意义。海明认为:“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其规范等等,常常并不适应于计算,不适应于数学的各种应用。……计算过程是*基本的,而严格的数学证明在计算情况下常常是无意义的。” 古希腊与中国各自不同的证明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各自的独立发现。古希腊与中国存在着山脉、海洋、沙漠这些天然的地理阻隔。现在很难有确定的证据,显示古希腊或者埃及、巴比伦与中国的数学交流(中国与古巴比伦的天文学交流一直都是争论的问题)。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表现出与古希腊不同的证明思路。古代中国的“寓理于算”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数学思路,“算”术是重要的,算是具体的,普遍性表述不是证明的必要条件。“算”术不是简单的计算,或是仅仅依靠经验得以证实,它也需要学理的说明,需要必然性的逻辑推导。这是关于具体之“算”的“理”,也是“寓理于算”的思路。普遍性表述和证明的更重要的价值,不是它的独立存在,而是为“算”提供说明和论证。 古代中国的数学传统是以“算”学为中心,普遍性表述和证明都是为了“算”而服务的,“算”的重要性高于普遍性表述和证明。如果我们过高地理解普遍性表述和证明的价值,难免会用今天的眼光去理解古代的历史。科学史家林德伯格( David C. Lindberg)认为:“如果科学史家只把过去那些与现代科学相仿的实践活动和信念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结果将是历史的歪曲。这一歪曲之所以在所难免,因为科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和作用都已发生了变化。这样,历史学家面对的就不是一个过去实存的历史,而是透过不完全相符的网格去看历史。如果我们希望公正地从事历史研究这一事业,就必须把历史真实本身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抵抗诱惑,不在历史上为现代科学搜寻榜样或先兆。我们必须尊重先辈们研究自然的方式,承认这种方式尽管与现代方法相去甚远,却仍是重要的,因为它是我们现代人理智生活的先驱。这才是理解我们现在之所以是这个样子的惟一合理途径。”

作者简介

王阳,哲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科学文化比较,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李约瑟与西方科学史观重构》,发表论文有《乳香之路:对丝绸之路的另一种认知》等数十篇。 陈巍,科学技术史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丝绸之路技术史、中国古代数学社会史,已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古代丝绸之路与技术知识传播》。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