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至画传

冯至画传

全书从冯至童年生活、留学德国、执教西南联大及北大、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直至其逝世,较为完整地记述了冯至的一生。

1星价 ¥32.9 (5.5折)
2星价¥32.9 定价¥59.8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13090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7
  • 出版时间:2023-01-01
  • 条形码:9787556130900 ; 978-7-5561-3090-0

本书特色

1. 纪念冯至先生逝世30周年。
2. 冯至长女冯姚平所著,完整记述了冯至一生不同时期的成长环境、社会活动、文学创作、所获荣誉,等等。
3. 书中近200张非常具有意义的冯至及其家人、朋友的珍贵家藏照片,让整个传记更加饱满、生动。
4. 一个人的平生遭逢离不开他生活的时代,从传记中读者可一窥时代之针脚。
5. 文前收入《冯至自传》,文末附冯至主要著译作品及冯至所获国外荣誉。
6. 封面照片为冯至在自己的书斋。摄影者将这张照片以《富翁》为题在报上发表。
7. 双封设计,纸印精良。

内容简介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画传》由冯至长女冯姚平所著。从冯至童年生活、留学德国、执教西南联大及北大、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直至其逝世,较为完整地记述了冯至的一生。书中对冯至不同时期的社会活动、文学创作、所获荣誉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且配有近两百张冯至及其家人、朋友的珍贵照片,是一部完整的、生动的冯至传记。

目录

童 年

华年磨灭地之一――20年代在北京

华年磨灭地之二――留学德国

华年磨灭地之三――在昆明

丰富多彩的十七年

无所作为与拨乱反正

晚年

附录一 冯至主要著译作品

附录二 冯至获国外荣誉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1905 年生于河北省涿县(现河北省涿州市)。 祖上是盐商,原来在天津,不知犯了什么事被查抄,才搬到涿州,从此家道中落,到他出生时,已经濒临破产。 他认为“盐商”这个出身很不光荣,因为盐商代表“浊富”,幸亏破产了,他身上已闻不出什么盐味,他为此感到欣慰。 在中学时期,冯至增长了知识,厌恶大家庭庸俗的习气,不愿意承受他们的培植,受到《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的启发,他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冯至,后来索性成了正名。冯至的父亲冯文澍性格淡泊,从不参与大家庭的纷争,对妻儿的感情却很细腻,为了维持六口之家的生活,一辈子在外地奔走,在学校和机关做点文牍之类的工作,常常失业。 但是由于工作,结识了几位有学识的师友,在他们的影响下,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对艺术有一定的爱好。 他对子女的教育是开明的。 冯至在《父亲的生日》(1930 年)中这样说:“父亲对我很随便。 从前对于学校的,如今对于职业的选择,以及朋友,爱情,从未曾像许多人似的摆出做父亲的架子而加以干涉。 直到现在,我却一向是小心谨慎地生活着,同辈少年中‘不可一世,舍我其谁’的气概,我从来不敢有过……”冯至的母亲陈蕙,安徽望江人,出身书香门第,性格柔和,和丈夫感情很好。 她能读会写,夏日的傍晚在院子里听母亲娓娓动人地讲《今古奇观》《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故事是冯至儿时*美好的回忆。 但他不知道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在已经衰败可还维持着一个空架子的大家庭里讨生活是多么艰难,她受尽精神上的折磨,在冯至 9 岁那年病逝了,年仅 35 岁。 随着母亲的去世,大家庭也彻底破产了。在学校里冯至受到同学的欺凌,在家里又受堂兄妹们的歧视,无人理睬,只能伫立在屋檐下望着天上的云彩,凭着自己的一点地理知识想象着,这一朵云像骆驼形的山东省,转眼间又变成长靴形的意大利。 他忍受着寂寞和孤独,儿时的自卑感就这样形成了。 冯至很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他总是遇到好人。 母亲去世一年后,父亲迎娶了继母。 继母姓朱,浙江慈溪人。 她为人忠厚朴实,办事公正明断,在娘家享有很高的威信,无论是胞兄弟或堂兄弟都尊重她。 她的到来使孩子们又享受到母爱。1916 年,11 岁的冯至小学毕业了,因父亲在外地谋生,升学与否,完全由继母决定。 继母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力排亲戚们的非议,送他到北京。 考入京师公立第四中学,这对冯至后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冯至年纪小,她不放心,安排他住在自己的堂弟朱受豫家中,冯至叫他九舅。九舅关心冯至的学习,安排他和在北京读师范的哥哥冯承棨每个周末到一位同事家里读《诗经》。 晚年冯至曾深情地说起当年的事,每到周末他就跑到皇城根去等,热切地盼望着哥哥的到来。 九舅喜欢在业余时间绘山水画,总让他站在一旁,给他讲解绘画的知识、介绍历代画家和流派,培养了冯至日后对艺术的欣赏力。西院的叔祖冯学彰是位励精图治的人。 他热心教育,在清末就创办过私立小学养正学堂,拿出自家临街的一排房子,把廊柱漆成蓝色,接收冯家子弟和邻里间的学童入学,让他们受新式小学教育;而且,还吸收家中和亲属中的女眷入学。 冯至上中学时,这个学校早已停办,但是在暑假,他和他的哥哥都回涿州,和叔祖的小儿子冯文洛一起参加叔祖的学习班。 叔祖亲自讲授古文,他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的长子冯文淇教数学,刚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的次子、冯至的四叔(大排行)冯文潜教外语。 这个学习班生动活泼,冯至从中受益不浅。冯至的四叔冯文潜留学美国和德国研究哲学和美学。1925年暑假,冯至去看望他,在他的书桌上惊喜地见到了里尔克、格奥尔格、荷尔德林的诗集。 在这里冯至**次读到里尔克的散文诗《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对他“是一个意外的、奇异的得获”。 他“被那一幕一幕的色彩和音调所感动”,萌生了用这种体裁来写伍子胥逃亡的想法。 四叔又给他朗读和介绍了荷尔德林小说《徐培里昂》里的《命运之歌》,冯至深受感动,开始凭着自己浅陋的德语知识读荷尔德林的诗,并且把《命运之歌》翻译出来,在《沉钟》周刊上发表。 抗战时期在昆明,冯至和四叔冯文潜又同在西南联大教书,成为同事。我的四爷爷、四奶奶给了我们一家很多的帮助。 胜利后,四爷爷回到天津南开大学,两家关系一直密切。冯至生前常常怀念起这些对他有影响的人。

作者简介

冯姚平
冯至之女,1936年出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在机械系统工作30年后转入国家人事部,1996年退休。已出版冯至研究著作《冯至美诗美文》《冯至和他的世界》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