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论世衡史

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论世衡史

1星价 ¥89.4 (6.0折)
2星价¥89.4 定价¥14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2762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912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220127625 ; 978-7-220-12762-5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主要分析了自清以来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所产生的交互影响,着重考察淮北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政府行为和官僚意志对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影响。作者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影响及作用。作者所讨论的空间范围,包括苏北、皖北、鲁西南在内的淮河下游地区,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面描述了淮北社会在中央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下,如何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后来的穷乡瘠壤。除此之外,本书还对上述这一时期淮北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衰变及平民的生活状态也做了细致地考察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清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在“顾全大局”的政治思维下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的巨大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主要分析了自清以来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所产生的交互影响,着重考察淮北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政府行为和官僚意志对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影响。作者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影响及作用。作者所讨论的空间范围,包括苏北、皖北、鲁西南在内的淮河下游地区,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面描述了淮北社会在中央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下,如何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后来的穷乡瘠壤。除此之外,本书还对上述这一时期淮北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衰变及平民的生活状态也做了细致地考察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清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在“顾全大局”的政治思维下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的**影响。

目录


导 言 / 001

一、研究区域和时段/001

二、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007

三、研究现状/023



**章 保漕大局下的政策误区/ 038

**节 泗州城的沉没与治水政治/ 039

第二节 漕运方略与淮北的被牺牲/084

第三节 官场积习与水患世界的形成/146

小 结/193



第二章 盐业政策下的利益分配/ 197

**节 国家机器的自利化/198

第二节 商人寻求租金的*大化/238

第三节 生产者的贫困化/282

第四节 社会的边缘化/312

小 结/338



第三章 从沃土到瘠壤/ 342

**节 治水与农业生态的破坏/342

第二节 稻作农业的变迁/383

第三节 农家手工经济结构的演变/429

小 结/473



第四章 粮食短缺与生存困境/ 476

**节 粮食生产与人食所需/476

第二节 无权者的田土之累/492

第三节 平民粮荒对策的困境/530

小 结/569



第五章 本能异化为特权/ 571

**节 被殄灭的人欲/572

第二节 强势群体的性剥夺/585

第三节 无法自洽的伦理/614

小 结/628



第六章 社会生活与社会冲突/ 631

**节 诗礼武风的普及/631

第二节 民性的衰变/667

第三节 丛林世界的形成/689

小 结/729



第七章 社会结构的异化/ 732

**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的畸化/732

第二节 强势集团领主化/755

第三节 “下江南”/775

小 结/816



结 语/ 819



征引文献/ 834

一、中文部分/83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和区域社会生态史。曾兼任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