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1835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32183586 ; 978-7-5321-8358-6

本书特色

1 首次将人文学科的研究的重点聚焦于希望——区别于乐观主义、欢欣、欲望、理想主义等观念的关于希望的编年史。 2 重塑希望的面相,以马克思主义史观来锚定希望在动荡时代的坐标。 3 行文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提供给读者非常丰富的智力享受。

内容简介

套装书《夺取群星》是一套青少年科幻小说,以未来的太空为背景,集校园、战斗、生活、解谜元素于一体。通过女主人公的成长之路,*终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一个人自身的成长,不是在他人的眼光之下铺就的,勇敢突破个人的极限,才能体会到更璀璨的未来。科幻小说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题材,符合当前的阅读趋势。《夺取群星》篇幅适中、节奏紧凑、文字干练,采用了广大学生、流行文化爱好者和动漫游戏爱好者极易接受的题材和设定,非常好读。同时,这个故事又倡导青少年勇敢成长,积极实现自我,并教会他们抗压的方式,在内容上非常正面健康。

目录

前言
**章 乐观主义的陈词滥调
第二章 何为希望?
第三章 希望之哲学家
第四章 以希望对抗希望
注释
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前言 鄙人或许不是*适合去笔墨希望的作者。因为就我而言, 那个谚语里的杯子不但空了一半,还无疑含有某种污臭的致命 液体。一些人秉持着 “明日终究死,今朝吃喝欢”的哲学,另 一些人的哲学倒更投合我的兴味——— “明日终究死”。我之所以 无视这些令人苦恼的癖好而选择来写这个主题,理由之一就在 于:借用雷蒙德·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的话来说,在遭遇了 “已然失落的未来”1 的时代,希望这一概念却被莫名其 妙地忽视了。另一个回避此主题的原因,或起于这一事实:那 些敢于谈 及 它 的 人,都 无 可 幸 免 地 衰 微 在 恩 斯 特 · 布 洛 赫 (ErnstBloch)的 巨 著 《希 望 的 原 理》 (ThePrincipleofHope)———我在第三章中会有所论述———的阴影之中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编年史中,布洛赫的著作虽不见得*令人钦赞, 但却是迄今为止*长的一部。 据说,哲学家们多半已摒弃了希望。大眼一瞥图书馆的目录就能看出,他们将这一主题谦卑地让渡给了这般的书名:《半 满:乐观主义、希望和信仰的四十个励志故事》 (HalfFull:FortyInspiringStoriesofOptimism,Hope,andFaith),《一 点信仰、希望和欢乐》 (A LittleFaith,HopeandHilarity), 《希望的年月:剑桥、南太平洋殖民政府和板球运动》 (The YearsofHope:Cambridge,ColonialAdministrationinthe SouthSeasandCricket),更不用说鲍勃·霍普 (BobHope)那为数众多的传记了。这一主题似乎招引了地球上每一个感伤的 道德主义者和为精神摇旗呐喊的人。如此一来,对于像我这样 在板球和殖民政府方面都没有背景,却关切这一观念的政治、哲学和神学意蕴的人,倒也有了反思的空间。 此书出自我于2014年受邀在弗吉尼亚大学佩奇 巴伯讲座(Page-BarbourLectures)发表的讲演。我谨向所有在夏洛茨维尔让我感到宾至如归的人们,尤其是珍妮??盖迪斯 (JennyGed-des),表示由衷的感谢。查德??威尔蒙 (Chad Wellmon)极具效率地安排了我的讲学,躬亲表明自己是一位*投缘而尽责的 东道主,我当向他致以特别的谢意。

作者简介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等领域。代表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事件》《英国现代长篇小说导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 译者 钟远征,1986年生人,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秘书,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英美哲学。译有《战时家族:维特根斯坦》《科学的七大支柱》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