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1833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32183364 ; 978-7-5321-8336-4

本书特色

1.从身体出发的唯物主义!——身体是有思想的物质,是身体在体验,也是身体在思考。有身体的存在,人才成为彼此不同的个体。本书往返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间,*后将人之为人的关键落实于“物”。“身体是行动的媒介,也是痛楚的根源。” 2.唯物主义有哪些类型?——什么是新唯物主义?什么是还原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发端于何?唯物主义的历史亦是一部微型文化史,不断进化的唯物主义思想早已将文化、语言与伦理的发展变化记录其中。 3.尼采、维特根斯坦、阿奎那都是唯物主义者吗?——以他一贯语出惊人的论证方式,伊格尔顿在书中里中气十足地接连剖析尼采、维特根斯坦、阿奎那的哲学思想,展示出他们的唯物主义面向,也勾勒出联系起身体、社会、行为的唯物主义版图。

内容简介

54岁的理工男道格拉斯和艺术家妻子康妮相亲相爱,即将迎来结婚25周年的纪念,结果一天深夜,妻子突然提出离婚。为了挽救这场婚姻,他精心策划了一家三口的欧洲之旅,试图唤起妻子心中爱的回忆。然而儿子的突然失踪让一切都乱了套。为了找回儿子,道格拉斯的人生开始偏离计划,甚至变得疯狂。他重新想起自己被爱改变的那些瞬间,也意识到自己是时候再经历一次改变了。

目录

序言

**章 形形色色的唯物主义

第二章 獾有灵魂吗?

第三章 解放感官

第四章 高昂的情绪

第五章 粗糙的地面

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序言 特里??伊格尔顿 本书探讨的主要是“身体”。然而,此“身体”并非当下文化研究中时髦的彼“身体”,至少,这点乃笔者所切望的。作为论题,后一种“身体”已变得狭隘、排他,沦为陈词滥调,着实乏味。鉴于此,本研究便有了暗中较劲、与之一辩的意图,一心要考察人之为生灵的表现模式。这些模式大多已给正统后现代观打入另册,但别的且不论,它们道出了所有人身体的真相,且与诸如性别、种族等因素无关。我相信,在当代文化话语权威的眼里,这赤裸裸的一概而论是足以引起公愤的。 大约可以这样说,全球各地的文学研究生们,除了研究吸血鬼或图像小说的,都在研究身体,但其研究路数不无问题,竟然对某些富有成效的方法弃之不顾。见怪不怪的是,为“包容性”大唱赞歌之辈居然并不知晓,这个他们钟爱的词是何等的排他。文化研究大多关注族裔性的、社会性别的、同性恋的、饥饿的、被构建的、衰老的、被装饰的、残疾的、受控制的、生命政治的身体,这身体给情色目光紧盯着,是欢愉与痛楚的中心,上面满是权力、规训或欲望的刻痕。与之相反,本书探究的,是更为根本的身体。首先,它绝非文化建构。对它的言说,既可用在柬埔寨,也可用在切尔滕纳姆;既适用于比利时女性,也适用于斯里兰卡男性;倘若切合希拉里??克林顿的情况,也将同样切合西塞罗的情况。只有那些后现代论的霸道权威会对笔者的研究思路感到愤慨。其实,他们的论调才真令人瞠目结舌呢。在他们眼中,一切普适的论断都具压迫性,且只有他们这一论断是例外。 关于身体,文化研究得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洞见,然而在此问题上,却似乎对自身颇令人沮丧的政治史不甚了解。此话题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是米歇尔??福柯的作品,其写作也标志着六十年代末期之后革命左派遭遇的危机。某些更具抱负的激进政治模式似乎业已动摇,遭到强有力之右翼力量的峻拒,当是时,历史唯物主义逐渐为文化唯物主义所替代,且对身体之兴趣益发浓厚起来。若说“身体”意在挑战远离感性现实、过于追求理念的左派政治,它也参与了罢黜左派政治的活动。因此,同任何物神(fetish)一般,此特定身体也起到填补空缺的作用。某些开创性的女权主义思想潮流,在其政治议程上,依旧保留着身体与社会主义政治的关系。然而来到八十年代,人们不再谈论社会主义,转而谈论性,而且,有那么一些文化左派,虽然一谈到资本主义,大多无耻地保持沉默,却在身体性问题上益发大放厥词。然而,后文考察马克思之著作时,我们会看到,资本主义与身体性并非互不相容。 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他们对本书早前一稿提出了宝贵意见,特别是其中一位,毫不留情地建议我直接砍掉前四十页。我认为,经这么一砍,反令这部作品大为获益。瑞秋??朗斯代尔是我在耶鲁大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凡我书中用词不够精当、结构缺乏连贯之处,皆难逃其法眼。至今,经她之手,我已有六部作品顺利问世。作为编辑她出类拔萃,我欠她一份深深的感激。 特里??伊格尔顿

作者简介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等领域。代表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事件》《英国现代长篇小说导论》《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 译者 吴文权,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后留学德国,现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译作包括《文学的读法》《幽默》《中国叙事:批评与理论》,《呼吸秋千》(与余杨合译),《中国文化精要》《西方文化精要》英译本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