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逍遥人间·走进庄子的世界

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逍遥人间·走进庄子的世界

1星价 ¥44.2 (6.5折)
2星价¥44.2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38070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2页
  • 出版时间:2022-12-01
  • 条形码:9787573807007 ; 978-7-5738-0700-7

本书特色

“中国好书”作者王景琳、徐匋解读庄子的*新力作。 关于生死问题,庄子说:活着才是王道。一部《庄子》,无论是讲逍遥游,讲齐物,讲生死一体,讲养生,讲人间世,讲无用之用,还是讲安时而处顺,归根结底还是教人如何好好地活着。 庄子也有治国理想。庄子提倡的是“不治而治”的治国之道,在这样的社会,人们织布而穿衣,耕种而吃饭,自给自足,禽兽成群结队,草木随意生长,人与万物浑然一体。 读《庄子》的人,“达”时,可以做到心中“无功”“无名”,云淡风轻地“达”;而“穷”时,则一箪食,一瓢饮,悠然自得地“穷”。

内容简介

这部书不仅专题介绍了庄子这个人、《庄子》这部书、庄子思想的根源,还对庄子“道”的学说、庄子的理想世界、庄子提出的修德途径、庄子对文人士子命运的思索,以及*终庄子理想的破灭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浅出的解说。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了庄子思想的不同侧面,构成了一个涵盖理想、精神、思辩、社会、人生、修行、处世等各个层面的完整的立体化的庄子。 作者联系当下的社会环境及我们的人生困境来解读庄子学说,以生动活泼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庄子学说讲得生动鲜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庄子的智慧,从中获得力量或安慰。 读庄子的文章,好像是在看电视连续剧,从北冥的鲲到天上的鹏,一幕幕演下去,直到浑沌被南海之帝、北海之帝生生凿死,一个个镜头扑面而来。

目录

**章 庄子这个人 一、庄子的名字与生卒年代 二、庄子是宋国人 三、庄子不是楚国人 四、从漆园吏到借贷 五、贫而不惫 六、为相与授徒 七、自然之子 八、回归自然 第二章 专享的挚友 一、**次相遇 二、鵷鶵与鸱 三、切磋学术 四、交情的升华 五、黑暗中的那一缕阳光 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七、一个大胆的猜测 ……
展开全部

节选

庄子认为,事物的秉性、人的天赋、视野与格局各不相同,由此 而造成了人智慧的大小、寿命的长短、成就的不同。由于自身的限制,小知不可能追及大知,小年也不可追及大年。大小之间是不可以也不需要攀比的。这就如同地上的水不够深的话,大船就不可能浮起来; 也如同在堂前洼地上倒上一杯水,一粒草籽可以轻松地漂浮,但放上 一个杯子,就动不了了。所以人要懂得随遇而安,自在随缘,凡事不必强求。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此小大之辩也”的意思。简单来说,世间万物不但在形态上存在着大小的区别,事物的特性也存在大小的不同。但是,庄子并不是要通过“小大之辩”贬小褒大,比较出大与小的高下来,而是要通过“大”与“小”之间的强烈反差,说明齐大小、万物一齐的看法。 鲲鹏和蜩与学鸠之间的确存在着“小大”的明显差异,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它们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其生活方式也各有价值。“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几千里”的鹏“徙于南冥”,需要有海运的机遇,要待“积”之“厚”的大风让它可以骑上以“图南”,那是 鹏的事。而“抢榆枋”“腾跃而上”“翱翔蓬蒿之间”,则是蜩、学鸠与斥鴳的事。世上万物只有安于各自所处的环境,自得其乐,知足安分,保全自己的天性,才不会为外界所累,也不会被外物所伤,也只有这样,人才能避免各种各样的悲剧命运 ——节选自第五章《致意*在逍遥游》 庄子把死亡世界渲染得如此美好,认为“死生存亡之一体”,但如果你由此得出庄子厌世重死的结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庄子非但不轻视生,而且对人当如何去生、如何活着有着极为独到的 见解。一部《庄子》,特别是内七篇,无论是讲逍遥游,讲齐物,讲 生死一体,讲养生,讲人间世,讲无用之用,还是讲安时而处顺,归根结底还是教人如何好好地活着。庄子把死的世界说得那么炫人耳目、光辉灿烂,真正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人放下对死的恐惧,劝诫人们不要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无休止的是非之争或因贪生怕死而自我折磨上,人应该更多关注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如何在这个黑暗混乱的世界活下去。庄子甚至说,能够终其天年,充分享受自己的寿命,不死于非命,不半道夭折,那才是*高的智慧。(《庄子·大宗师》) 所以,在先秦诸子中,庄子虽然讲死讲得*多,对死的境界也描述得 *为美丽,但同时对生也看得*重。每当论及“死”,庄子总忘不了讲“生”。 那么,怎样才能好好地活着呢?庄子举了两个例子:做好事与做坏事。他要人做好事不要贪图名声,一出名麻烦便会接踵而来。做坏事也得做得“得当”,尽可能避免遭受刑罚的伤害。说白了就是,你好事可以做,坏事也可以做,只要“不近名”“不近刑”,就可以“养生”。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难道庄子认为人可以“为恶”吗?没错,回答是肯定的。但这并不等于庄子提倡“为恶”。我们知道,在庄子的哲学世界,原本就没有所谓善恶,至少庄子从来不认同这样的伦理道德。在庄子看来,什么善恶名刑,统统都是“外物”强加于人的。 为什么在庄子所推崇的人中,有那么多受过刑的兀者?显然,这是庄子刻意为之的,他就是要对所谓善恶表示出极度的蔑视与彻底的颠覆,他要明确地向这个世界宣布,就算是受过刑又怎么样?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子虽然视生死为一体,坦然面对死, 但同时又十分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他是站在维护生命价值的基点上,来谈“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唯其如此,他才可以超越道德的“善恶”,完全忽略世俗的刑罚,对形体的残缺视而不见, 而专注于人的心灵与精神的健全。在庄子看来,只有好好活着才是王道, 这也是庄子贵生、重生、养生的*重要的内容。 —— 节选自第七章《生死与梦觉》

作者简介

王景琳,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现为加拿大政府外语学院汉语言文化教师。 徐匋,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现任教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外语系。 王景琳、徐匋二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出版过《鬼神的魔力:汉民族的鬼神信仰》《中国鬼神文化溯源》《庄子散文选》《庄子文学及其思想研究》《庄子的世界》等著作,其中《庄子的世界》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好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