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病理学习题及解答

植物病理学习题及解答

1星价 ¥49.6 (8.3折)
2星价¥49.6 定价¥5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027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030302793 ; 978-7-03-030279-3

内容简介

本书与普通植物病理学病与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材相对应,包括绪论、植物病害系统、植物病害致病病原、发展规律、致病性及抗性、流行与预测、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鉴定及植物病害的防控、大田作物病害、马铃薯及薯类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油料植物病害(豆科植物、花生及油菜病害)、经济作物(棉花、甘蔗病害)、烟草病害、果树病害I(苹果、梨桃病害)、果树病害II(葡萄、石榴、柿子、猕猴桃等果树病害)和花卉病害。本书还以附录形式列出考研常考植物病害病原拉丁学名及英文名,常考的植物病害病原图,方便学习者学习,查阅。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
第二章 植物病害系统 12
第三章 植物病原菌物 16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0
第五章 植物病毒 49
第六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71
第七章 寄生性植物 79
第八章 非侵染性病害 83
第九章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87
第十章 植物病害循环 92
第十一章 病原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96
第十二章 寄主的抗性 102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 112
第十四章 植物病害流行的预测 123
第十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 129
第十六章 植物病害综合防控策略 146
第十七章 大田作物病害(水稻、麦类、玉米病害) 177
第十八章 马铃薯病害及薯类病害 191
第十九章 蔬菜病害Ⅰ(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蔬菜病害) 197
第二十章 蔬菜病害Ⅱ(葫芦科植物、豆科蔬菜、芹菜、葱、姜、蒜病害) 203
第二十一章 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病害 214
第二十二章 棉花、甘蔗和甜菜病害 223
第二十三章 烟草病害 227
第二十四章 果树病害Ⅰ(苹果、梨、桃病害) 234
第二十五章 果树病害Ⅱ(葡萄、柿子、枣树和猕猴桃、山楂和石榴病害) 239
第二十六章 花卉病害 248
第二十七章 种子病害 254
主要参考文献 261
附录Ⅰ 常考植物病害病原拉丁学名及病毒英文名 265
附录Ⅱ 常考植物病害病原图 268
展开全部

节选

**章绪论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病因;2.病因学;3.病原生物;4.症状;5.病状;6.病征;7.综合征;8.并发征;9.复合侵染;10.隐症 1.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 2.植物病害的外部病状有哪些类型? 3.植物病害常见的内部症状有哪些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5.如何理解寄生性、致病性和抗病性的概念? 6.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7.植物病理学是如何诞生的? 8.爱尔兰饥馑、孟加拉灾荒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如何? 9.如何认识植物病理学的历史,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植物病理学科发展的关键? 10.举出几位您熟悉的植物病理学家及他们的主要贡献。 【解答】 一、名词解释 1.病因(cause of disease):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前者包括病原生物和植物本身遗传缺陷,后者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非生命体因素。 2.病因学(etiology):又称病原学。是一门研究事件发生因果关系的学问。在植物病理学上就专门研究有关病害的成因及解决方法的科学。 3.病原生物(pathogen):指除植物自身外,其他生物因素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引起病害的生物。它包括菌物(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类病毒、原生动物、线虫、寄生性植物等。 4.症状(symptom):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植物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5.病状(symptom):是指植物受到病原物或非生物因子影响后,植物本身局部或整株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6.病征(sign):是指病部产生特征性的病原生物子实体或自身及繁殖体等。 7.综合征(syndrome):指植物罹病后,同时或先后表现不同类型的症状。 8.并发征(complex disease):指由于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9.复合侵染(complex infection):指多种病原物同时或先后侵染寄主植物,引起植物 病害的侵染现象。 10-隐症(masking of symptom):指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下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的现象。但隐症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后,植株上症状又会重新出现。 1.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 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任何影响植物健康生长和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它的利用价值。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植物表现异常的现象就是植物病害。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原。 2.植物病害的外部病状有哪些类型? 病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其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常见的病状有很多种,归纳起来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oration)是罹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大多出现在病害发生的初期,尤其在病毒病中*为常见。一种形式是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chlorosis)和黄化(yellowing)。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而是形成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轮廓清晰的杂色病组织,即花叶(mosaic)。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形成称作斑驳(mottle)的症状。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很常见。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因遗传缺陷所致。 (2)坏死(necrosis)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症状。坏死发生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斑(leafspot)和叶枯(leaf blight)。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幼苗近土面茎组织的坏死,有时会引起所谓猝倒(damping off)和立枯(blight)。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一种溃瘍(canker)症状,坏死的主要部位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扩展。 (3)腐烂(rot)是植物组织被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根、茎、叶、花、果都可发生腐烂,幼嫩或多汁、多肉的组织则更容易发生。腐烂与坏死有时是很难区别的。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4)萎蔫(wilt)。植物的萎蔫有各种原因。茎基的坏死和腐烂、根的腐烂或根的生理活性受到破坏,使根部水分不能及时输送到顶梢,致使地上部枝叶表现萎垂。典型的萎蔫症状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还是完好的。凋萎如果只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早晚仍能恢复则称为暂时性萎蔫,凋萎出现后不能恢复则称为永久性萎蔫。萎蔫的程度和类型亦有区别,有青枯、枯萎、黄萎等。 (5)畸形(malformation)指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四种。增生(hyperplasia)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如马铃薯的癌肿、桃根癌病等;细小的不定芽或不定根的大量萌发成为丛枝或发根也是增生的结果。增大(hypertrophy)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线虫在根部取食时,线虫头部周围的根细胞因受线虫分泌毒素的影响,刺激增大而形成巨形细胞,外表略呈瘤状凸起。稻苗受恶苗病菌侵染后,茎部细胞伸长而瘦小但细胞数并无增加,成为黄叶高脚苗。减生(hypoplasia)是病部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发育减慢,造成植株的矮缩、矮化、小叶、小果等症状的现象。其他矮缩(dwarf)是由于茎秆或叶柄的发育受阻,叶片卷缩,如水稻矮缩病;矮化(stunt)是枝叶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均受阻,器官受害程度减少比例相仿,植株变矮的现象,如玉米矮化病等。变态或变形是指病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如花变叶(phyllody)、叶变花、扁枝和蕨叶(fern leaf)等。 3.植物病害常见的内部症状有哪些类型? 植物在罹病后,除在外部形态上发生病变外,其内部也常发生变化。例如,受病毒侵染时,植物细胞内常有内含体(inclusion,inclusionbody)出现;当受侵染维管束的真菌侵染时,在组织内常有侵填体(tylose,tylosis)和胼胝质(callose)增加的现象。内含体形态多样,常呈风轮状、环状和带状颗粒,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根据组成,内含体可分为不定形内含体和晶体状内含体,前者由病毒粒体和寄主细胞成分混合组成,后者一般是由病毒粒体整齐排列堆叠而成。侵填体又称填充体,它是由木质部的薄壁细胞穿过纹孔向邻接的导管或管胞腔内长出的瘤状突起。其储藏的单宁、树脂等物质能增强木质部的硬度,*终使导管或管胞液流透性降低,失去输导能力,并对病菌在导管内的扩展起到物理屏障作用。胼胝质是围绕每个筛孔的边缘积累的碳水化合物。当胼胝质在筛管端壁上越积越多时,会形成被称为胼胝体(callosity)的垫状物。温带的树木在进人冬季时,胼胝质形成,堵塞筛管的筛孔。但到翌年春季,这种胼胝体被酶溶解而恢复其运输功能。在抗病品种中,当病原物侵人时,其筛管也形成大量胼胝体,从而堵塞筛管,阻止病菌扩展。 4.植物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概括地说,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统称为“病原”。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又有生物因素。没有生物参与,仅有物理、化学、遗传缺陷等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由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物(pathogen)。病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黏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5.如何理解寄生性、致病性和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parasite)。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寄生的程度不同。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有的是除营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寄生物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寄生物称腐生物(saprogen)。在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但它们寄生能力的强弱有所不同。寄生能力很弱的接近于腐生物,寄生能力很强的则接近于专性寄生物。 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寄生物从寄主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对寄主起着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是,一种病原物的致病性并不能完全从寄生关系来说明,它的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如病原物的产物以及植物对这些产物的反应,都可以对植物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一般来说,寄生物就是病原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菌和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都是寄生物,但并不是病原物。寄生物和病原物并不是同义词,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专性寄生的锈菌的致病性并不比非专性寄生的强,如引起腐烂病的病原物大都是非专性寄生的,有的寄生性虽弱,但是它们的破坏作用却很大。 抗病性是植物抵抗病害的特性。植物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变化着的环境产生了很强的适应性,对一些不良条件产生了忍耐性和抵抗性,这种适应、忍耐和抵抗性有时统称为抗逆性。无论是对非侵染性病害或是侵染性病害,植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可称为广义的抗病性。有人把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性称为忍耐性或抗逆性,如对低温、霜冻、烟害的抗性;而把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性称为狭义的抗病性,如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 6.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植物或作物类型分为:果树病害、蔬菜病害、大田作物病害、牧草病害、森林病害、花卉病害等;按照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病害、茎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按照病害症状表现可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或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按病原生物类型又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按传播方式和介体分为: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但*客观也*实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病因类型来区分的。它的优点是既可知道发病的原因,又可知道病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的对策等。根据这一原则,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7.植物病理学是如何诞生的?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