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明的旅行:从兴化到南洋的文化网络

神明的旅行:从兴化到南洋的文化网络

1星价 ¥34.2 (5.9折)
2星价¥34.2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108789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211087891 ; 978-7-211-08789-1

本书特色

作者常年穿梭在南洋和华南原乡的街头巷尾,通过细腻的观察对比、充足的口述资料和历史文献积累,有力论证了原乡基层生发的乡土民俗文化才是联结海外华人的情感纽带。庙中“神明”背后的传奇经历和跨国网络,将帮助更多海外华人找回历史记忆、文化渊源和心灵依托,也为政治色彩浓厚的华侨华人研究范式送来一股人情味十足的暖流和绿意。

内容简介

作者基于长期在莆田和东南亚基层调研所得族谱、碑铭、榜文、会馆志书、寺庙科仪/账本、调查笔记和访谈笔记等大量原始资料,揭示跨越福建和东南亚的中国文化网络,探讨近代以来海外中国移民的文化传承机制及其与侨乡社会变迁之关联,发现:就大多数普通海外华人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的中国文化,并非新儒家文化或华商文化,而是源于原籍的乡土社会文化传统;在海外华人与侨乡之间的联系纽带,并非国际政治或国家政策,而是民间信仰与宗教仪式传统。

目录

**章 导言
 **节 问题意识与研究思路
  一、回祖籍地理解海外移民
  二、去东南亚发现原乡传统
 第二节 资料来源与分析框架
  一、兴化原乡调查资料
  二、海外兴化人调查资料
  三、分析框架与内容要点
第二章 东南亚兴化人的移居过程
 **节 落叶归根:候鸟式的早期移民
 第二节 落地生根:同乡同业的商业网络
  一、定居创业
  二、同乡同业
  三、家族企业
  四、离散社群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移民
 第四节 同业公会与同乡组织
  一、同乡会馆与同业公会
  二、芙蓉坡的兴化人社团
第三章 东南亚兴化人的庙宇系统
 **节 教派组织的庙宇
  一、坛班组织的庙宇
  二、三一教系统的庙宇
 第二节 同乡组织的庙宇
  一、兴化人的早期庙宇
  二、原籍村庙的分庙
  三、原籍区域性庙宇的分庙
 第三节 庙际与国际联系
  一、分化重组与互助共建
  二、“寄香火”与跨国庆典
第四章 东南亚兴化人的仪式传统
 **节 坛班的由来与降神仪式
  一、兴化的坛班及其神童
  二、兴化坛班的仪式活动
  三、海外兴化人的坛班组织
  四、海外兴化人的关戒仪式
  五、海外坛班组织与关戒仪式的意义
 第二节 道士的师承与仪式活动
 第三节 剧团的兴替与仪式戏剧
  一、兴化:莆仙戏与木偶戏
  二、南洋:木偶戏取代人戏
  三、新加坡木偶戏剧本与剧目
 第四节 仪式传统的“本土化”
  一、中元普度的兴起
  二、在联合庙的观察
  三、在联谊社的调查
第五章 海外移民与侨乡传统再造
 **节 侨乡建设与华侨精英
  一、华侨资助侨乡建设的热潮
  二、侨乡的华侨经营管理机制
  三、华侨精英的乡土情怀
 第二节 庙宇的修复与重建
  一、社区性庙宇
  二、区域性庙宇
  三、三一教和坛班庙宇
 第三节 仪式的复兴与更新
  一、家族性仪式
  二、社区性仪式
  三、区域性仪式
  四、坛班关戒仪式
  五、女子坛班的兴起
第六章 结语
 **节 海外移民的文化传承机制
 第二节 兴化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
 第三节 跨国文化网络的建构过程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郑莉,福建仙游人,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海外华人与侨乡、乡村仪式与戏剧,尤其注重文献解读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部、福建省、文化部、中国侨联等科研课题多项。代表性独著论文有CSSCI《明清时期海外移民的庙宇网络》《东南亚华人乩童仪式传统:以新加坡兴化人“坛班”为例》、SSCI《Ancestors and orphan ghosts: Henghua Salvation Rituals of the festival of universal deliverance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in Malaysia》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