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96396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49639649 ; 978-7-5496-3964-9
本书特色
七十年代文艺青年众生相 迷雾般剧情,半个世纪悬念 继《怪鸟》后,戏剧《培训班》是傅星“青春书写”第二部长篇力作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作序:“有关描写那一时期年轻人的文学作品,此前读过不少,但没有看到像他这样来书写的,让人升起一种悲悯的情感,很长时间难以释怀。” 附作者自绘插画10幅
内容简介
1976年初,一群来自各大农场的文艺青年聚集在某艺术院校学习,培训一年,他们根据“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读书,编写剧本,以及排练和巡回演出。学员们的故事纷纷扰扰,悬念迭生,残酷与温情交织,梦幻舞台与生活日常缠绕。人生如戏。时代突变,他们走出了校园,走出了老弄堂里的宿舍楼,走向了没有台本的未来。数十年后,小说的主人公苏威廉拨通了某人的电话。他问,是列宁同志吗?岁月打捞,就此结案。一切已归平静,人生的跌宕和纷争回转头去看,无非是过去与现在,梦与现实的暖昧呼应。
节选
世事飘忽,情绪悠长 ——长篇小说《培训班》读后 杨扬 在文学世界里,长篇小说是当仁不让的王者。哪怕不看具体内容,单单望着那厚厚的书脊,就会让人感受到不凡的气象。至于那些能够写出有文学意味的长篇小说的作者,更是让人敬佩。我们周围,偶尔写一两个短篇的作者,不计其数,但能够创作长篇小说的,并不多;至于能够写出有文学意味的长篇小说的,更少。所谓长篇,至少是十几、二三十万字的一部作品。而所谓有文学意味的长篇,可能理解起来稍稍复杂一点。什么样的长篇小说才算是有文学意味的呢?我想简单地说,应该是读后让人觉得有点意思的作品,而且,这作品的内容与长篇的篇幅在形式上是相匹配的,不是注水,不是那种硬将一个几万甚至几千字就可以说完的故事,生拉硬扯成十几、二十多万字的作品。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理解长篇小说,我以为长篇小说是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的,不是有一点感触就可以敷衍成篇。这样的看法,在文学领域基本上是一种共识,它意味着一个能够写长篇小说的作者,一般都有较长的积累期,包括文字的准备和生活的准备,没有这种准备要想一蹴而就,写出有意思的长篇小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情况有些变化,写长篇的人越来越多,长篇小说的出版量,从每年几百部,上涨到几千部,到了今天,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到底有多少部,估计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如何来评价长篇小说,常常会使一些评论家感到为难,不知道如何来给某部当代的长篇小说定位,以往那种整体性的阅读,在今天已经不可能了。作品太多,多到无法全部浏览,甚至是窥其一角也有点难。至于作品的质量,肯定是良莠不齐。久而久之,人们对长篇的阅读兴趣,由神往、敬仰,慢慢变为有点为难和不感兴趣。但这不意味着真正有文学意味的长篇作品消失了,而是说今天要像以往那样通过个人的阅读,去发现有文学意味的长篇作品,较之以往,更困难了。 疫情期间,我有幸读到傅星的长篇小说《培训班》,有一种特别的触动。它与眼下许多故事性很强的作品不同,它的主干不是故事,而是人物,一群人,一群“文革”后期从农场抽调到戏剧学院进行培训的文艺骨干。他们年轻,有文艺细胞,但在那个无所事事的年代,在戏剧学院那样的培训环境中,情仇恩怨,跌跌撞撞,学非所学,用非所用,懵懵懂懂,浑浑噩噩,人生几何,不知所以。作品*后的结局,是随着“四人帮”的粉碎,形势大变,培训班结业,学员各回单位,多少年后,培训班中没有一个人留守在戏剧领域。这部作品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文字极其流畅,我想这应该得力于傅星兄做了一辈子文学编辑练就的功夫。我花了两天时间,几乎是一口气将它读完。读完之后,很长时间不能平静自己。有关“文革”题材的作品,有关描写那一时期年轻人的文学作品,此前读过不少,但没有看到像他这样来书写的。他的写法有点特别,不追求人物、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怀旧,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是抓住人物情绪、感受来结构小说。这种情绪也不像很多写“文革”的作品,充满着愤怒和控诉,而是内敛节制。世事苍茫,人生几何。但人生交付的代价,总应该有些留在记忆中的。读《培训班》,会让人升起一种悲悯的情感,很长时间难以释怀。这是因为人物、故事尽管属于过去,但你会觉得这些人、这些事,所有人生的困境,有时是相似的,每个人似乎都有可能遭遇。如果谁一不小心,跌入其中,便会遭遇莫名的悲哀。尤其是像戏剧、艺术等领域,一些年轻人自以为有一点艺术细胞或小聪明,想一辈子以此为生,殊不知,一脚踏错,加之外部形势的造化,很可能误入歧途,荒废了大好的青春。傅雷、曹禺在给自己孩子的信中,都谈到过此类困境。我相信,傅星兄年轻时或许也有过这样的人生耽搁,遭遇过此类困惑。多年后,他以《培训班》为题,来写这种人生困境时,心仍有戚戚焉。那个特殊时期的戏剧学院,那些所谓的培训,回头看,是多么的可笑啊。《培训班》中,像苏威廉、赵青、晓霁这些有艺术才能的文艺青年,误入其中,无所事事,白白耗费了青春。而像戏文系教师君一、声乐老师老穆等艺术家,英雄无用武之地,终老于此。威风一时的工宣队潘师傅和后来成为班长的毛国成,当时似乎很风光,其实是可怜可悲的人物,多少年后无声无息已经无人记得了。《培训班》只有人生短短的几个月,却让人们看尽人间戏剧。 傅星在《培训班》中,有一种看透人生的眼力,但这种眼力不是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小说人物的情绪渲染让读者感受到、体悟出来的。作者好像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精神层面来看待这些不幸和悲哀,没有把所有悲哀和不幸归咎于社会、历史,而是强调人生有时的确会陷入阴晴不定、阴差阳错的迷失状态,外部环境只是加剧了这种悲剧罢了。所以,傅星的《培训班》是有一些抽象意义的,他无意于重新煽起一些人的仇恨,也不想陷于那种*难过的往事情绪而不能自拔,他是怀有极大的悲悯之情,是以一种同情的态度来展现人世间的某种跌落状态,甚至在作品中他都不愿提及那些触目惊心的丑恶的人生表演。或许这是看遍花开花落之后的一种心情,有一点低回,但并不狭隘。作者不愿意与具体的某个人来论辩,而是选择在回忆中,慢慢随想过去的时光岁月,展现一点有点特别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故事,让后来的读者自己去体会和评判。尽管傅星在小说中保持着节制和克制,但有时还是心有不甘,尤其是触及内心的忧伤时,他忍不住要写写被老病所困的苏威廉的阿爷(祖父)、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同学亚雯以及割腕自杀的名演员姜美丽等人物、故事。这些极其平常的普通人的故事,是为了与苏威廉等人的生活形成对照,一方面是苏威廉自己在看这些周边跌落下去的人物,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另一方面是作者在比较苏威廉与这些同时代人物时,所产生的无限感慨。整部小说似乎有着一种安魂曲式的抒情力度,旋律缓慢而悠长,绵绵不绝。声音一出现,人物、故事就会跳出来;人物、故事有所动静,无声的旋律就会缭绕在字里行间,如泣如诉。这真是非常奇特的阅读体验。有不少小说家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感受到长篇小说*重要的是结构。但傅星《培训班》给我印象*深的,不是结构而是情绪,它一点一点越来越大,像冬天的雾霾,弥散空间。莫非这迷雾一般的情绪就是结构小说的*有力的支撑?也许这是傅星构思这部长篇时特别用心用力之处吧。 是为序,愿将此书推荐给广大读者。 2023年新年于沪西寓所 (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
作者简介
傅星 《萌芽》杂志原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文创一级,上影集团艺委会成员。著有小说集及长篇《大地的仲裁》《魔幻人生》《八音盒》《怪鸟》《空无一人》。编剧的影视剧有《大上海屋檐下》《老人的故事》《伴你高飞》等十九部。曾获萌芽创作奖、上海市文学作品奖、上海市青年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电影《伴你高飞》获第十三届意大利乌迪内电影节“*受观众欢迎”奖、首届阿根廷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电影节“银风筝”奖。长篇小说《怪鸟》获上海作协年度作品奖励,上全球华语长篇小说年度榜。
-
汪曾祺小说集:鸡鸭名家(精装)
¥19.4¥45.0 -
若非此时,何时?
¥8.8¥42.0 -
萨宁
¥20.1¥59.0 -
生死场
¥11.0¥36.0 -
高能预警
¥16.3¥48.0 -
鼠疫
¥12.4¥38.8 -
坟墓的闯入者-企鹅经典
¥11.7¥39.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13.8¥46.0 -
茵梦湖
¥14.7¥49.0 -
山海经
¥17.0¥68.0 -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15.9¥37.0 -
舞姬
¥16.8¥43.0 -
月亮与六便士
¥12.7¥38.0 -
死魂灵
¥13.0¥48.0 -
夜的女采摘员
¥18.7¥48.0 -
北欧文学译从:童年的街道
¥16.8¥56.0 -
比利战争
¥9.8¥39.0 -
窄门
¥13.4¥28.0 -
希区柯克悬疑故事
¥8.0¥38.0 -
企鹅经典:纯真年代
¥13.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