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1星价 ¥98.7 (7.1折)
2星价¥98.7 定价¥1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494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7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22714943 ; 978-7-5227-1494-3

内容简介

本书以1895-1917年的中国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不仅逻辑严谨地构建认同模式的理论模型,从“立人”命题的三个层面把握认同维度、认同向度与认同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深入系统地分析近代小说认同模式的特征,力图准确把握其在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理论建构与方法演练融为一体,为叙事理论研究、近代小说研究以及小说批评等领域提供了参考。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意义 章 “立人”命题与小说认同模式的建构 节 “立人”命题的展开与认同模式的理论架构 一 认同维度:“立什么人” 二 认同向度:“如何立人” 三 认同强度:“能否立人” 第二节 “立人”命题的嬗变与认同模式的历史演化 一 传统—阐释型认同模式 二 现代一协商型认同模式 三 后现代一错位型认同模式 第二章 近代社会认同分化与传统小说认同模式的解体 节 情境裂变与近代小说认同困境的发生 一 时局变化与认同取向的分裂 二 观念冲突与话语权威的解体 第二节 作者增加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分化 一 近代小说作者的代际嬗递与时代聚焦的嬗变 二 近代小说作者的价值分化与修辞目的的深化 第三节 读者扩容与近代小说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流通区域扩大与语言载体的选择 二 读者素质提升与修辞策略的调整 第三章 认同维度的质变与近代小说修辞目的的深化 节 中外小说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确立 一 传统小说的反面对照 二 翻译小说的正面示范 第二节 鼓民力与近代经济主体的理性彰显 一 强身体 二 崇实学 三 兴实业 四 明阶级 第三节 新民德与近代政治主体的伦理重构 一 从忠君到爱国 二 从利已到利群 三 从专制到自由 第四节 正民趣与近代文化主体的审美重塑 一 目的的问题化 二 原型的生活化 三 事件的新闻化 第四章 认同向度的翻转与近代小说修辞策略的展开 节 近代小说传播机制与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报刊发行与读者阅读需求的彰显 二 稿酬制度与作者市场意识的强化 第二节 有新益:理性协商与近代逻辑思维模式的建构 一 凸显知识的有效性 二 强化逻辑的严密性 三 提升读者的参与度 第三节 有新情:情感协商与近代政治体验方式的生成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晓华,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叙事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著有《现代人建构的身体维度》《20世纪中国小说修辞史略》《“立人”的叩问——黄晓华自选集》等,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五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