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器官 理论与技术

类器官 理论与技术

1星价 ¥89.6 (7.0折)
2星价¥89.6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1468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4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567146853 ; 978-7-5671-4685-3

内容简介

  类器官是目前国际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的研究热点,而国内该领域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专著,很难满足我国类器官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教师、医生、学生和企业家的新需求。因此,亟需对类器官这一国际重点关注前沿领域中涉及的: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前沿技术、行业进展以及未来展望和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总结和思考,以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类器官理论与技术(精装版)》共18章,第1章概述了类器官的起源、发展历史及技术优势。第2章详细介绍了类器官的设计原则;第3-11章按照人体器官系统的分类方法,系统阐述类器官在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感觉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应用以及发展前沿和热点;第12章介绍肿瘤类器官的研究进展;第13章讨论了器官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第14章讨论了类器官的工程化制备方法;第15章重点关注类器官构建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材料;第16章系统阐述类器官的评价手段;第17章陈述了类器官的转化应用场景;第18章讨论了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未来挑战。该书的出版对了解类器官技术从基础到应用发展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推动我国类器官行业发展,促进其在生命健康领域的转化应用,有着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类器官理论与技术(精装版)》的撰写以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为基本要求,涵盖了类器官的起源、构建原则和方案、工程化制备、评价表征、机制和效应探索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前沿进展。编写的过程中力求语言的通俗易懂,希望不仅能全面、新颖地反映该领域研究的主流和发展趋势,还能为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学生、企业家及政府部门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期待能协助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对类器官技术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实现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普及,也为推动学科发展、促进产学研融合发挥桥梁作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绪论
1.2 类器官发展历史与现状
1.3 类器官优势
1.4 类器官产业链
1.5 类器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类器官的设计原则
2.1 绪论
2.2 类器官的特征
2.3 类器官的设计原则
2.4 类器官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运动系统类器官
3.1 运动系统类器官简介
3.2 运动系统类器官发展历程
3.3 骨类器官
3.4 软骨类器官
3.5 骨髓类器官
3.6 肌肉类器官
3.7 肌腱类器官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消化系统类器官
4.1 消化系统类器官简介
4.2 消化系统类器官发展历程
4.3 牙齿类器官
4.4 舌类器官
4.5 唾液腺类器官
4.6 食管类器官
4.7 胃类器官
4.8 肠道类器官
4.9 肝脏类器官
4. 10胆囊类器官
4. 11胰腺类器官
4. 12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呼吸系统类器官
5.1 呼吸系统类器官简介
5.2 呼吸系统类器官的发展历程
5.3 鼻类器官
5.4 咽类器官
5.5 气管类器官
5.6 肺类器官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第6章 泌尿系统类器官
第7章 生殖系统类器官
第8章 内分泌系统类器官
第9章 神经系统类器官
第10章 循环系统类器官
第11章 感觉系统类器官
第12章 肿瘤类器官
第13章 器官芯片技术及应用
第14章 类器官工程化制备
第15章 类器官中的生物材料、生长因子与衍生物
第16章 类器官标准化与评价
第17章 类器官的转化应用
第18章 类器官发展前景与挑战
附录 缩略语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苏佳灿,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材料学博士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军委科技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申请并授权国家专利26项。主编、主译专著14部。    白龙,工学博士,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特邀专家。主持5项科学基金,包括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站中)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和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基金项目6项,并在国际知名杂志Biomaterials、Small、Acta Biomaterialia等上发表SCI学术论文46篇(其中,通讯作者身份15篇),H因子21,总引用近1400次,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撰写专著2部,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2022年度第八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陈晓,医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承担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5项,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卫健委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主编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SCI论文48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10篇;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Medicine、EMBO Reports等国际期刊,累计影响因子320.89分,累计引用2500余次。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推广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等。获2017年度上海市卫计委青年五四奖章,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    耿振,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关于医用金属表面改性、生物磷灰石的制备及修饰、骨/软骨修复生物材料研发、骨性关节炎及骨重建机制的研究等工作,以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Nano Lett、Adv Funct、Mater、Bioact Mater、Chem Eng J、Theranostics、Jmater Sci Techn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博士后面上和特别资助项目及省部级基金等10余项。参编专著4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