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与文明(译文视野)

传染病与文明(译文视野)

1星价 ¥28.8 (6.0折)
2星价¥28.8 定价¥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7915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2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32791507 ; 978-7-5327-9150-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关注传染病动向的各阶层读者;对公共卫生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对人文历史,社会学,人类学有兴趣的读者。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是否真正取得了胜利?防疫的隔离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封锁疫情,避免悲剧的发生?是否存在与传染病共生的可能?本书从人类文明起源出发,探讨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与传染病的共生并非理想中那样均衡的关系,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传染病为主题,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细数传染病与人类的爱恨纠葛,并讨论了人类与传染病在未来该如何共处。作者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开始追溯传染病与人类的关系,描绘了人类社会在面对传染病的种种威胁时采取的各式姿态。文明之初,人类曾过着与传染病无缘、非常健康的生活。随着文明的进步发展,定居农耕以及野生动物的家畜化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然而文明成为传染病的摇篮的同时,传染病也为人类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作者细数了传染病的传播与近代世界体系、殖民地主义以及开发自然资源的关系。人类曾在发明抗生素后自以为已经接近战胜了传染病,却在不久后的非洲大陆又发现了至今没有研制出特效药的埃博拉病毒。*后作者认为与传染病的共生并非理想中那样均衡的关系,而是无可奈何的妥协。与传染病共生并不代表要放弃克服某种疾病的努力。作者在本书结尾处表示:“对于那些被病原体夺走的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一个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人,我无法视而不见。”"

目录

目 录


序 岛上的麻疹流行 003


**章 文明曾是传染病的“摇篮” 001


1 狩猎采集社会的传染病 002


2 流行病学的转换 010


第二章 历史上的传染病 021


1 古代文明的兴起 022


2 欧亚大陆上的疫病交换 033


专栏1 文明的生态史观 052


第三章 现代世界体系与传染病—旧世界与新世界的遭遇 055


专栏2 伊谷纯一郎*后的讲义 067


第四章 从生态学看近代医学 069


1 帝国医疗与殖民地医学 070



002


2 “合上传染病教科书的时刻到来了” 095


专栏3 野口英世与井户泰 111


第五章 “开发”与传染病 113


专栏4 图坦卡蒙法老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22


第六章 消失的传染病 125


1 消失的传染病 126


2 新出现的传染病 133


3 病毒去哪儿了 141


跋 共生之路 147


附录 麻疹流行的数理 157


代后记 161


参考文献 166


展开全部

节选

进入21世纪,我们认为需要构建以“共生”为基础的医学与传染病科学。然而,共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即“共生的成本”。打个比方来说,也许就像“修建堤防之前密西西比河中常见的洪水”。 同样地,我们面对的是致命的传染病。许多病原体尚未与其宿主人类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对于那些被病原体夺走的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一个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人,我无法视而不见。正如人类为了防治每年泛滥的洪水而建筑堤坝,虽然不多,但我们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应对这场悲剧的医学和医疗的知识。 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这种积累也许会导致一场灾难。 我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处方”。但我坚信,“共生”是一条大道。只不过,当有人要为此付出代价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我不认为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正如不存在完全的适应一样,共生,恐怕也都是“不算舒服”的妥协的产物,需要不断地探索。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而言,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作者简介

山本太郎,1964年生,1990年长崎大学医学部毕业。医生。医学及国际保健学博士。京都大学研究科助教授。长崎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专业是国际保健学与热带感染症学。曾赴非洲、海地等地抗击传染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