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2140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47321409 ; 978-7-5473-2140-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德国知名汉学家梅勒又一获奖力著中文译本面世
获《选择》(choice)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美国《书单》《图书馆杂志》星级书评强烈推荐
在政治正确、道德标榜、西方白左话语流行当下
以东西哲学对比、跨学科视角论证被滥用的道德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就伦理道德,作者与康德、边沁、科尔伯格等西方有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进行对话与辩论,提出了诸多关于道德的问题:“我们为何会道德愤怒”、“文学、电影作品中的道德价值是否决定了其美学价值”、“道德是否会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进步”、“大众媒体生产与传播的道德是否真地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进步”、“道德、法律的异同之处”、“道德是否是先验的、普遍的、永恒的,不会随历史、社会的具体语境而变”。作者主要忧虑过度膨胀的道德主义与对道德问题狂热的交谈与实际中个人行事是否道德有一定的落差,日常生活中过度的道德审判、非黑即白的判断并不能真正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与个人美德的培育,应学习东方道家哲学中“道德愚人”的道德“无为”观,在每次进行道德审判前,与非黑即白的道德观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谨慎再审思。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
导言:为善是不是好的?


**部分 论非道德
**章 道德愚人
第二章 消极伦理学


第二部分 伦理学的病理

第三章 多余的道德

第四章 “道德的愤怒”

第五章 伦理和审美

第六章 哲学伦理学的傲慢

第七章 道德进步的神话


第三部分 当代社会的伦理学

第八章 德与法的分离

第九章 道德与公民权利

第十章 如何作出死亡判决

第十一章 战争的主宰者

第十二章 伦理与大众传媒


结语:实用的非道德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增光,男,198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与比利时根特大学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获得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根特大学东方语言与文化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
曾获2011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学术兼职有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曾子研究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
学术成果有专著《晚明学研究》、译著《的哲学》(2018年再版更名为《东西之道:与西方哲学》)。此外,在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Acta Orientalia、《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孔子研究》《中国经学》《学术月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