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精装)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精装)

1星价 ¥62.7 (6.4折)
2星价¥62.7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5634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0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59856340 ; 978-7-5598-5634-0

本书特色

作者袁靖是一位考古学家,主要研究动物考古、科技考古,有30多年丰富的前线考古经验,是考古学界金鼎奖得主。袁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是袁靖教授的诚意之作,浓缩了他30年考古工作的精华,是他**次有意识地尝试用生动、接地气的语言,向读者科普十二种生肖动物在华夏民族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内容不仅有以往十二生肖文化史注重的民间传说与民俗,更新增了独特的考古学家视角,通过从遗址等地发掘出来的动物遗存,结合文献、文物、图像等资料,重述华夏民族与动物相处的漫长历史,梳理十二生肖动物对华夏文明的重要贡献。本书是一部将考古所得、扎实可信的知识与千百年里流传的浪漫传奇融合的典范作品,彻底讲透“十二生肖”这个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文化符号。

图书附有200多幅精美配图,图文并茂地介绍古人如何利用动物,多维度感知他们眼中的动物形象;读者由此也可以了解考古学者是如何解读遗世文物的,学习考古学者的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

讲述了十二生肖的一切,从起源、演变、发展,到它们如何被纳入人类历史,记录、神化与流传……

内容简介

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动物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

本书从动物考古学家的视角,分析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在华夏民族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仔细讲述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华民族与动物同行至今发生的种种故事。

目录

前言

**章 动物寻古的科学工具

 十二生肖的由来

 动物如何科学分类

 共同的文物与文献

 五大破案手段

第二章 瘟疫的来源,医学的助手

 与北京猿人同龄的鼠

 破坏者与子嗣兴旺的象征

 鼠何以被尊称“老鼠”

 从麻烦制造者到医学贡献者

第三章 华夏文明的柱石

 5000年前的西亚来客

 农耕时代的**生产力

 一级祭祀品和随葬品

 文字和文物中的牛

 作为肉食和骨器

第四章 威严的山君

 神秘的蚌壳龙虎图

 趋吉避凶、威武勇猛的表达

 沿用上千年的调兵信物

 勇猛的另一面

第五章 住在月亮上

 千年驯兔失败史

 寓意吉祥的灵兽

 玉兔何以捣药嫦娥宫

第六章 国之图腾

 鳄鱼与蛇,龙的原型?

 从文物看龙的形象进化

 从灵兽到帝王象征

第七章 华夏的始祖

 诞生于白垩纪

 蛇形文物遍布南北

 上古神灵和始祖为何是人首蛇身

 白蛇故事的千年流变

第八章 车骑之魂

 地下马骨透露的信息

 战场上的绝对主角

 相马、阉割与马镫

 文物里的马

第九章 美的化身

 绵羊在中国的传播链

 羊肉与“鲜”画等号

 羊骨如何反映古人养羊剪毛

 献祭的*佳牺牲

 孝顺、吉祥与仁义的象征

第十章 一棒打出南天门

 发现“阿喀琉斯基猴”

 从宠物到封侯意象

 猴的负面形象

 美猴王的三种来由

第十一章 报时神鸟

 家鸡的起源

 从文物探索古人何以养鸡

 知时畜

 斗鸡亡国

 以鸡占*

第十二章 陪你走过一万年

 狼如何被驯化为狗

 从生到死,始终跟随

 文物中的犬

 犬戎,改变历史走向

第十三章 肉食江湖的王者

 人类文明的动力源

 猪肉如何占据国人餐桌

 古人的炫富工具

 从偶像到猪八戒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部分图片来源
展开全部

节选

唐代的生肖陶俑与清代的兽首铜像

说到十二生肖的相关文物,必然要提到隋唐时期的十二生肖陶俑和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十二生肖陶俑是古人用来驱*、保护墓主安宁的镇墓明器,在唐宋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发现。隋唐时期,镇墓的生肖俑还有标明方位的作用,比如正东为兔,正西为鸡,正南为马,正北为鼠。仔细观察这些生肖俑,可以确认它们的胎质主要是灰陶和红陶,当时的工匠先用陶土分别制作生肖俑的头部和身体,然后把它们粘接起来,放入陶窑内烧制,出炉后再施以彩绘。不过,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生肖俑,其外表的彩绘多已褪色或剥落。生肖俑的身体部分大同小异,唯头部根据动物的形象分别塑造,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对各种动物形态的观察之细微与雕塑技法之高超。本书拉页部分的十二生肖陶俑均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唐代墓葬,现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清代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由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传教士、建筑师蒋友仁监修。郎世宁本打算沿用西方惯常喷水池的做法,以裸*为像,但乾隆认为这有悖伦理道德,不能接受,才改以中国民俗的十二生肖作为龙头。作为喷泉龙头的兽首以精炼的红铜铸成,形象极其逼真,它们的身躯则是身穿袍服的石雕坐像。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两小时,每到一个时辰,属于该时辰的生肖兽首就会张开嘴巴自动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每天正午12点,十二兽首会同时喷水。此设计极为精巧,闻名世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了圆明园。他们大肆掠文物,焚烧园内物什。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十二兽首铜像也因此流失海外。2000至2019年问,流失海外的十二兽首铜像中的七首,即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以不同的方式回归大陆。其余五首,除龙首在台湾,羊首、蛇首、鸡首和狗首均在海外漂泊,不知何日才能归来。甲骨文、《说文解字》、《诗经》、《山海经》、《清宫兽谱》

古人对生肖动物的命名源自甲骨文。在史前时代,为了能顺利捕获猎物,古人必须具备极好的观察力、听力和体力,心中要对各种动物的形象和性格有清晰而明确的判断。因此,这些动物经常被生动地刻画进彩陶、岩画当中,留下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各种史前文化遗迹和遗物,而古老的象形文字也由此而来。甲骨文是我国*早、*系统的文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双重功能,所以甲骨文中的字很多都是写实的绘画。

东汉学者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许慎认为,象形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即把物象画下来,依据物象的形状画成弯弯曲曲的线条。例如,当指一种动物时,就画出这种动物的形状,或是能体现它的某种特征。我们在之后叙述十二生肖时,会分别梳理这些动物的文字符号是如何从甲骨文,经过金文、篆书、隶书,一直发展到现在方正平直的楷体的,有些动物没有发现甲骨文和金文,但也经过了从篆到楷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同一生肖动物的多种字形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文字的传承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诗经》作为我国**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一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这些诗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包括天象、地貌、动物和植物等。十二生肖也在《诗经》中出现,反映了它们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用途和象征意义,本书多有引用。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初,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反映上古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由于它记录了上古时期先民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活动,我们可以从中摸索到一些那个时期的文明与文化发展的状态,本书在推测上古时期人们的动物崇拜时亦常援引。

清代的《清官兽谱》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兽类动物图志,由当时著名的宫廷画家余省、张为邦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始绘制,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前后历时11年。书中绘有瑞兽、异兽、神兽以及各种普通动物180幅,并用汉、满两种文字对每种动物的名称、习性与生活环境等作了详细说明。画家描绘的动物均置于野外的自然环境下,画面重点突出动物,但也会搭配自然风景,因而颇有中国特色。《清官兽谱》中描绘的生肖动物有鼠、牛、虎、兔、马、羊、猴、狗、猪等9种,缺少了在地上蜿蜒爬行的蛇、在天上腾飞的龙,以及栖埘报晓的鸡,当时的人们可能认为这3种动物与兽无关,因而没有在书中体现。本书有用到《清官兽谱》的动物图像。P12-15

作者简介

袁靖 考古学家,考古界金鼎奖得主,从事考古工作三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和科技考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名誉教授。主持过多项科技考古课题,著有《中国动物考古学》《科技考古文集》《中国科技考古导论》等,发表数百篇论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