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27145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98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522714561 ; 978-7-5227-1456-1
内容简介
《价值哲学与中国形态的现代性》是从价值哲学高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理论方式,是从总体性上把握中国形态现代性的一种哲学形式。它内在地蕴含着两种学术旨趣,一个是对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发轫、发展和演变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指明价值哲学出场、在场、隐退、重返生活世界的复杂过程;一个是用价值哲学的原则与方法、概念与话语、运思与逻辑分析和论证作为一般范畴的现代性、作为特殊概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作为个别范畴的中国形态的现代性,或中国式现代化;并从宏观的视野为“转型期中国:伦理基础变迁及其重建研究”提供“元哲学基础”。
目录
一 价值哲学是否是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形态之现代性的合理方式?
二 我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价值世界?
**章 中国的价值哲学,何所向与何所为?
**节 出场-离场-返场:朝向价值哲学自身的自我省思
第二节 直面当代生活世界:在“不再是”“正在是”和“尚未是”之间
第三节 价值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二章 现代性的三种书写方式
**节 概念的界定是否可能与是否必要
第二节 现代性的哲学面孔
第三节 直面现代性问题自身
第四节 作为生产方式的现代性
第五节 作为社会设置的现代性
第六节 作为观念体系的现代性
第七节 从自反性现代性到反思的、矫正的现代性
第三章 现代性与欲望本体论
**节 本体的三种形态及其内在逻辑
第二节 三种本体之相互嵌入的社会历史形态
第三节 消解现代性与欲望本体论之困境的诸种谋划
第四章 对反全球化浪潮的双重逻辑批判
**节 在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之间:沉思全球化的两个维度
第二节 对反全球化浪潮的双重逻辑批判
第三节 重新界定和确定全球化:两种可能的道路
第五章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事实与价值的双重逻辑
**节 何谓价值哲学的视野?
第二节 现代性是何种形态的事实?
第三节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原始发生的逻辑前提
第四节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风险与机遇
第五节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何所向与何所为?
……
第六章 从自然辩证法到三种哲学
第七章 现代性语境下人的基本情绪与生存焦虑
第八章 问题哲学视阈中的当代中国教育
参考文献
节选
《价值哲学与中国形态的现代性》: 出场和在场状态下的价值哲学,具有明显的断面思维的特征。所谓断面思维,是就对某种特定场域下的价值现象进行哲学沉思的思维方式。中国价值哲学的出场机遇或机缘在于20世纪70年代末及至80年代末这一历史段落所发生的价值事件,价值问题从唯物史观中凸显出来,从实践标准的追问中产生出来,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陷入了存在论意义上的价值危机。贫穷与落后、运动与偏失,着实令人不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属人的生活,一系列哲学追问,使得价值概念和价值观念从实践与认识中凸显出来。为此,学者需要从学科和学说两个层面予以解答和回答。于是,理论研究的重心必然是概念的创新、话语的设计和体系的建构。而深藏于社会历史活动深处的价值问题似乎并未深刻地揭示出来、阐释出来;价值哲学本质上是朝向社会历史实践中价值观念和价值实践的哲学沉思,当人们把主要精力投放于概念、话语和体系的构造上,那么充满灵性和生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实践就必然被隐去。原本是充满生命力的价值哲学沉思*后变成了毫无历史经验的形而上学体系。隐藏在断面背后的是段落和长时段的历史,超越断面思维的是段落和历史思维。首先,关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史与价值实践史的“史前史”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留给人们的遗产是革命思维:几千年的传统社会留给人们的遗产是主奴思维。当人们为推翻三座大山而追求平等的、富强的、民主的理想社会时,人们坚持的是反对主奴思维的“群众思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如果依旧坚持权力至上、官僚主义,那么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就不可能成功,因为革命群众在革命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革命的益处。中国人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在革命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土地政策,使革命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带给人们的益处,革命改变了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感受到军民鱼水情的温暖,这是一个充满民主、平等的社会状态。然而在一个以夺取政权为根本任务的革命状态下,如何在拥有政权的社会状态下,建设一个真正的民主、平等、富强的社会,似乎尚未进入到人们的理论理性、创制理性和实践理性中来。在以夺取政权为根本目标的革命运动中,使得人们形成了不自觉、非反思的革命意识和斗争意识,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并适当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这是革命思维的基本逻辑。然而,这种思维一经生成就会逐渐积累到人类意识结构的基层里边,在后来的管理、交往和实践中,它随时随地以隐性的方式发生作用;在特定场合,人们也会有意地将革命思维迁移到应该强调矛盾同一性的场域中。错误的历史迁移、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措置,会遮蔽追求统一性、通过民主和平等追求相互共属、相互共在的历史任务。当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以主人的地位和权利建设一个真正民主的、平等的、富强的社会时,革命前的主奴思维和革命中的革命思维便并置在一起,以一种混合的、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们的认知与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8年里,除去各种无法抗拒的客观原因,在认知与行动的意义上,我们并没有构建起一个不同于革命时期而适用于建设和发展时期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实践。或许我们从不缺少一个关于好社会的价值预设,如找到一个能够创造财富并合理分配财富的经济组织方式:促使每个人自愿且合理地表达其意志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令每个人有意愿也有能力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然而我们却没有真正找到实现这一目的之善的道路,我们未能明确地将经济建设、将寻找创造财富和合理分配财富的道路的认知与行动置于优先解决的位置上。相反地,在革命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延续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似乎沿用了一些革命时期的管理模式,如用运动的方式取代行动的过程;用政治动员代替逐渐生成中的“有机团结”。对基于这些行为背后的认知、思维与判断问题的研究,绝非能够熟练地背诵唯物史观的几个命题就能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的。唯物史观不是一个绝对真理式的原理、定理,毋宁说,它是一个认知和把握人类历史活动之规律的分析方法和论证方式;问题的关键不是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因而必须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在于为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持续地不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量到底有多大?如果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之善和手段之善及其复杂关系引入到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中来,那么,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这就是经济(技术)、政治和文化(科学)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从可能性上来说,约有两大类型,一种是用政治统合经济和文化、用经济统合政治和文化;一种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既相对分离又相互嵌入、相互支撑。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是一个德性问题而是一个能力问题,特定场域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及其相互嵌入的关系,绝非一个善的或恶的意念所能决定得了的,复杂的主客体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了此种场域下的人们能够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可能性空间。 ……
作者简介
晏辉,男,1960年生,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1998年于南开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曾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伦理学、伦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重大课题多项;出版《现代性语境下的价值与价值观》《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哲学动态》发表论文200多篇。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谈修养
¥6.0¥20.0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理想国
¥7.2¥26.8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列宁全集4
¥4.4¥9.7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小窗幽记
¥5.7¥19.0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