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万病回春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万病回春

1星价 ¥39.0 (7.5折)
2星价¥39.0 定价¥5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4669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60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117346696 ; 978-7-117-34669-6

本书特色

1.本书由“中医临床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

内容简介

1.本书由“中医临床推荐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推荐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全书共8卷。卷1前列“万金统一述”,总论天地人、阴阳五行、脏腑功能、主病脉证等。次载药性歌、诸病主药、脏腑、经脉等项目。卷2~8分别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184种,每病均阐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内容,后附医案。卷末附“云林暇笔”,载有“医家十要”等,有的版本还附有“龚氏家训”等篇。

目录

卷之一 /1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1
春温 / 2
风温 / 3
温病 / 4
温毒 / 5
晚发 / 7
拟用诸法 / 8
辛温解表法 / 8
凉解里热法 / 8
清热解毒法 / 9
却热息风法 / 9
祛热宣窍法 / 9
辛凉解表法 / 10
清凉透邪法 / 10
清热保津法 /11
清凉荡热法 /11
润下救津法 /11
清凉透斑法 / 12
备用成方 / 12 45
葳蕤汤 / 12
银翘散 / 12
小定风珠方 / 12
大定风珠方 / 13
消毒犀角饮 / 13
连翘败毒散 / 13
犀角地黄汤 / 13
三黄石膏汤 / 13
凉膈散 / 14
九味羌活汤 / 14
临证治案 / 14
春温过汗变症 / 14
春温甫解几乎误补 / 15
风温入肺胃误作阴虚腻补增剧 / 16
风温误补致死 / 17
风温夹湿 / 17
胃虚温病 / 18
胃实温病 / 18
有孕发斑 / 19
温毒发疹 / 19
喉痹急证 /20
伏气晚发 / 21
卷之二 /22
春伤于风大意 /22
伤风 /22
冒风 /23
中风 /24
风寒 /26
风热 /26
风湿 /27
寒疫 /28
拟用诸法 /28
解肌散表法 /28
微辛轻解法 /29
顺气搜风法 /29
活血祛风法 /30
宣窍导痰法 /30
两解太阳法 / 31
备用成方 / 31
海藏神术散 / 31
香苏饮 / 31
参苏饮 /32
金沸草汤 /32
桂枝汤 /32
通关散 /32
开关散 /32
小续命汤 /33
三化汤 /33
大秦艽汤 /33
乌药顺气散 /33
顺风匀气散 /33
牵正散 /34
黄耆五物汤 /34
防风黄耆汤 /34
防风通圣散 /34
柴葛解肌汤 /35 47
苏羌饮 /35
临证治案 /35
冒风轻证不慎口食转重 /35
风邪中络 /36
中风急证 /36
中风脱证 /37
真中死证 /38
风湿两感 /38
风湿误为风温 /38
产后寒疫 /39
时行寒疫 /39
卷之三 /40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40
飧泄 / 41
洞泄 /42
寒泻 /43
火泻 /43
暑泻 / 44
湿泻 / 44
痰泻 /45
食泻(附:饮泻) / 46
风痢 / 46
寒痢 /47
热痢(附:暑痢) /48
湿痢 /48
噤口痢 /49
水谷痢 /50
休息痢 / 51
五色痢 / 51
拟用诸法 /52
培中泻木法 /52
补火生土法 /53
暖培卑监法 /53
补中收脱法 /53
通利州都法 /54
清凉涤暑法 /54
化痰顺气法 /55
楂曲平胃法 /55
清痢荡积法 /55
温化湿邪法 /56
调中开噤法 /56
调中畅气法 /56
备用成方 /57
草窗痛泻方 /57
胃苓汤 /57
四神丸 /57
胃关煎 /57
姜茶饮 /57
香连丸 /58
芍药汤 /58
苍术地榆汤 /58
人参樗皮散 /58
补中益气汤 /59
真人养脏汤 /59
肉苁蓉汤 /59 49
临证治案 /59
飧泄误为食泻 /59
飧泄之病热补得瘳 /60
洞泄之疴虚实兼治得效 /60
便泻刚逢经转 / 61
伤食作泻 / 61
小产之后偶沾风痢 / 61
风痢病一误再误 /62
赤痢亦有属寒温补得愈 /62
疟痢两作 /63
痢下纯血死证 /63
实热痢疾止涩太早用下得瘥 / 64
高年噤口痢疾 / 64
痢久脾肾两虚 /65
休息痢误认肠风 /65
阴虚之体患五色痢 /66
卷之四 /68
夏伤于暑大意 /68
伤暑 /68
冒暑 /69
中暑(即中暍。附:暑厥) /70
暑风 /70
暑温 / 71
暑咳 /72
暑瘵 /72
霍乱 /73
痧气 /73
秽浊 /74
疰夏 /75
热病 /75
霉湿 /76
拟用诸法 / 77
祛暑解毒法 / 77
增损胃苓法 / 77
清暑开痰法 /78
却暑调元法 /78
清离定巽法 /78
清宣金脏法 /79
甘咸养阴法 /79
治乱保安法 /80
挽正回阳法 /80
芳香化浊法 /80
金水相生法 / 81
二活同祛法 / 81
备用成方 /82
藿香正气散 /82
六和汤 /82
缩脾饮 /82
香薷饮 /82
新加香薷饮 /82
桂苓甘露饮 /83
竹叶石膏汤 /83
人参白虎汤 /83
六一散 /84
三石汤 /84 51
清营汤 /84
来复丹 /84
介宾玉女煎 /85
生脉散 /85
清暑益气汤 /85
浆水散 /85
冷香饮子 /86
大顺散 /86
痧疫回春丹 /86
行军散 /87
绛雪 /87
紫雪 /87
黄龙汤 /87
临证治案 /88
阴暑误用阳暑之药 /88
骤然中暑 /89
暑风急证 /89
暑温过服大寒致变 /90
暑热劫络致成暑瘵 / 91
阴寒霍乱热补而瘳 / 91
阴虚疰夏 /92
热病化燥伤津 /92
霉湿时病 /93
卷之五 /94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94
暑疟 /95
风疟 /95
寒疟 /96
湿疟 /97
温疟 /97
瘴疟 /98
瘅疟 /98
牝疟 /99
痰疟 /100
食疟 /100
疫疟 / 101
鬼疟 / 101
虚疟 /102
劳疟 /102
疟母 /103
三日疟 /103
伏暑 /104
秋暑(附:秋凉) /105
拟用诸法 /106
清营捍疟法 /106
辛散太阳法 /106
宣透膜原法 /107
和解兼攻法 /107
甘寒生津法 /108
宣阳透伏法 /108
驱邪辟祟法 /108
补气升阳法 /109
营卫双调法 /109
双甲搜邪法 / 110
清宣温化法 / 110 53
备用成方 /111
小柴胡汤 /111
景岳木贼煎 /111
严氏清脾饮 /111
麻杏甘石汤 / 112
柴平汤 / 112
藿香平胃散 / 112
太无神术散 / 112
人参败毒散 / 113
咒法 / 113
截疟七宝散 / 113
局方常山饮 / 114
子和常山散 / 114
鳖甲饮 / 114
四兽饮 / 114
追疟饮 / 114
何人饮 / 115
休疟饮 / 115
临证治案 / 115
虚寒之体忽患暑疟 / 115
暑疟热盛逼血上吐 / 116
截疟太早变成肿胀 / 116
风疟时邪乘入血室 / 117
寒疟之证温补治验 / 118
湿疟之证辛散获效 / 118
温疟误为暑热 / 118
产后瘅疟热补至变 / 119
阴邪入肾发为牝疟 / 119
寒湿入脾证成牝疟 /120
疟发昏迷治痰得效 /120
时行疫疟 / 121
鬼疟属阴得众人阳气而解 / 121
久疟阴虚及阳 / 121
体虚劳疟 /122
疟母破剂无效温补咸软得安 /122
疟母攻破致死 /123
三疟扰伤气血补益得效 /123
产后三疟久缠 /124
伏暑过服辛温改用清凉而愈 /124
产后伏暑 /125
卷之六 /126
秋伤于湿大意 /126
伤湿 /126
中湿 /128
冒湿 /128
湿热 /128
寒湿 /129
湿温 /130
秋燥 / 131
拟用诸法 / 133
宣疏表湿法 / 133
辛热燥湿法 /134
苦温平燥法 /134
松柏通幽法 /135
备用成方 /135
羌活胜湿汤 /135 55
平胃散 /135
除湿汤 /135
金匮肾着汤 /136
松峰达原饮 /136
三仁汤 /136
苍苓白虎汤 /136
桂苓甘露饮 / 137
杏苏散 / 137
清燥救肺汤 / 137
滋燥养营汤 / 137
蜜煎导法 /138
临证治案 /138
里湿酿热将成疸证 /138
里湿误补成臌得破则愈 /139
中湿误作虚风 /139
秋湿时令忽患暴中 /139
湿温误作伏暑 /140
高年湿温伤气 /140
湿温化燥攻下得愈 / 141
妊娠燥气为病 / 141
感受秋凉燥气 / 141
血亏液燥加感燥气 /142
卷之七 /143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143
痰嗽 /143
干咳 / 144
拟用诸法 /145
加味二陈法 /145
温润辛金法 / 146
清金宁络法 / 146
备用成方 /147
泻白散 /147
清肺饮 /147
琼玉膏 /147
丹溪咳血方 /147
千金久嗽方 /147
二陈汤 /147
景岳六安煎 /148
临证治案 /148
伏湿作嗽认为冬温 /148
伏湿致嗽 /148
痰嗽补脾取效 /149
燥气伏邪作咳 /150
燥气刑金致使咳红 /150
阴虚之体伏燥化火刑金 /150
卷之八 /152
冬伤于寒大意 /152
伤寒 / 153
中寒 /154
冒寒 /154
冬温 /155
拟用诸法 /156
甘热祛寒法 /156
备用成方 / 157
麻黄汤 / 157
葛根汤 / 157 57
小柴胡汤 / 157
理中汤 / 157
真武汤 /158
四逆汤 /158
千金阳旦汤 /158
千金阴旦汤 /158
临证治案 /159
伤寒调治失法变证 /159
伤寒吐蛔 /160
阳体中寒仍用热剂而愈 /160
冬温肺胃合病 /160
冬温新感适值经行 / 161
冬温伤阴将欲成损 / 161
附论 /163
治时病常变须会通论 /163
五运六气论 / 164
温瘟不同论 /165
伤寒书统治六气论 /167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 /168
辟时俗龌龊斑证论 /169
夹证兼证论 /170
成方须损益论 / 171
胎前产后慎药论 /172
治轻证宜细心重病宜大胆论 / 173
医家嫉妒害人论 /174
医毋自欺论 / 175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 /176
跋 /178
证治索引 /180
方剂索引 /18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龚廷贤(1522~1619),古代医家名。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龚信,字西园,一说字瑞芝,任职太医院,撰有《古今医鉴》8卷。廷贤幼攻举业,后随父学医。他承家学,又访贤求师,医名日隆。曾任太医院吏目。1593年,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扁额。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