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王朗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四川王朗生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1星价 ¥122.8 (8.3折)
2星价¥122.8 定价¥1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3926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2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301339268 ; 978-7-301-33926-8

本书特色

本书可作为西南地区生物科学、动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师生的野外实习手册,也可作为相关科研工作者、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科普工作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教材面向参加四川岷山/王朗地区生物学与生态学野外实习课程的高校本科生,由长期参与相关课程教学以及在本区域长期开展生态学野外研究的教师集体编写,内容全面实用,是适用于岷山地区的一部教材。教材内容将紧密结合野外实习课程的内容与需求,从满足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分为野外实习概述、当地自然环境概况、野外实习内容与方法(包括动植物分类与识别、植物/植被调查与监测、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3大类实习内容与相应的技术方法)、当地常见生物类群(包括常见大型真菌、高等植物、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共7个门类约300个物种的图版与介绍)4个主要部分。

目录

章 野外实习概述
1.1 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2 教学大纲
1.2.1 课程主要内容
1.2.2 教学方式
1.2.3 教学步骤
1.2.4 日程安排
1.2.5 成绩评定
1.3 出发前的准备
1.3.1 课前学习和信息统计
1.3.2 衣物准备
1.3.3 食品和水
1.3.4 药品
1.3.5 其他用具
1.4 小专题研究与实习报告要求
1.4.1 小专题研究
1.4.2 实习报告基本要求
1.5 实习纪律、野外安全常识与注意事项
1.5.1 实习纪律
1.5.2 野外安全常识与注意事项
第二章 王朗自然保护区环境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气候植被
2.3 生物多样性
2.3.1 植物资源
2.3.2 动物资源
2.4 保护历史
第三章 野外实习内容与方法
3.1 动植物分类与识别
3.1.1 大型真菌的分类与识别
3.1.2 苔藓的分类与识别
3.1.3 石松与真蕨类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3.1.4 裸子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3.1.5 被子植物的分类与识别
3.1.6 昆虫的分类与识别
3.1.7 两栖类与爬行类的分类与识别
3.1.8 鸟类的分类与识别
3.1.9 哺乳类的分类与识别
3.2 大型真菌、地衣及植物的鉴定与植被调查
3.2.1 大型真菌的采集与鉴定
3.2.2 地衣标本的采集与鉴定
3.2.3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及形态鉴定
3.2.4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
3.2.5 森林动态样地调查
3.3 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技术
3.3.1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3.3.2 昆虫形态鉴定
3.3.3 围栏陷阱
3.3.4 样点和样线调查
3.3.5 全自动声学记录
3.3.6 VHF无线电定位与追踪
3.3.7 红外相机
3.3.8 非损伤性DNA采样与分析
3.3.9 动物痕迹识别
第四章 王朗自然保护区常见生物类群
4.1 大型真菌
4.2 地衣
4.3 苔藓植物
4.3.1 苔类植物
4.3.2 藓类植物
4.4 蕨类植物
4.5 裸子植物
4.5.1 松科Pinaceae
4.5.2 柏科Cupressaceae
4.6 被子植物
4.6.1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4.6.2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4.6.3 天南星科Araceae
4.6.4 岩菖蒲科Tofieldiaceae
4.6.5 沼金花科Nartheciaceae
4.6.6 藜芦科Melanthiaceae
4.6.7 百合科Liliaceae
4.6.8 兰科Orchidaceae
4.6.9 天门冬科Asparagaceae
4.6.10 罂粟科Papaveraceae
4.6.11 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
4.6.12 小檗科Berberidaceae
4.6.13 毛茛科Ranunculaceae
4.6.14 芍药科Paeoniaceae
4.6.15 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
4.6.16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4.6.17 景天科Crassulaceae
4.6.18 豆科Leguminosae
4.6.19 蔷薇科Rosaceae
4.6.20 鼠李科Rhamnaceae
4.6.21 荨麻科Urticaceae
4.6.22 桦木科Betulaceae
4.6.23 卫矛科Celastraceae
4.6.24 酢浆草科Oxalidaceae
4.6.25 金丝桃科Hypericaceae
4.6.26 堇菜科Vilaceae
4.6.27 杨柳科Salicaceae
4.6.28 大戟科Euphorbiaceae
4.6.29 柳叶菜科Onagraceae
4.6.30 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4.6.31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4.6.32 瑞香科Thymelaeaceae
4.6.33 十字花科Cruciferae
4.6.34 檀香科Santalaceae
4.6.35 柽柳科Tamaricaceae
4.6.36 蓼科Polygonaceae
4.6.37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4.6.38 绣球科Hydrangeaceae
4.6.39 花荵科Polemoniaceae
4.6.40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4.6.41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4.6.42 杜鹃花科Ericaceae
4.6.43 茜草科Rubiaceae
4.6.44 龙胆科Gentianaceae
4.6.45 车前科Plantaginaceae
4.6.46 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
4.6.47 唇形科Labiatae
4.6.48 通泉草科Mazaceae
4.6.49 列当科Orobanchaceae
4.6.50 菊科Compositae
4.6.51 五福花科Adoxaceae
4.6.52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4.6.53 五加科Araliaceae
4.6.54 伞形科Umbelliferae
4.7 常见昆虫
4.7.1 弹尾目Collembola
4.7.2 蜉蝣目Ephemerida
4.7.3 蜚蠊目Blattaria
4.7.4 襀翅目Plecoptera
4.7.5 直翅目Orthoptera
4.7.6 革翅目Dermaptera
4.7.7 同翅目Homoptera
4.7.8 异翅目Heteroptera
   (半翅目 Hemiptera)
4.7.9 鞘翅目Coleoptera
4.7.10 脉翅目Neuroptera
4.7.11 毛翅目Trichoptera
4.7.12 鳞翅目Lepidoptera
4.7.13 双翅目Diptera
4.7.14 膜翅目Hymenoptera
4.8 两栖类
4.9 爬行类
4.10 鸟类
4.10.1 鸡形目Galliformes
4.10.2 鹈形目Pelecaniformes
4.10.3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4.10.4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4.10.5 隼形目Falconiformes
4.10.6 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4.10.7 鸮形目Strigiformes
4.10.8 鸽形目Columbiformes
4.10.9 雁形目Anseriformes
4.10.10 啄木鸟目Piciformes
4.10.11 犀鸟目Bucerotiformes
4.10.12 鹃形目Cuculiformes
4.10.13 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4.10.14 雀形目Passeriformes
4.11 哺乳类
4.11.1 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
4.11.2 食肉目Carnivora
4.11.3 灵长目Primates
4.11.4 偶蹄目Artiodactyla
4.11.5 啮齿目Rodentia
4.11.6 兔形目Lagomorpha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UCN猫科、熊科、鹿科动物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课题组”负责人,长期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大型兽类与鸟类的野外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在北京大学开设“普通生态学”“鸟类生态与保护”等课程。 孟世勇,现任职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领域为种子植物。在北京大学开设“生物学野外实习”“生物标本制作与艺术”等课程,参与编写《生物标本制作与艺术》等书籍。 龙玉,现任职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北京大学参与讲授“动物生物学实验”“生物标本制作与艺术”等课程,参与编写《生物标本制作与艺术》等书籍。 王戎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种群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兼任北京大学广西新诺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昆虫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李大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主讲“普通生物学实验”“现代动物标本制作”等本科生课程,参与“动物生物学实验”的课程教学,同时也担任“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带队老师。 贺新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实验室主要以杨树为实验材料,采用剥皮再生创伤系统和整体系统,研究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调控及形成层发生、次生木质部细胞分化、次生壁形成和细胞程序死亡的分子机理,为定向改良木材材质提供理论指导。 饶广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于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种群生物学和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运用宏观至微观生物学的手段,通过对基因到表型、个体到群体多层次遗传变异式样及其成因的综合分析,研究植物类群、基因家族的起源和演化,探讨它们的分类、系统发生关系及其演化历史。 顾红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遗传多样性和演化研究,基因家族的功能和演化研究。承担863、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合作等多项研究项目。在植物遗传及演化相关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编著教材3部,科普专著2部,翻译教材3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技协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委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