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4564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2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030745644 ; 978-7-03-074564-4
本书特色
药源性疾病已成为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癌症、慢性肺病和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入大量真实、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内容简介
本书第1章主要介绍了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诱发因素,并通过国内外众多药害事件说明其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第2章主要介绍了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度、方法及药物警戒制度;第3章至第14章,以疾病为纲,分别介绍了致病药物引起疾病的机制、防治措施、治疗原则等。第15章介绍了抗菌药物相关的药源性疾病;第16章介绍了中药药源性疾病产生的原因、防治措施以及我国中药ADR监测的措施。
目录
目录
**章 总论 1
**节 药源性疾病的概述 1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5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发病机制及临床基本分型 10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13
第二章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17
**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 17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21
第三节 药物警戒 25
第三章 药物性肝损伤 30
**节 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 30
第二节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31
第三节 影响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 35
第四节 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分型 38
第五节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1
第六节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与预防 44
第七节 药源性黄疸 46
第八节 各类药物所致肝损伤 48
第四章 药源性肾病 57
**节 概述 57
第二节 肾脏对药物毒性敏感性机制 58
第三节 药源性肾病的预防原则 63
第四节 药源性肾病的分类、各类介绍及治疗 64
第五章 药源性皮肤病 74
**节 概述 74
第二节 常见药源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 75
第三节 药源性皮肤病的诊断 84
第四节 药源性皮肤病的预防与治疗 86
第六章 药源性心血管疾病 89
**节 概述 89
第二节 药源性心律失常 92
第三节 药源性心力衰竭 98
第四节 药源性心肌梗死 104
第五节 药源性心绞痛 108
第六节 药源性高血压 112
第七节 药源性低血压 117
第七章 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122
**节 药源性溶血性贫血 122
第二节 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26
第三节 药源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 128
第四节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130
第五节 药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31
第六节 药源性白血病 132
第八章 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 135
**节 呼吸系统概述 135
第二节 药源性支气管哮喘 139
第三节 药源性肺水肿 145
第四节 药源性呼吸抑制 149
第五节 药源性肺炎 150
第六节 其他药源性肺病 153
第七节 药源性肺疾病的防治和预后 156
第九章 药源性胃肠道疾病 159
**节 药源性消化道出血及溃疡 159
第二节 药源性肠梗阻 163
第三节 药源性腹泻 165
第十章 药源性内分泌系统疾病 171
**节 概述 171
第二节 药源性肾上腺疾病 173
第三节 药源性高血糖症 176
第四节 药源性低血糖症 179
第五节 药源性甲状腺疾病 182
第六节 药源性性激素分泌紊乱 186
第十一章 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190
**节 药源性癫痫 190
第二节 药源性锥体外系综合征 193
第三节 药源性头痛 195
第四节 药源性颅内高压 196
第五节 药源性昏迷 197
第六节 药源性精神障碍 200
第十二章 药源性肌病、骨关节病 203
**节 药源性肌痛和肌肉痉挛 203
第二节 药源性横纹肌溶解 205
第三节 药源性骨质疏松症 207
第四节 药源性骨坏死 211
第五节 药源性骨软化症和佝偻病 213
第十三章 药物变态反应 216
**节 药物变态反应概述 216
第二节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218
第三节 药物变态反应的诱发因素 220
第四节 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 221
第五节 药物变态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222
第十四章 药源性精神障碍性疾病 226
**节 药源性抑郁 226
第二节 药源性精神病 228
第三节 药源性躁狂症 229
第四节 药源性精神错乱和谵妄 230
第五节 药源性5-羟色胺综合征 234
第六节 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 236
第十五章 抗菌药物相关性药源性疾病 241
**节 毒性反应 241
第二节 变态反应 248
第三节 二重感染 251
第十六章 中药药源性疾病 254
**节 概述 254
第二节 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和发病机制 254
第三节 中药药源性疾病产生的原因 259
第四节 中药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265
第五节 我国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中药药源性疾病的举措 268
第六节 临床中药学的发展 270
参考文献 272
参考答案 273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基础(第二版)
¥58.8¥98.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8.5¥25.0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15.3¥35.0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5.3¥35.0 -
断代(八品)
¥14.4¥42.0 -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微观+宏观(赠导读手册)
¥168.3¥198.0 -
高频电子线路
¥26.3¥39.0 -
数字经济学
¥50.6¥59.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
¥7.9¥23.0 -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5版)/苗世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33.4¥59.0 -
博雅大学堂·历史中国古代简史(第2版)/张帆
¥46.6¥60.0 -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本科教材)
¥24.8¥66.0 -
低压电工作业
¥22.6¥48.0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2.7¥45.0 -
伽罗瓦理论
¥33.4¥39.0 -
深度学习与网络威胁智能检测
¥32.1¥42.0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4:4:综合教程:Integrated course:学生用书
¥38.2¥59.0 -
批判性思维与科研
¥51.1¥59.0 -
试验设计 PLANNING OF EXPERIMENTS
¥36.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