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 HELIX :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科学融合——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包邮AS- HELIX :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科学融合——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10.0 (7.0折) ?
1星价 ¥210.0
2星价¥210.0 定价¥30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61890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36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302618904 ; 978-7-302-61890-4

本书特色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清华大学作为一流大学为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发挥积极作用,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贡献力量。由清华大学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AS- Helix :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科学融合——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展”,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前沿实践成果、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发展,中外艺术家和科学家携手打造艺术与科学完美融合的战士空间。 围绕大会主题,通过艺术与科学创新实践、人工智能应用、多学科设计创新、文化遗产与工艺实践、健康医疗设计与创新、社会创新、生产变革设计、学习与未来教育、包容性的服务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机器人技术与设计共10个议题征文,收到来自全球各地高质量论文138篇,大会精选82篇集结成册。这些来自世界主要国家知名设计院校学者及设计行业专家的文章探讨了艺术与科学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融合发展的新范式及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永续发展。本论文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了当今世界艺术科学发展的领先水平。

内容简介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清华大学依据2018 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袂主办“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系统展示国内外艺术与科学前沿探索的**成果,深入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内在关系,不断推动国际艺术与科学的创新,促进艺术与科学的和谐发展。本书收录了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所征集的120余篇论文,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前沿实践成果、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发展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应用、新尝试。

目录

A-艺术与科学创新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兰州城市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002
殊途同归 —艺术与科学创新实践金属艺术“轨道” /006
以“数字视角”审视雕塑 —数字技术对雕塑实践的影响 /011 B-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作曲”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018
基于人工智能的梅兰芳唱腔特征抽取研究初探 /025
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伦理问题 /030
生产变革设计视角下的人工智能赋能图形视觉创造 —以NIWOO人工智能平台为例 /034
3D打印、人工智能与服装设计 /039未来智能商业销售环境对商品包装设计观念的影响 /046
艺术与科学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思考 /051
语音交互方式在智能产品中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056
作为作者的科技:人工智能有想象力吗? /060
测量书法的可回溯感 /067 C-多学科设计创新 光的交互性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 /075
浅论纺织品设计中色彩的科学运用 /080
陶瓷3D打印技术艺术实践研究 /084
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机助力下艺术跨界合作在英美的**次浪潮—代表性艺术展览、艺术家及作品的梳理与分析 /089 D-文化遗产与工艺实践 “技术时代”下戏曲的发展途径 —以吕剧为例 /098
数字化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智慧博物馆模式研究 /103
IP衍生品设计应用方法探析与实践 /107
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竹编工艺的影响 /113
论少数民族防染工艺的文化性 —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 /117
见微知著 —从景德镇制瓷工具利坯刀谈科学与艺术背后的工艺文化 /124
科学边缘与现代设计起源 —中国古代拼版游戏中的平面设计原理 /130
浅析贵州苗族堆绣图案的艺术特色 /137羌族刺绣田野调查与工艺实践 /142
手工与机器 —对京剧服饰制作技艺传承的思考与实践 /150
南朝石刻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刍议 /155
隐性知识视角下黎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反思 /160
异同之处知动因 —比对长沙窑与醴陵窑釉下彩瓷 /166
非遗传统手工艺与体验式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研究 —以贵州蜡染技艺为例 /172 E-健康医疗设计与创新 互动装置艺术于心理治疗领域的引入探讨 /178
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智能情绪感应设施设计 /182
健康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研究 /186
论艺术与医学的共同创造和进化的整合之路 /192 F-社会创新与生态文化 武陵山连片特困区侗寨艺术生态与数字博物馆创新融合探研 /201
黑盒子:新媒介艺术中光的叙事与身体绵延 /207
浅议新的界面形态:有机用户界面的设计 /212
电商短视频:体验设计与品牌传播的协同驱动 /218
思想、语言、概念 —解密设计创新的终极利器 /221
视觉文化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的叙事性研究 —以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为例 /225
浅谈“互联网 生态”下视觉传达设计进化的新维度 /229
生态与文化交织下的北京城市色彩研究 /234
表情包在故宫博物院文创视角下的设计分析和研究 /244
3D打印技术在云南建水紫陶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249
建筑愉悦的再解析 —基于空间句法的建筑空间主观体验研究 /257 G-生产变革设计 创意产品设计助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设计经济学研究 /264
以设计思维作为驱动要素的高端装备原型创新路径探索 /270 H-未来教育 从STEM到STEAM:以工业设计教育视角看人才培养新范式 /278
面向未来:大数据时代下的视觉艺术教育转向 /282
软体机器人在教育中的应用 /286
从《世界人生》的创作实践看虚拟现实功能游戏在STEAM教育模式中的跨媒介实践 /293
“技”与“艺”的融合 —天然染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298 I-包容性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的数字服务设计研究 —云南省博物馆数字服务构建 /305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刍议 /310
未来纺织品与可持续设计 /315 J-机器人技术与设计 基于用户气质类型的智能语音助手角色模型研究 /321
三维写实人物影像的发展问题刍议 /327
后记/ 33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鲁晓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第七、第八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红点”设计奖评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