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5556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83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101155563 ; 978-7-101-15556-3
本书特色
中国诗学与域外汉籍研究双管齐下。 重显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隐而未彰的体系。 呈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完善而丰富的历史。 既有构建体系的雄心,也有爬梳史料的功力。 2002年版豆瓣评分9.4。
内容简介
若以孟子提出“说诗”方法为起点,则中国文学批评已有约两千三百年的历史。那么,在西方学术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文学批评的呢? 本书回溯两千余年的历史,梳理汗牛充栋的文献,总结出三种*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意逆志”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意象批评”法。又探讨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点六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用兼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并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目录
新版前言
导言
内 篇
**章 以意逆志论
**节 从儒家人性论看孟子“以意逆志”的提出
第二节 汉儒以美刺说诗的新检讨
第三节 得意忘言与义疏之学——魏晋至唐代的古典解释
第四节 宋代的儒学复兴与“以意逆志”法的发展
第五节 集成期的清代
第六节 “以意逆志”法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推源溯流论
**节 “推源溯流”法释名
第二节 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形成——论“推源溯流”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古代文学史上的摹拟之风——论“推源溯流”法的文学背景
第四节 “推源溯流”法的成立
第五节 “推源溯流”法的类型
第六节 “推源溯流”法的解剖
第七节 “推源溯流”法的评价
第三章 意象批评论
**节 “意象批评”法释名
第二节 “意象批评”法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意象批评”法的发展及其特征
第四节 “意象批评”法的评价
外 篇
**章 选本论
**节 选本的形成
第二节 选本的发展
第三节 选本的影响
第二章 摘句论
**节 摘句的渊源
第二节 “摘句褒贬”的形成
第三节 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的分析
第四节 摘句的独立与渗透
第五节 摘句的评价
第三章 诗格论
**节 “诗格”一词的范围、涵义及缘起
第二节 从《文镜秘府论》看初、盛唐的诗格
第三节 皎然《诗式》及其对晚唐至宋初诗格的影响
第四节 晚唐至宋初的诗格及其特色
第五节 宋代以后的诗格概观
第四章 论诗诗论
**节 论诗诗的渊源及其成立
第二节 禅学对宋代论诗诗的影响
第三节 论诗诗的发展
第五章 诗话论
**节 诗话产生背景之考察
第二节 诗话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 诗话的文化考察
第四节 域外诗话总说
第六章 评点论
**节 章句与评点
第二节 论文与评点
第三节 科举与评点
第四节 评唱与评点
后记
附录一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附录二 “去耕种自己的园地”——关于回归文学本位和批评传统的思考
文献索引
人名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伯伟,1959年生,上海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著有《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日本世说学文献序录》《中国诗词曲史略》《回向文学研究》等。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生死场
¥7.6¥36.0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8.0¥59.9 -
地下室手记
¥26.9¥48.0 -
炖马靴-短篇小说30年精选
¥21.4¥49.8 -
长安的荔枝
¥36.5¥45.0 -
倒悬的地平线
¥12.6¥42.0 -
(精)苦妓回忆录(八品)
¥11.2¥35.0 -
月亮与六便士
¥9.0¥36.0 -
告白
¥11.0¥36.8 -
老人与海
¥5.0¥15.0 -
第六病室: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18.3¥46.0 -
神秘列车之旅
¥15.7¥38.8 -
焦渴
¥14.7¥49.0 -
局外人-亲近文学大师.阅读世界经典
¥4.2¥12.0 -
烟与镜
¥15.9¥48.0 -
遮蔽的天空
¥14.7¥49.0 -
人性的因素
¥21.6¥65.0 -
安忆六短篇-短篇经典文库
¥8.6¥32.0 -
月亮与六便士
¥10.0¥38.0 -
沉睡的人鱼之家
¥1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