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与目标

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与目标

1星价 ¥76.8 (6.0折)
2星价¥76.8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47648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28开
  • 页数:339
  • 出版时间:2023-01-23
  • 条形码:9787510476488 ; 978-7-5104-7648-8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力理论》(2018,马丁·阿尔布劳著)一书的姊妹篇。英国社会理论家、全球研究首创者之一马丁·阿尔布劳在其60年的学术生涯之际、精选的其全球化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著作,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近10年来,作者重点关注了全球治理与中国的重大议题。本书编者结集的这一时期作者发表的几乎全部的学术论文、书籍章节、报刊文章、教学、参加国内外学术等会议的讲稿、与学者和媒体的对话及访谈,及与中国相关的特殊议题的发言。展示了作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脱贫和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等实践主题等方面与中国学术界、政界、出版界和媒体界双向交流的成果。为读者提供了客观地把握作者在全球与中国语境下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以及对中国如何参与形塑全球社会及其治理的深刻洞见。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丁·阿尔布劳继《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之后与新世界出版社合作的又一力作,本书全面系统的阐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系统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消除贫困、构建“一带一路”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全球化丛书总序言 作者序言 编者序言 致谢 **部分 理论探讨 **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或“我们所有人的命运”——阿尔布劳谈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 1.2 关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十问十答 1.2.1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未来一段时间主要面临怎样的全球性挑战? 1.2.2 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包容个体和文化的多样性? 1.2.3 如何推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接纳共享理念? 1.2.4 自2013年4月博整亚洲论坛以来,习近平主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有怎样的发展? 1.2.5 为推动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在未来几年重点做哪些努力 1.2.6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如何影响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方向的? 1.2.7 未来全球化的本质和影响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2.8 如何变革全球治理体制,推动建设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1.2.9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民主的未来是怎样的? 1.2.10 文明、国家和其他组织的差异将如何推动全球社会发展? 1.3 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访谈演讲 1.3.1 马丁·阿尔布劳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刘欣采访实录 1.3.2 作者在北京出版高峰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章 全球化理论与实践 2.1 马克斯·韦伯:从现代性到全球性——个人回忆录 2.2 社会、文化变化的全球化时代问题(摘自《社会、文化变化的全球化时代问题》一书) 2.2.1 关于《社会、文化变化的全球化时代问题》一书的基本介绍 2.2.2 编辑沃纳·格普哈特撰写的序言 2.2.3 前言:全球化理论 2.2.4 **部分“经典视角与全球转变”前言 2.2.5 第二部分“全球社会理论”前言 2.2.6 第三部分“文化之变:新规范”前言 2.3 新全球文化的目标、价值观和地方冲突 2.3.1 文化自主性 2.3.2 文化差异性 2.3.3 转文化性 2.3.4 务实普遍主义 2.3.5 可协商身份 2.3.6 统一性 2.3.7 全球文化 2.3.8 全球主义与民粹主义 2.3.9 机构和责任 2.3.10 全球公民 2.3.11 结论:数字化挑战 2.4 全球化世界的理论和叙事 2.4.1 脱嵌的群体 2.4.2 可协商身份 2.4.3 多形态社会关系 2.4.4 文化自治 2.4.5 全球文化 2.4.6 全球主义与民粹主义 2.4.7 全球公民身份 2.4.8 对机构的质疑 2.5 责任:全球时代的基本概念,认识新集体主义 第三章 中国与全球治理 3.1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团结——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础 3.2 中国对未来治理的贡献 3.3 中国的国际领导力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3.4 共同未来的多样性和合作 3.5 地方发展,全球视野:习近平在浙江 3.6 助力世界 3.7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思考 3.8 世界能复制中国的民主之路吗? 3.9 中国社会治理对世界的意义 3.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的演讲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的演讲 3.12 《大使讲中国故事》——刘晓明大使讲话合集 3.13 “对话思想者”:中国能为当今世界做什么?——对话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刘欣 第二部分 中国实践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 4.1 阿尔布劳与王义桅教授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话 4.1.1 “一带一路”倡议会破坏环境吗? 4.1.2 “一带一路”倡议是债务帝国主义吗? 4.1.3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做到公开透明吗? 4.1.4 “一带一路”倡议只是地缘政治战略吗? 4.1.5 “一带一路”倡议忽视了发展项目应有的社会责任吗? 4.1.6 “一带一路”倡议助长了腐败政权吗? 4.1.7 “一带一路”倡议不属于新殖民主义吗? 4.1.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吗? 4.1.9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规则目标? 4.1.10 中国的做事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4.2 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会更好——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4.3 “一带一路”对全球治理的意义 第五章 中国的脱贫事业 5.1 贫穷之外:《摆脱贫困》书评 5.2 《海外专家谈中国扶贫》序 5.3 《嘉言善行:山区校长谈教育》:中国乡村教育家的教育经验 5.4 实事求是 第六章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6.1 中国英文媒体抗疫合作精神的道德基础 6.1.1 简介 6.1.2 西方和非西方对“合作”的解读 6.1.3 中国哲学传统中合作精神的道德基础 6.1.4 概述中国英文媒体报道中的抗疫合作精神 6.1.5 文本分析:中国英文媒体报道中的抗疫合作精神 6.1.6 结论 6.2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终结了全球化 6.3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6.4 见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在中国的故事 6.5 联合国中文日和疫情期间的汉学与汉语 第三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全球化 第七章 中国的学术与社会使命 7.1 社会学全球化过程的中国插曲 7.2 与中国学术界的交流 7.2.1 北京外国语大学 7.2.2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三次研讨会摘要 7.2.3 吉林大学 7.2.4 武汉大学 7.2.5 同济大学:与王鑫教授对话 7.3 与媒体互动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互相理解 7.3.1 中美走向全球化的方式不同 7.3.2 东西问·中外对话——马丁·阿尔布劳和彭大伟 第八章 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 8.1 全球社会科学中的中国社会理论 8.2 “精神”作为当代中国一个重要概念 8.2.1 简介 8.2.2 西方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划分 8.2.3 中国人对“精神”的定义 8.3 中西方文化中的“精神” 8.4 书评:世界政治的原则和法律 8.5 关于“诚信”的一些思考 8.5.1 文化视角中的诚信 8.5.2 其他尝试 8.6 尊重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至关重要 8.7 全球天下 附录 1.《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力理论》基本信息 1.1 安东尼·吉登斯所撰写的前言 1.2 目录 1.3 其他信息 2.参与“全球中国对话” 2.1 “全球中国对话”简介及其主题 2.2 在“全球中国对话”上的讲话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马丁·阿尔布劳,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FAcSS),全球中国学术院荣誉创院院长(2012-2021);德国波恩大学卡特汉堡“法律文化”高研院非驻院高级研究员。1989年成为威尔士大学(卡迪夫)荣休教授前为该校社会理论系讲座教授。此后,他在许多机构任访问教授,其中包括慕尼黑的埃里克·沃格林讲席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华盛顿特区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英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主编《社会学》期刊,创刊并主编《国际社会学》期刊。其《全球化时代:国家与超越现代性的社会》(1996年)获得欧洲阿马尔菲奖。 编者常向群教授,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FRSA),全球中国学术院创院院士和院长,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2015-20);中国南开大学特聘教授。她发表的中英文著述约300余万字,其代表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稿》(2018/1992),《关系抑或礼尚往来:江村的互惠社会支持网和社会创造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