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8171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2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22817125 ; 978-7-5228-1712-5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本辑设置了两个专题栏目,分别是由张晶教授主持的“中国美学中的感兴理论”和由仪平策教授主持的“生活美学在中国”。前一个专题刊发了张晶教授和他的博士生的一组学术成果,其中张晶教授通过对“触物兴情”创作模式的论述,探讨作家主体因素的作用;胡乃文博士通过对感兴过程中心物关系的论述,对“感物”说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孟丽博士分析谢榛诗学的特色,指出其对现当代美学理论的意义;赵淼博士则重点分析了审美鉴赏中的二次感兴问题。这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研究感兴理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后一个专题也刊发了四篇文章,其中仪平策教授分析了生活美学在中国本土美学的主导作用;廖群教授通过对周代礼乐的研究,探索周人礼乐文化的生活美学精神;张桂芳副教授重点分析了儒道思想中的生活美学理念;丛坤赤副教授则以林语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活美学观念。这组文章以生活美学为主题,从学科形态到具体场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专题一:中国美学中的感兴理论 审美感兴主体因素论 张晶 代宇涵 “感物”:“心”“物”感应与审美创造 胡乃文 路卓杭 感兴在明代谢榛诗学里的发展与特色 孟丽 作为二次感兴的审美鉴赏 赵淼 专题二:生活美学在中国 生活美学:人类美学的中国形态 仪平策 “莫不令仪”:周代礼乐的审美生活 廖群 “弘道”与“归隐” ——儒、道思想中的生活美学理念及其实践 张桂芳 林语堂的生活审美观 丛坤赤 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研究 论老子对“有限理性”困境的审美突围 张飞翔 唐善林 庄子“散”思想稽论 王启迪 论司马光的“朴拙美”思想——以独乐园为核心 张鹏飞 涵养用敬:程颐的持养工夫及其美学意义 吴鹏 金代文艺审美特征与美学思想谫论 杜宁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 道家视域下的绘画色彩观研究 赖俊威 地理、身份与屈宋辞赋香草美人意象审美异同的形成 李霖 吴广平 论荆浩《笔法记》“别出心裁”的玄道思维 ——以气、韵、思、景为要的笔法求真之道 罗胜 麦积山石窟北朝造像审美风格的嬗变 赵婧 论明代苏州身体审美的三种面相 杨洋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审美批评的式微与重振 赵红芳 中日美学交流 从美术教育变革论山本鼎的艺术美学思想 臧新明 幽玄作为一种方法 ——读郑子路《幽玄的美学:东亚的艺术精神与审美思想》 周敏 北京审美文化研究 北京名人故居的审美功能论 杜寒风 李云 《中国美学》稿约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