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963934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59639349 ; 978-7-5596-3934-9
本书特色
1.全书围绕神话、文学、绘画、时尚、娱乐、心理学等多领域中的黑暗元素展开,诠释“黑暗是什么”和“黑暗如何影响人类”。“强大的黑暗是万物之源”,似是毫无意义的虚空,又有超然静谧的美丽。穿梭于世界文化地图,探索黑暗的实体特征和文化意象,呈现人类从古至今如何认识黑暗、描述黑暗、使用黑暗。
2.揭示层层隐喻之下的幽暗虚空之美,以及幻想、悬疑文学的灵感之源。创世神话中的混沌世界、哥特文学中不见天日的暗牢、北欧犯罪小说中阴气森森的地堡、莎士比亚戏剧中故事的发生场景……仰赖于黑暗的不确定性,人们在现实之外,搭建出引人入胜的想象世界。本书剖析了《弗兰肯斯坦》《马尔菲公爵夫人》《德古拉》《麦克白》等经典中作品中的“黑暗”底色。
3.解读黑暗如何成为经久不衰的流行元素。从经典的正装颜色,到代表富裕和时髦的晒黑的皮肤,黑暗元素几乎不曾在流行风尚中缺席。黑暗重塑了人们的经验,人们以光明为指引,同时也欣赏黑暗,并由此有意无意地进入更深刻的内观境界。
内容简介
在《黑暗:光之外的文化史》中,作者尼娜·爱德华兹通过黑暗起源、黑暗艺术、黑暗娱乐、黑暗时尚等主题,探讨了黑暗作为物理特征和文化现象的历史。本书回顾了从远古到现代人们认识黑暗、描述黑暗、使用黑暗的种种,以及光明和黑暗的共生关系;探讨了黑暗是如何渗透到艺术、文学和我们的日常语言之中的。
黑暗使人茫然,也会让人雀跃。有人害怕黑暗,或者至少会主动避开它。也有人被黑暗吸引,钟情于它的不确定性,着迷于神秘与未知的召唤,以及神话传说和科幻小说中的混沌无光。我们尚未洞悉与黑暗有关的一切,无论是实体的,还是隐喻的。人们对黑暗的态度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也构成了理解世界的重要一环。黑暗是可触及的实际存在,也是不断变化的概念,一直滋养着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的勇气。
目录
作者简介
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哲学,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学习比较文学。著有《纽扣:日常物品的意义》(2011年)、《动物内脏:一部全球史》(2013年)、《杂草》(2015年)、《战时穿着1914—1918:军装和便服》(2014年)等作品。她钟情于在文本和艺术作品中挖掘历史、观念的细节,还有那些被忽视的物件或晦涩的概念,并以此勾勒出线索清晰、细节丰富的文化史。
-
寻味中国
¥10.3¥38.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7¥26.0 -
瓢箪鲶闲话
¥9.7¥36.0 -
茶经(黑白版)
¥11.8¥48.0 -
中国馔馐谭
¥12.7¥23.0 -
经典常谈
¥5.8¥14.8 -
三大师谈红楼梦
¥14.4¥45.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0.7¥32.0 -
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
¥9.6¥30.0 -
东瀛印象记
¥11.9¥35.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东北的土灶
¥14.7¥45.8 -
神秘的黑猫
¥16.3¥48.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蒋凡讲世说新语
¥20.3¥58.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0¥25.0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5.6¥15.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4.7¥46.0 -
山里山外
¥15.1¥35.0 -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18.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