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媒介书写研究
1星价
¥48.0
(4.9折)
2星价¥48.0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4737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7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519473792 ; 978-7-5194-7379-2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媒介书写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不同媒介,包括汶川地震相关文学作品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记忆性场所如汶川抗震纪念馆、废墟遗址等,如何勾连起关于汶川地震的集体记忆,并在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互动中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于如此重大的创伤性公共事件,建构一个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对于遇难者、同时代的人乃至后人都是极为必要的。
目录
绪论
章集体记忆相关理论与概念
节集体记忆研究的兴起
节集体记忆概念界定与拓展延伸
第三节集体记忆与历史
第四节集体记忆与修辞
第五节集体记忆与媒介
章大众传媒与汶川地震的集体记忆
节大众传媒作为集体记忆修辞工具
节不同媒介视域下汶川地震集体记忆的修辞框架研究.
第三节集体记忆作为宣传
第三章文学影视书写的汶川地震记忆
节文学作为集体记忆的媒介
节创伤体验的纪念碑式记忆
第三节文学隐喻对创伤记忆的再生产
第四节崇高的历史记忆
第五节创伤记忆的见证:从文本见证到影像见证
第六节口述史中的记忆
第四章场所与汶川地震记忆
节场所与记忆
节场所记忆的修辞建构
第三节神圣空间与纪念碑
第四节记忆场所与国家认同
第五节纪念馆展品与记忆建构
第六节官方记忆与民间记忆的协商建构
第五章集体记忆的仪式操演
节仪式与集体记忆
节纪念仪式与身份认同
第三节仪式操演中的认同
第四节灾难、仪式与媒介权力:5.19全国哀悼日的全国电视直播
第六章交互与互补一一多媒介的协奏
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动态
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互补
第三节集体记忆建构的媒介修辞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慧敏,女,现任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文艺与传媒文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文化研究。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青年记者》《电影评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女性生存战争
¥29.9¥6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4¥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6.7¥45.0 -
自卑与超越
¥18.1¥39.8 -
偏见
¥16.1¥56.0 -
书影三叠:人文学术访谈录
¥19.6¥58.0 -
咬文嚼字大赛场
¥12.2¥35.0 -
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
¥25.0¥75.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3.2¥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3.0¥38.0 -
乡土中国
¥13.2¥26.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7¥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3.0¥49.0 -
生活的科学
¥10.0¥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4.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