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88561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679页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540885618 ; 978-7-5408-8561-8

本书特色

勤耕不辍,刮摩淬励,作者三十年苦心磨一剑;探本溯源,经纬交织,矢志构建大新全碑刻史。 研究碑刻文化发展历程,还原历史事件真实面貌,展现碑刻文化独特魅力。 《中国碑刻研究通论》不仅纵则贯通、横则全面,经纬交织、彼此映证,复在纵横驰骋之余,殿以拓宽掘深、趣味盎然的珍奇碑刻,于是“通”之旨趣越发彰显,“论”之细密益行显著,“研究”意味更加浓郁。其书“嘉惠学林,有功文献”的价值倍加彰显,其人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碑刻史、博大精深的中国碑刻文化领域的孜孜矻矻之志、踵事增华之功,亦令晚辈如我者,仰之弥高而肃然起敬矣! ——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这部《中国碑刻研究通论》洒洒二百万言,融学术性、科学性、可读性于一炉,是作者三十年碑刻文化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为填补中国碑刻文化研究之空白、拓展碑刻研究方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金其桢先生以此著作,可称中国碑刻文化学术史建构**人。 ——舒大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本套书是一套从“大文化”视角系统性研究中国碑刻发展史的大型学术著作,是以碑刻史论、碑刻文化专题论、珍稀碑刻考探三个角度构建的中国碑刻文化通论,三卷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地展现了中国碑刻文化是一部不断裂的中华文明史。本书以三千年历史为线索,从先秦到当代,远追碑的起源和繁衍,下及现代碑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按朝代顺序全方位系统梳理展现中国碑刻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揭示中国碑刻的发展历史。本册为《中国碑刻史》。

目录

导论 中国碑刻的源与流 **章 胚胎萌芽的先秦碑刻 第二章 雏形初现的秦代碑刻 第三章 蒙受劫难的西汉碑刻 第四章 碑碣云起的东汉碑刻 第五章 征战禁约下的三国碑刻 第六章 变异发展的两晋十六国碑刻 第七章 承袭两晋遗风的南朝碑刻 第八章 繁星满天的北朝碑刻 第九章 承上启下的隋代碑刻 第十章 百花盛开的唐代碑刻 第十一章 萧条的五代十国的碑刻 第十二章 承袭盛唐余绪的宋代碑刻 第十三章 民族鼎峙交融中的辽、西夏、金碑刻 第十四章 汉文化浸润下的元代碑刻 第十五章 亦衰亦盛的明代碑刻 第十六章 碑学复兴的清代碑刻 第十七章 战乱动荡中的民国碑刻 第十八章 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现代碑刻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金其桢,男,汉族,1945年5月出生于上海,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江南大学教授、历史学研究员,曾长期担任《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常务副主编、全国理工农林院校社科学报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无锡市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特聘院外委员兼客座研究员。 金其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教育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矢志于以中国碑刻、牌坊为主要对象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在《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文化研究》《史学月刊》《历史教学》《东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苏州大学学报》《江苏高教》《南京师大学报》《寻根》等刊物发表《秦始皇刻石探疑》《碑论》《刍议碑的起源和发展》《唐代碑文化研究》《中国古代碑刻的文字语言价值》《无字碑探溯辨疑》《论吴地碑刻文化》《江苏明清时期廉政碑刻探略》《牌坊文化探略》《论牌坊的源流及社会功能》等论文100余篇;先后出版《中国牌坊》《牌坊中国——中华牌坊文化》《中国碑文化》《中国奇碑》《廉政碑文解读》《廉政韵文碑刻》等专著10余种,主编《中国历代人文景观丛书》,参编《江苏吴文化志》;先后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3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