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夏书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50问(小学)

包邮大夏书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50问(小学)

¥42.9 (7.2折) ?
1星价 ¥42.9
2星价¥42.9 定价¥5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4116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576041163 ; 978-7-5760-4116-3

本书特色

在解读课标的50个问题中,
助力教师将课标转化为课堂教学 专业解读——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资深教研员、名师共同编写。
聚焦实际——50个关键问题,直指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实践指导——以课程内容为主线,梳理课标实施中的问题,让老师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课标,并落实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编辑推荐篇章:
问题1 《课标 2022》为什么特别强调“内容的 结构化”?
问题6 为什么把“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整合为“数与运算”?
问题8 如何在教学中整体把握“数与运算”?
问题15 在“数量关系”主题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内容简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正式发布后,本书针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提炼出比较突出的50个疑问,以问题答问的方式,对新课标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案例解析。全书共由“课程内容结构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教学与评价”六部分组成,每部分由若干个相关问题及解答组成,以帮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并在课堂中践行之。

目录

前 言 _ 001 **部分 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解
问题1 《课标2022》为什么特别强调“内容的结构化”? _003
问题2 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历史渊源和功能是怎样的? _005
问题3 如何理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化? _007
问题4 如何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及其一致性? _009
问题5 内容结构化给教师带来哪些挑战和契机? _011 第二部分 数与代数领域的理解
问题6 为什么把“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整合为“数与运算”? _015
问题7 如何理解“数与运算”主题内容的本质? _019
问题8 如何在教学中整体把握“数与运算”? _022
问题9 如何进一步理解“数与运算”主题的大观念? _024
问题10 如何理解“数与运算”主题的一致性和阶段性? _026
问题11 为什么把“数量关系”作为一个主题? _030
问题12 “数量关系”主题包括哪些内容? _034
问题13 如何理解“数量关系”主题内容的本质? _039
问题14 如何在教学中整体把握“数量关系”? _041
问题15 在“数量关系”主题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_045
问题16 如何理解“数量关系”主题的一致性和阶段性? _048 第三部分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理解
问题17 为什么把“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_055
问题18 如何理解“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内容的本质? _057
问题19 如何在教学中整体把握“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_061
问题20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增加尺规作图? _064
问题21 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尺规作图的具体要求? _067
问题22 如何理解量感及其价值? _070
问题23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_073
问题24 为什么把“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整合为“图形的位置与运动”?_078
问题25 如何理解“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内容的本质? _081
问题26 图形的运动包括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特征? _085
问题27 如何在教学中整体把握“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_089
问题28 如何从运动的视角审视图形与几何领域各主题之间的关联? _093 第四部分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理解
问题29 为什么将“分类”改为“数据分类”? _101
问题30 数据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在教学中如何把握? _104
问题31 为什么说“数据分类”贯穿整个统计内容? _109
问题32 如何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本质? _114
问题33 如何在教学中整体把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内容的教学? _117
问题34 如何在数据分类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 _121
问题35 如何在百分数的教学中突出其统计意义? _125
问题36 如何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_129
问题37 如何理解随机现象中统计的规律性? _133
问题38 怎样理解对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定性描述? _135 第五部分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理解
问题39 “综合与实践”领域有哪些主要变化? _141
问题40 为什么将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综合与实践领域? _145
问题41 如何理解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跨学科”主题活动? _150
问题42 如何设计实施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活动? _153
问题43 如何组织学校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实践? _158 第六部分 新 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
问题44 如何划分核心素养表现的阶段性水平?
——以“运算能力”为例 _163
问题45 如何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_167
问题46 如何设计体现新 课标理念的教学活动 _171
问题47 如何理解素养导向的评价? _176
问题48 如何设计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 _179
问题49 如何坚持素养立意的命题评价? _186
问题50 如何设计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作业?_19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云鹏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数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成员。主要从事课程实施与评价、中小学数学教育等的研究,出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多本著作。 吴正宪 特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教育 部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称号,出版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多本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