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通俗:大众视野与文类实践

通俗:大众视野与文类实践

1星价 ¥33.6 (7.0折)
2星价¥33.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8449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6
  • 出版时间:2023-10-01
  • 条形码:9787208184497 ; 978-7-208-18449-7

本书特色

20世纪初,以周瘦鹃等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与郑振铎、沈雁冰(茅盾)等人所代表的所谓严肃小说之间曾发生过有关新旧的争论。在这一潜流下,还暗藏着有关所谓文学文类的实践和小说的“通俗”化的尝试。早年对此类通俗小说评价不高,主流的文学史也往往不认为他们有更深的意义。近些年来,对他们的评价当然更趋于客观,也多有历史主义的视角重新回溯此类文本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语境。本书表面看是对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民国通俗小说的研究,实际上背后有更深的含义——对“通俗”是否真的与所谓的“经典”相悖,前者是否真的就更低级这一关键问题的回应。

内容简介

研究聚焦20世纪10中期至20中期的通俗文学,尤其关注新兴文类“短篇小说”的生产状况,并绘写从中投射出的大众文化特征和氛围。“短篇小说”在10年代成为主要报刊文类,在不同类型、不同价值取向的出版物里占据了重要位置。研究通过比较和相互参照,勾勒出通俗文学差异化的面貌。与此同时,研究试图证明,正是在同其它文化文学力量交互作用的催化下,“通俗”形成了自身特点、边界感及身份意识。 除绪论和结论部分外,本书主体部分分为六章,结构上体现纵向时间发展和横向对话关系两条脉络。第二第三章围绕文类输入问题,与同期短篇小说作品翻译对比,关注民初通俗领域多层次的“翻译”现象。第四章关于清末民初“短篇小说”风潮下通俗作家的小说理论译介、运用和改造,在整体化的文学潮流中考察通俗生产的独特贡献。第五章以文本解读为主,借用西方文学中的“情节剧”概念,对通俗短篇创作的美学风格和常见情节结构作出列举和解读。第六章以《礼拜六》为例,考察杂志如何建构“阅读共同体”,主要涉及一类“功能性”短篇小说,既宣传包装“文化品牌”,又表达理念,促进“小说家”与“读者”之间的结盟。第七章围绕20年代初的“新/旧”文学之争展开,进一步丰富并揭示通俗文学的实践语境。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001
**节 印刷文化与通俗视野 001
第二节 短篇小说 012
第三节 “礼拜六” 022
第四节 章节安排 026
第二章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周瘦鹃的翻译实践 028
**节 三部短篇小说翻译集 028
第二节 “情”的标榜与多元化 051
第三章 作为小说家的“译者” 070
**节 作为“读者”的作者 072
第二节 世界想象:中国作者的“外国”短篇创作 076
第四章 《短篇小说作法》:理论译介与结构化实践 099
**节 短篇小说理论风潮与大众媒介 099
第二节 “情绪机械学”:从威廉到张舍我 104
第三节 “哥伦比亚大学”与上海小说专修学校 119
第五章 建构情节剧空间:以短篇小说的三种结构模式为例 129
**节 以他人之名“自白”:日记故事 134
第二节 城乡:流动中的个体 144
第三节 跨国视野:“家庭”与“爱情” 157
第四节 结语 175
第六章 短篇小说里的“读者”“小说家”与品牌意识 178
**节 《礼拜六》中的“广告小说” 182
第二节 再现:“小说家”与“读者” 192
第七章 从《礼拜六》到“礼拜六派”:二十年代“新/旧”文学之争 218
**节 “礼拜六”:一个关键词 218
第二节 “新/ 旧”漩涡中的《礼拜六》 224
第三节 “自由谈小说特刊”里的风云变幻 230
第四节 “礼拜六派”——似“旧”非旧 235
第五节 通俗文人的反击:策略与内核 239
第八章 结论 248
**节 民初通俗文学场域的再书写 248
第二节 何以通俗? 254
参考文献 260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萌,女,1984年生。文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俗文学与文化。曾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影视及文化评论八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