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研究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研究

1星价 ¥26.6 (7.0折)
2星价¥26.6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6116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5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559861160 ; 978-7-5598-6116-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境教用”结性、实践性和研究探索性专著。境教学法注重创设境、引入境,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启发讲授,能够提高教育成效。书稿共分为11章,先综论境教学的相关理论及其发展概况,阐述该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况,展示、分析其综合运用的一个案例。再分别对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法治思想教行阐述,侧重分析境教学法在其中的运用及其成效,作出结和归纳。

前言

人类对于境教学的实践探索历史,但“境”成为明确的教育学术用语却是在世纪之后。中国代的教育教学实践注重以感人,追求景交融的境界。“境”被认为是一种“有我之境”含主体内心与外境的统一。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方法,以疑难的问题为起点,重视疑难境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思想家卢梭等人主张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主张利用大自然的境对学行教育引导。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发展,创设基于学生验的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从做中学”,重视学生的验境在思维培养中的作用,明确提出以境为起点的“五步教学法”。此后,随着教育心理学、人类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对境学入研究,境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运用。

境教学是“”与“境”的统一,本质在“境”,品质在“”。境教学以“”为中介,以“境”为渠道,旨在达到融于境、以境引。建构主义批评教学“去境化”的做法,强调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的“去境化”,导致学获得的知识是不能提取出来加以应用的“惰性”知识。有效的教学应当要“观照”境而非“忽略”境。因此,要积极“观照”教学中的此时、此、此景,在有意义的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具有“温度”和“热度”。

境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理实一体、理交融的特征具有内在契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意义重大。将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探索构建问题境、生活境和虚拟境三者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化成,提升课程教学的育人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创设境吸引学生沉浸和“在场”,能够激发学生的感体验和深度学。境教学有助于融入境,将价值观的教育寓于创设的境之中,理交融和价值生成。

本书研究梳理境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境教学的互动结构、主要类型、基本要素和教学实施等问题。本书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围绕课程教学体行境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研究,探讨通过案例、景剧、虚拟境、问题境等设计学,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境教学活动中“学一思一悟一践”。不同于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境教学突出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其激发学生感的教学操作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境教学不应当是一种的僵化模式,而是应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境教学的操作模式和实践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

目录

理论编

章境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趋势

节境教学理论发展概述

第二节当代境教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境教学的互动结构与类型011

节“思想道德与法治”境教学的互动结构

第二节“思想道德与法治”境教学的类型

第三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境教学的要素与程序

节“思想道德与法治”境教学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思想道德与法治”创设教学境的一般程序023

第三节“思想道德与法治”创设教学境的原则

第四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节“思想道德与法治”境教学设计

第二节“思想道德与法治”境教学的实施

实践编

第五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节我们处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二节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节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六章领悟入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看法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第七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第三节在实现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八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第九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十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十一章学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坚持全面依

第三节维护宪法

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境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过程是一个建构境并在境中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参与体验和浸润价值的过程。境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活动的开是离不开一定的境。境教学的理念孕育于人类早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并随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发展,逐渐形成体系化的系统理论。

节境教学理论发展概述

境教学理论的发展沿革,大体上历了从早期教育教学实践的不自觉孕育形成,到自觉的理论建构和逐步体系化的发展过程。

一、境教学理论的萌芽孕育

境教学的理念孕育于人类早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中国代的教育教学实践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注重环境的营造和境的创设。“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和生活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活环境。中国代重要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优秀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的方法,在适当的境中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而不是强制、压抑学生的思考。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私人讲学之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常结合不同的境、不同的时行启发引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要针对不同的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讨论、辩难和实际生活境中受到教育,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和盘托出。

中国代思想家和文艺家关注感命题,强调要有真景物、真感。《庄子・渔父》日:“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刘勰在中国典文论重要著作《文心雕龙》中指出,“以物兴”“物以观”,“以物迁,辞以述了“”与“境”的交互作用和内在统一关系。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物境、境、意境,强调景交融,注重内心与外境的统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物境”称为“无我之境”,而“境”“意境”则是“有我之境”。“有境界”就是要达到高度的真实感和自然感,具有真景物和真感。

在西方,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产婆术”(助产术)方法,强调通过比喻、启发、辩难等手段,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导向一种层层的关于发问和回答的问题境,终达到某种确定的知识。“产婆术”教学法不是直接灌输结论,而是通过制造矛盾创设境,在反复诘问中学生的思考和自主探究,是一种启发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柏拉一步发扬问答式方法,倡导通过问答的形式,在提出问题和揭露矛盾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柏拉图的“对话”模式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具有研究性的“对话”,这一模式得以顺利的重要前提是创设有效的问题境。

思想家卢梭等人主张教育必须“归于自然”,强调教育要适应学生的天性。卢梭在教育学名著《爱弥儿》一书中,详尽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观,描写了许多利用大自然的境对学行教育引导的具体例子。这种自然主义教育观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有较大影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展。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确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教学过程的境性和生成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问题境、生活境、自然境等受到关注,依托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为重要的方法,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境教学的思想启迪。

二、境教学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化

“境”成为明确的教育学术用语,肇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关注教学中的“境”(situation),并把思维培养和境创设结合起来。他从实用主义验论出发对“验”重行了解释,强调教育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验”的发展而展开,为学生提供能够引起思维的验境。杜威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离开具体的境,“境应该具有引起思维的性质””。思……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