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矿场实践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矿场实践

1星价 ¥89.0 (5.3折)
2星价¥89.0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36733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63673339 ; 978-7-5636-7333-9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囊括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成果。全书共5章,第1章介绍国内外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技术与开发现状进行阐述;第2章从室内实验与矿场试验两个方面介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非混相驱、传质扩散、抽提、改变流场、抑制底水和气水协同等作用;第3章从数值模拟与数学统计两个方面阐述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涉及注氮气选井、注氮气方式优化、井网及参数设计与效果评价;第4章介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配套技术,涵盖注氮气气窜预警、泡沫辅助氮气驱技术及注氮气增效技术;第5章介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矿场实践,重点对典型案例、方案设计、效果评价等进行总结。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注气技术发展趋势 1.2 国内注气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技术现状 1.2.2 塔河油田注氮气开发现状 第2章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理 2.1 氮气基本性质 2.1.1 物理性质 2.1.2 化学性质 2.1.3 氮气应用 2.2 非混相驱特征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步骤 2.2.3 实验结果分析 2.3 传质扩散作用 2.3.1 实验装置及材料 2.3.2 实验步骤 2.3.3 实验结果分析 2.4 抽提作用 2.4.1 实验方法及原理 2.4.2 实验装置及流程 2.4.3 实验步骤 2.4.4 实验结果分析 2.5 改变流场和抑制底水作用 2.6 气水协同增效作用 2.6.1 气水协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2.6.2 基于油藏工程的气水混合流动区研究 2.6.3 基于数值模拟的气水混合流动区研究 2.7 启动水驱剩余油 2.7.1 注气启动剩余油实验研究 2.7.2 启动剩余油力学机制 2.7.3 宏观驱动力学机制 第3章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3.1 注氮气选井技术 3.1.1 单井注氮气选井技术 3.1.2 井组氮气驱选井技术 3.2 注氮气方式优化 3.2.1 单井注氮气方式优化 3.2.2 井组氮气驱注气方式优化 3.3 井网及参数设计 3.3.1 单井注气参数设计 3.3.2 不同岩溶背景注气井网构建 3.3.3 不同岩溶背景注气参数设计 3.4 注氮气效果评价技术 3.4.1 评价技术与方法现状 3.4.2 注氮气效果评价指标 3.4.3 注氮气效果评价方法 3.4.4 注气效果综合评价 第4章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配套技术 4.1 注氮气气窜预警 4.1.1 气窜定义及类型划分 4.1.2 气窜影响因素 4.1.3 气窜预警指标构建及量化表征 4.2 泡沫辅助氮气驱技术 4.2.1 缝洞型油藏氮气泡沫体系的研发 4.2.2 氮气泡沫在缝洞型油藏中的波及机理 4.2.3 氮气泡沫对剩余油的动用规律 4.3 注氮气增效技术 4.3.1 气水复合驱技术 4.3.2 氮气十堵水技术 4.3.3 氮气十二氧化碳复合驱技术 4.3.4 氮气+酸化技术 第5章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矿场实践 5.1 单井注氮气典型案例 5.1.1 残丘型剩余油典型井 5.1.2 水平井上部剩余油典型井 5.1.3 底水未波及型剩余油典型井 5.1.4 裂缝型剩余油典型井 5.1.5 底水封挡型剩余油典型井 5.1.6 封隔溶洞型剩余油典型井 5.2 单元注氮气典型案例 5.2.1 风化壳岩溶背景 5.2.2 古暗河岩溶背景 5.2.3 断溶体岩溶背景 5.3 泡沫辅助氮气驱典型案例 5.3.1 断溶体油藏中的应用 5.3.2 古暗河岩溶油藏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