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国内段非物质文化景观图谱研究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国内段非物质文化景观图谱研究

1星价 ¥66.8 (7.5折)
2星价¥66.8 定价¥8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7883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13078832 ; 978-7-5130-7883-2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文献意义。本书囊括大量作者亲自考察研究获得的一手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作者自行创作,特别是数据基本为作者及研究团队采集得到,而非摘抄其他文献资料。(2)专业权威性与社会普及性结合。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本身也独立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书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建立文化基因数据库的模式,对我国境内的丝路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部分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珍贵的科研结论,对提升社会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真正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明、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和拉动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良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国内段11项人类“非遗”、282项重量“非遗”(含前项列入人类遗产的重量遗产)、1090项省级“非遗”,共标注1854处“非遗”为对象,进行线路区段内“非遗”景观的基因图谱研究。本书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学信息图谱思想,构建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基本单元信息图谱表达模型,显示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揭示其空间分异、空间关联与环境响应关系,提出基于空间分异的真实性、线路关联的整体性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性为要求的保护与开发方案建议。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非物质文化景观图谱
1.2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图谱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5 相关概念
1.6 “非遗”基因的识别与图谱表达
第2章丝绸之路国内段行政区划与自然环境概况
2.1 行政区划
2.2 自然地理
2.3 研究分区
第3章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景观的概况与分布
3.1 数量与类型
3.2 地区分布
3.3 民族归属
3.4 产生年代
3.5 空间分布特征
第4章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功能
4.1 说唱
4.2 舞蹈
4.3 制作技艺
4.4 文化功能及其分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符号
5.1 文义
5.2 时令
5.3 器具
5.4 材质
5.5 图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丝绸之路国内段主要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特征
6.1 汉族
6.2 少数民族
6.3 本章小结
第7章丝绸之路国内段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特征
7.1 南疆
7.2 北疆
7.3 河西走廊
7.4 陇南山地
7.5 陕南山地
7.6 豫西山地
7.7 陇东黄土高原
7.8 陕北黄土高原
7.9 关中平原
7.10 豫东黄河平原
7.11 豫东淮河平原
7.12 本章小结
第8章丝绸之路国内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主要特征
8.1 “非遗”基因的区域内共生
8.2 “非遗”基因的区域内排异
8.3 “非遗”基因的地区间分异
8.4 “非遗”基因的民族分异
8.5 “非遗”基因的邻近关联
8.6 “非遗”景观与基因分布的自然环境分异
8.7 “非遗”基因的历史差异性层进发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魏鹏,西南大学教授,人文地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博士后出站,获管理学、法学学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地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旅游规划与发展,特别是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及其开发,具体研究领域涉及旅游经济、旅游地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重大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重大社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甘肃省“十二五”“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各类区域旅游规划及景区规划4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2次。已在《旅游学刊》《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出版教材、专著5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