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新闻《夜读》

央视新闻《夜读》

1星价 ¥125.6 (7.0折)
2星价¥125.6 定价¥179.4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52548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801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15525488 ; 978-7-5155-2548-8

本书特色

★少年们,笔不妨握得更稳点,书不妨一辈子带在身上,梦不妨做得再大点!且去努力,且去咬定不放!别不敢,毕竟,谁知道呢?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 ——央视新闻《夜读》写航天员 桂海潮 ★生老病死,世事沉浮,无改天真与痴狂,神采与热爱。回望这百年“美的路”,才发觉他已活成“人间理想”。愿你在不想努力时,想到他努力做到的一切。 ——央视新闻《夜读》写翻译泰斗 许渊冲

内容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夜读》栏目,“中国新闻奖”获奖专栏,始创于2013年4月,迄今发布过3000期。文质兼美的内容,奇巧多思的形式,温暖扬善的内核,紧跟时代的属性,使其在新闻赛道收获文化高品位,成为亿万读者的“睡前必读”。

目录

一章 热爱终抵,岁月漫长
如果爱,你能用一生去证明吗
一位故宫大匠的7000天
希望你不是后一个认识她的人
失去的一切,我都要拿回来
我无比确定,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愿你耄耋归来,依然有梦可倚
不想努力时,你就想想他
第二章 名若弦歌,不绝于耳
她,比烟花还寂寞
她的故事,仍可温暖你的灵魂
一位演员的独白
青年啊,你就该去闯!就该执着地活!
12月13日,祭她以鸢尾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命运把我放在哪里,我就落在哪里
鲁迅:这些话我真的说过
……
第三章 凡而不庸,人间值得
第四章 我有国士,世双
后记
《心有锦缎》
一章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我不想忘
没有忘记,就是永远在一起
给生命的两头同等关爱
惊天动地的爱,鸡毛蒜皮地给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可以的话,和爱的人多见面吧
那个捧儿子“臭脚丫”的父亲走了
这世间大的遗憾,是不曾好好告别
我们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春天
第二章 烟火谋生,诗意谋爱
三碗面
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横街子的故事
吃饭的人和做饭的人
被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四个春天
老夫老妻
悄悄地,喜欢过你
单身的50个理由
好好生活,终会相遇
你好,生活
人间浪漫指南
关于善良的18个故事
如果人生能重来
我见过她
……
第三章 寂静生长,自成欢喜
后记
《胸有山海》
展开全部

节选

在巫漪丽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钢琴是她生命存在的意义。
1930年,她出生在大上海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兴中会登记在册的会员,外祖父当过上海商会会长,曾资助过孙中山辛亥革命。父亲巫振英早年留学美国,学成归国后成为当时国内流的建筑师。母亲李慧英也接受过西式教育,思想开明。
1936年,6岁的巫漪丽观看了一部叫《子夜琴声》的美国电影。电影中一位白发老人弹奏肖邦《幻想即兴曲》的片段,深深吸引了她。 “因为他反复演奏,所以我就记住了,然后我就哼。我就觉得钢琴声音很美妙,所以决心学弹钢琴。”
那个年代,即使繁华开放如上海滩,钢琴也是个稀罕物。开始,母亲不同意巫漪丽学钢琴。但小小的巫漪丽缠着母亲,承诺定会好好练习,才得到应允。
“我小时候练琴从没觉得枯燥,也没偷过懒,一弹钢琴就会很开心,这应该是我和钢琴之间的缘分。”巫漪丽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1939年,9岁的巫漪丽参加上海儿童音乐比赛钢琴组并取得一名。 “当时我拿到一个奖品,是一座很大的银杯,我搬都搬不动。”回忆起那次获奖经历,巫漪丽笑得像个孩子。比赛结束后,未满10岁的巫漪丽受到世界钢琴师李斯特再传弟子、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的赏识,而后与中国老一辈钢琴家吴乐懿、朱工一、周广仁、傅聪同门学艺。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双手在琴键上起起落落,巫漪丽的钢琴功底日渐深厚。
18岁那年,她一次登上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舞台,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一钢琴协奏曲》,一战成名。巫漪丽一夜之间红遍上海滩,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年轻的女钢琴师”。
此后,巫漪丽的琴声走得越来越远。
1954年,她离开上海,北上抵京,正式加入中央乐团。一年后担任中央乐团一任钢琴独奏家。1962年,她获评国家级钢琴演奏家,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在此期间,巫漪丽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除了西藏,各个省份几乎走遍。此外,巫漪丽还多次代表中国到波兰、丹麦、印尼、缅甸等国演出,或为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演奏。
她记忆深的一次演奏,是在硝烟滚滚的朝鲜战场上慰问抗美援朝的志愿军。
“当时总的领队是贺龙,京剧方面有梅兰芳、程砚秋、盖叫天,音乐方面有马思聪和周小燕,我就给这些人弹伴奏,自己也弹一个中国作品。那个钢琴他们是从地底下25米处挖出来的,所以那个钢琴按键都不完整,但志愿军非常热情。”
还有一次特殊的经历是用拳头“划”琴。1954年,印度时任总理尼赫鲁访华,巫漪丽担任欢迎仪式的钢琴伴奏。因天气严寒,巫漪丽的双手“冻成了胡萝卜颜色”,手指冻僵不能屈伸,无法连续弹出“So-Fa-Me-Re-Do”,只得用拳头划过琴键。现在回想,巫漪丽笑谈: “我可没学过用拳头‘划’琴,这都是急中生智。”
钢琴和音乐自始至终都是巫漪丽生活的主旋律。当记者问及钢琴对她的意义时,她有些激动,两眼泛着泪花说: “钢琴和音乐就是我的人生啊!”
巫漪丽爱琴如命。初到北京的时候,她和其他团友住在一起,有一架钢琴供团友们练习使用。当时钢琴就摆放在里间屋子,人住在外间。有一次一位团友因为在琴房里烧菜,导致钢琴的钢板开裂。巫漪丽很心疼,所以此后练琴她干脆不生炉子,严冬腊月里,宁可穿着大衣坐在琴房。 “练得热了,就像蚕宝宝一样一件一件脱,后脱得只剩下一件毛衣。练完之后再把外套一件一件穿回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