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刑法

包邮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刑法

¥58.7 (7.4折) ?
1星价 ¥58.7
2星价¥58.7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11561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44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301311561 ; 978-7-301-31156-1

本书特色

本书汇聚希尔根多夫教授近年来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刑事规制*具代表性的作品,理论基础雄厚、体系分析精当, 并很好地融汇了前沿理论与刑事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有名刑法学家希尔根多夫教授近年来耕耘在数字化、人工智能与刑法这一刑法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基础理论、网络法、人工智能与(刑)法、自主驾驶和法律、刑事程序法及拾遗六个部分。全书紧密围绕“新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这一核心,内容既包含基础理论、网络法等“传统”法律问题,又包含与人工智能技术及具体的自主驾驶技术相关的前沿问题。希尔根多夫教授本人热心于中德刑法学术交流,对中国刑法学理论现状和需求有深入的认识,本书内容也有所侧重地选取了为中国刑法学所需的、可以引发中德两国学者共鸣的内容,可谓对症之作。

目录

**编 基础理论 **章 信息法作为独立的学科?——对法信息学和信息法学中一些基础问题的批判性评论 第二章 创新的责任——食品法上的合规、责任与刑法后果 第三章 口语化、文献化、数字化?——关于制定2013年电子政务法案中对于数字化含义的一些前瞻观察 第四章 论技术发展的法律和道德控制——以医疗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为例 第五章 数字化、虚拟化和法律 第二编 网络刑法 第六章 数字化的外部审计与刑法 第七章 互联网中青少年媒体保护的刑法要求——以接入服务商的刑事责任为视角 第八章 身份盗窃问题——表现形式、国际发展和立法需求 第三编 人工智能与(刑)法 第九章 机器人可以有责地实施行为吗?——规范上的基本术语沿用至机器的可能性 第十章 刑事合规的基本问题——以半自主的技术系统的刑法产品责任为例 第十一章 自主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一个刑法角度的定位 第十二章 工业40时代责任的散失和自主学习系统——刑法视角的问题概述 第十三章 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科技法的新兴基础问题 第十四章 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立法——以欧盟“人工智能高级别专家组”的建议为基础 第四编 自主驾驶和法律 第十五章 半自主驾驶汽车——宪法规范和法政策挑战 第十六章 自动化驾驶与法律 第十七章 自动驾驶的规制之路——对德国《道路交通法》*新修订的说明 第十八章 自动化驾驶和刑法——“阿沙芬堡案” 第十九章 数字化时代的生命折抵禁止原则——以自动化驾驶情境下的悖论问题为视角 第二十章 德国的自主驾驶和法律 第五编 刑事程序法 第二十一章 新影像技术下对精神心理的保护——人性尊严和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二章 罪责始终无疑?——人工智能背景下事实认定和证据未决之问题 第六编 拾遗 第二十三章 跨学科的成功条件——以法学为例 第二十四章 法学教育中的计算机辅助——德国法学教育中电子化学习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第二十五章 科学的精神与跨学科思考 第二十六章 刑法上的产品责任 第二十七章 从工具到伙伴?人工智能对社会规范和法之任务的影响——一个跨学科研究项目概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德]埃里克·希尔根多夫,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学理论、信息法学和法律信息学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全球教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德方召集人。著有《“风险社会”中生产者的刑事责任》《计算机与互联网刑法概论》等作品。 江溯,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刑法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 / 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法评论》主编,周泰研究院联合院长,中国犯罪学会信息犯罪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发表中文、英文、德文论文六十余篇,专著两部,主编著作五部,翻译论文、著作十余篇/部。 刘畅,维尔茨堡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刑法教义学、法律比较和技术法学。著有《计算机犯罪中德比较研究》《作为刑法主体的人工智能系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