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听的艺术:高效沟通从学会倾听开始

包邮倾听的艺术:高效沟通从学会倾听开始

¥49.3 (7.1折) ?
1星价 ¥49.3
2星价¥49.3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75895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21758955 ; 978-7-5217-5895-5

本书特色

1.打破过往认知,重塑倾听的艺术——倾听有时比表达更重要!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正确面对内心的声音,如何正确处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个人成长与亲密关系。
2.12种倾听技巧,多个受访者案例,从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倾听行为的价值,深化读者对现代人逐渐失去倾听吸引力这一事实的认知,关照数字时代下的社交孤立,寻找真实和有深度的人际关系。
3.采铜、阳志平、喻丰、闪光少女斯斯、金·斯科特、亚当·格兰特等一致推荐,荣登《华盛顿邮报》“值得关注的非虚构作品”榜单,“Next Big Idea Club”推荐图书,《金融时报》《卫报》强烈推荐。

内容简介

在工作中,我们被期待引导关键对话; 在团队协作中,成员之间总是缺少凝聚力;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努力通过故事塑造个人形象; 在亲密关系里,双方因互不理解而产生情感上的疏离; …………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因专注于自我表达,而忽略了倾听他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字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感受到社交孤立,难以寻找和建立真实、有深度的人际关系。 作者在无数次与人对话中发现,倾听对于个人的工作、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它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和情绪健康。在探讨倾听行为价值的过程中,作者将与其相关的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进行了通俗化,并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受访者案例,从中央情报局特工到心理治疗师,从销售员到主持人。基于以上研究,书中还总结出了培养我们倾听能力的12个技巧与建议:保持开放和好奇、避免假设陷阱、倾听潜在信息、引导注意力、驾驭分歧、管理分心……帮助我们从生理、情感和行动上真正理解倾听的本质。 是时候停止说话,开始倾听了。

目录

引  言 / VII
现代社会鼓励我们倾听自己的内心,了解心之所向,却很少有人鼓励我们认真、用心地倾听他人。
第1章
人类的天性:糟糕的听众 / 001
用心地倾听某人说话是一项技能,许多人似乎已经忘记或者可能从未学习过这项技能。
第2章
充满意义的联结:为什么要培养倾听能力 / 021
倾听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同时了解你的倾听对象。
第3章
倾听你的好奇心:为什么*好的特工是*棒的倾听者 / 037
好奇心是一种渴望去了解别人的世界观,也是一种惊奇于别人所说的经历并从中学习的期望。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没有预设的情况,即你不知道别人会说什么,更不用说你知道得更多了。
第4章
*熟悉的陌生人:没有人和昨天的自己完全相同 / 051
日常互动和活动的总和效应不断地塑造着我们,并细微地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因此,没有人与昨天的自己完全相同,今天的我们也不会与明天的自己相同。
第5章
不可错失机会:读懂话语的情感基调和意味 / 067
倾听能帮助你了解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动机,这对建立合作和富有成效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让你了解*好要避免哪种人际关系。
第6章
像乌龟一样说话,像兔子一样思考:“语音—思维”差异 / 079
如果你总是担心接下来要说什么,结果反而对你不利。如果你能聚精会神地倾听,你的应答会更恰当,你与对方的联系会更紧密,而你也会感到更自在。
第7章
接受多种真理并存的可能性:你的不安感从何而来 / 089
只有允许自己的信念被质疑,我们才能进一步验证它的正确性。自信的人不会被不同的观点激怒,也不会在网上横加驳斥,发泄怒气。
第8章
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大数据时代的倾听 / 103
当研究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预测个人的独特动机、倾向和潜力时,倾听是迄今为止*好、*准确的工具。
第9章
即兴互动中的倾听:获得非凡的洞察力 / 119
要想在即兴喜剧和即兴发挥的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倾听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 10 章
会话敏感性:察觉对话中的真正信息 / 133
具有会话敏感性的人不仅会注意说话的内容,还能发现语调中的隐藏含义和细微差别。
第 11 章
倾听你自己:萦绕内心的声音 / 151
我们的脑海里都会萦绕着各种声音。事实上,我们经常和自己谈论一些平凡却可能意义深远的事情。
第 12 章
支持型对话 vs. 转移型对话 / 161
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只需倾听,你就能帮助他们找到当前以及未来处理事情的*佳方法。
第 13 章
锤骨、砧骨和镫骨:将声波转化为脑电波 / 181
你用哪只耳朵去听,有可能决定着你是更能理解语言的含义,还是语言中蕴藏的情感。
第 14 章
分心上瘾 / 203
这种因害怕错过而产生的强迫行为,让我们的注意力难以持续,并使倾听或任何需要思考的任务变得困难起来。
第 15 章
沉默的馈赠 / 217
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就要接受间隙和沉默。你如果过早地(更不要说先发制人地)填补了这些间隙和沉默,就会妨碍对方坦白一些他可能难以开口的事情。
第 16 章
倾听中的道德:为什么八卦对你有好处 / 229
倾听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成为有道德的社会成员,其本身也是一种美德,使我们配得上*有价值的信息。
第 17 章
设定边界:何时你应该拒绝倾听 / 241
有时你需要做出决定,拒绝倾听。虽然每个人都可以让你学到点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倾听每一个人,直到他们喘不过气来为止。
结束语 / 261
只有放慢脚步,花时间去倾听,我们才能获得生活中*渴望的东西——理解和被理解。
致  谢 / 269
注  释 / 271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这本生动的书为倾听发出了慷慨激昂的呼吁——这是一本具有启发性和发人深省的书,它将帮助读者思考他们提出问题和做出回应的方式,从而建立亲密关系。
——《金融时报》
这本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既是对倾听问题的耐人寻味的建设性思考,也是一本很好的沟通手册。作者充满智慧,其观点发人深省。倾听是当别人对你真正感兴趣的时候那一刻的默契和理解,让双方都印象深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泰晤士报》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指南,它指导我们如何去做一些我们认为自己会自动去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得很糟糕的事情……倾听的艺术其实就是做人的艺术。
——《卫报》
通过具体的建议和大量的指导,读者将获得更好的方法技巧,无论是在会议室还是在家里,这种方法都非常有用。在这个被社交媒体所主导的时代,倾听既是一剂良药,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书单》
从传播学研究者到普通读者,这本内容翔实、论据充分的书将促使读者重新审视其倾听他人(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方式,并思考不这样做的诸多负面影响。
——《图书馆杂志》
这本书再及时不过了,令人印象深刻,好读又有趣。作者以有趣而令人信服的方式提醒我们,为什么倾听如此重要,尤其是现在。
——《观察家报》
作者在这本书中指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我们可能擅长引导对话,但可能不太擅长接受对话。
——《独立报》 在现代社会,倾听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所以我建议你首先倾听这本书。
——采铜 心理学博士、畅销书《精进》作者
听说读写是人类的高级认知能力,然而,过去我们太重视说,而非倾听。感谢作者撰写的这本书,此书一方面荟萃了来自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等领域的关于倾听的前沿研究,比如会话敏感性、认知复杂性与倾听的关系;另一方面,作者以幽默的文风,陈述了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关于倾听的故事。阅读此书的过程,也是一次倾听作者的旅程,期待你开卷有益。
——阳志平 安人心智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为人师的主要表现就是表达自己而非倾听他人。每个人都知道,不是谁都会好好说话,这需要锻炼。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不会倾听的人比不会说话的人更多。这本书用诸多心理学知识和传播研究告诉我们在交流中听的重要性,这其实对我们如何说也大有裨益,一听一说即交流。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有益于读者的日常交流与沟通。
——喻丰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读过很多关于如何表达以实现有效交际的书,但很少思考倾听他人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在亲密关系、人际沟通,还是在工作对接中,倾听都十分关键。给别人以尊重,对世界保持好奇,耐心倾听才能学会好好说话。
——闪光少女斯斯 纪录片导演、微博头部大V
作者简单而深刻的论点一下子吸引了我——虽然倾听是沟通、创新、成长和爱的基础,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如何正确地倾听,或者从哪里开始倾听。这是一本极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的书,它为读者提供了一张路线图,告诉我们如何去倾听,以及为什么倾听对我们的沟通、工作和生活如此重要。
——金·斯科特 畅销书《绝对坦率》《公平工作》作者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经常倾听,也不善于倾听,没有人比一位才华横溢的记者更有资格向你介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技能组合,而本书正是以科学和幽默的方式做到了这一点。
——亚当·格兰特 沃顿商学院组织心理学教授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我们如何倾听,决定了我们如何去爱、学习和相互联系。在这个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倾听和被倾听的时刻,这本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倾听。
——洛莉·戈特利布  美国心理治疗师
在这个时代,科技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相互交流,但矛盾的是,我们变得更不善于倾听。幸运的是,作者教会了我们如何重拾这项重要的技能。这本书改变了我与对我重要的人沟通的思维方式。
——卡尔·纽波特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畅销书作家

作者简介

记者、撰稿人,其作品曾刊登于《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德克萨斯月刊》以及法国新闻社上,内容涉及健康、技术、科学、设计、艺术、航空、商业、金融、时尚、餐饮、旅游和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