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1星价 ¥102.1 (7.4折)
2星价¥102.1 定价¥1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74423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111744238 ; 978-7-111-74423-8

本书特色

推动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是基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燃料电池汽车团队多年支撑国家部委制定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政策的经验集成。 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能够帮助我国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以及愿意投入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相关机构、人员等,全面、深入地了解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 3.《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针对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及热点、难点问题,为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内容简介

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是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推动能源革命的有益探索。随着世界能源向绿色、低碳、可持续转型,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本书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绩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本书介绍了国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情况,重点对日本、美国、欧洲、韩国燃料电池汽车政策、产业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考虑到政策仍是现阶段支撑产业发展*为关键的因素,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对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政策、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再次,本书介绍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对产业现状、发展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城市群为例,对我国地方产业发展实践、经验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随后,本书重点介绍了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技术情况和应用场景,并展望了未来的降本路径、技术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后,本书对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书适合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行业研究人员、金融投资者、技术开发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够有所收获。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绪 论 谱写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新篇章 第1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回顾及启示 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与总结006 1.1.1 试点示范阶段(2009—2012年)007 1.1.2 推广应用阶段(2013—2015年)009 1.1.3 量质兼顾阶段(2016—2018年)011 1.1.4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开始)014 1.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绩与经验019 1.2.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的“五大效应”019 1.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累的“五大经验”021 1.2.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022 1.3 对未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023 第2章 国际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情况及启示 2.1 国际燃料电池汽车支持政策情况027 2.1.1 日本加速推动“氢能社会”建设027 2.1.2 美国重点支持前沿技术研发突破028 2.1.3 欧洲将氢能作为可持续发展路径029 2.1.4 韩国注重氢能经济生态体系建设030 2.2 国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情况032 2.2.1 氢能供应体系建设情况032 2.2.2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情况033 2.2.3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情况034 2.2.4 国外企业在中国布局情况036 2.3 对中国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启示037 2.3.1 国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经验借鉴038 2.3.2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040 第3章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政策环境 3.1 宏观综合政策043 3.1.1 宏观综合政策介绍043 3.1.2 宏观综合政策分析050 3.2 行业管理政策051 3.2.1 投资和准入政策051 3.2.2 双积分激励政策052 3.2.3 产业指导目录政策053 3.2.4 行业管理政策分析057 3.3 财税优惠政策057 3.3.1 财政补贴政策057 3.3.2 税收优惠政策061 3.3.3 财税优惠政策分析064 3.4 科技创新政策064 3.4.1 技术创新政策064 3.4.2 重点专项政策065 3.4.3 技术路线图067 3.4.4 科技创新政策分析068 3.5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政策069 3.5.1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069 3.5.2 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有关背景073 3.5.3 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理解与思考076 3.6 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080 3.6.1 氢能及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081 3.6.2 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083 3.6.3 氢能产业发展的具体任务087 第4章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态势 4.1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展097 4.1.1 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领域实现自主化097 4.1.2 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品经济性明显提升098 4.1.3 地方政府加大布局力度,初步形成若干产业集群099 4.1.4 燃料电池车型日渐丰富,市场化步伐正不断加快100 4.1.5 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加氢站数量位居全球**103 4.1.6 中央企业加快谋划布局,并发挥重要引领作用103 4.2 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风险104 4.2.1 面临的关键问题104 4.2.2 存在的潜在风险107 4.3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08 4.3.1 政策支持仍将是近期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108 4.3.2 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和应用场景将日趋丰富109 4.3.3 燃料电池技术升级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110 4.3.4 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将有望实现大幅下降111 4.3.5 氢气来源将持续向低碳清洁化方向发展111 第5章 地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态势 5.1 地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情况113 5.1.1 主要氢气来源分析113 5.1.2 地方氢能资源分布情况114 5.1.3 地方加氢站建设情况116 5.1.4 地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情况117 5.2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进情况120 5.2.1 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120 5.2.2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122 5.2.3 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123 5.2.4 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124 5.2.5 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125 5.3 地方促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关措施126 5.3.1 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126 5.3.2 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127 5.3.3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128 5.3.4 统筹氢能供给和加氢站建设129 5.3.5 加强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130 5.3.6 加强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130 5.3.7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131 5.3.8 注重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131 第6章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经济性及应用场景 6.1 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133 6.1.1 氢气制备133 6.1.2 氢气运输135 6.1.3 氢气加注135 6.1.4 整车购置136 6.2 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降本路径136 6.2.1 制氢降本路径137 6.2.2 运输降本路径137 6.2.3 加注降本路径138 6.2.4 整车降本路径138 6.3 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及发展路径139 6.3.1 基础材料140 6.3.2 核心零部件142 6.4 燃料电池汽车潜在的典型应用场景148 6.4.1 城市物流配送149 6.4.2 冷链物流运输149 6.4.3 大宗物资运输150 6.4.4 城际长途物流151 6.4.5 城建运输用车152 6.4.6 市政环卫用车152 6.4.7 港口运输153 6.4.8 城市公交和城市通勤153 6.4.9 文旅客运154 6.4.10 机场应用154 6.4.11 乘用车155 6.4.12 其他领域的应用155 第7章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7.1 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157 7.1.1 关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战略定位的建议158 7.1.2 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159 7.1.3 关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160 7.2 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有关建议162 7.2.1 对示范的有关建议163 7.2.2 示范需要注意的事项165 7.2.3 对示范城市群的建议16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成立于1985年,是在国内外汽车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企业集团。2018年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现下设直属机构6个、全资子公司34家、控股公司9家,总资产188.82亿元,净资产142.62亿元,员工总数4585人。 中汽中心始终坚守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的初心和“独立、公正、第三方”的行业定位,积淀了厚重的技术实力,构建起以行业智库服务、汽车产品检测认证、共性及前瞻性技术研发为核心,覆盖汽车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能力。业务涵盖检测试验、工程技术研发服务、数字化、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认证业务和战略新兴业务等10大领域,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