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4665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121466540 ; 978-7-121-46654-0

本书特色

梳理出了较为完整的智能交通理论体系;全面阐述智能交通中的信息技术和支撑技术;介绍车联网、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解决方案或典型案例。

内容简介

随着物联网、移动通信(尤其是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已进入新时代。本书从系统工程和网络的视角审视整个交通系统(特别是城市的交通系统),梳理出较为完整的智能交通体系,全面阐述智能交通中的信息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系统新功能;依托移动互联网,简要介绍作为交通要素之一的车与车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所构成的车联网,并探讨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全书分为7章,包括:绪论,智能交通体系架构,智能交通信息技术基础,智能交通支撑技术,智能交通主要功能系统,面向智能交通的车联网,智能汽车。

目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城市交通 1 1.1.1 城市交通的特征 1 1.1.2 我国城市化进程 1 1.1.3 城市交通发展历程 4 1.1.4 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7 1.1.5 现代城市发展对智能交通的迫切需求 9 1.2 智能交通 15 1.2.1 智能交通概念和特点 15 1.2.2 智能交通系统组成 16 1.3 智能交通规划 21 1.4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 23 1.4.1 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23 1.4.2 智能交通发展方向和特征 25 1.4.3 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方向和趋势 26 讨论与思考题 30 第2章 智能交通体系架构 31 2.1 智能交通体系架构组成 31 2.2 感知层 32 2.2.1 感知对象与感知方式 32 2.2.2 感知网络与感知技术 32 2.2.3 RFID技术 36 2.2.4 条形码技术 37 2.3 接入层 38 2.3.1 光纤通信 38 2.3.2 蜂窝移动通信 39 2.3.3 卫星通信 45 2.3.4 移动互联网 46 2.4 网络平台层 47 2.4.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48 2.4.2 无线传输技术 50 2.4.3 自组织通信技术 52 2.4.4 IP承载技术 53 2.5 应用层 55 2.5.1 应用层概念与应用对象 55 2.5.2 应用平台 56 2.5.3 中间件技术 57 讨论与思考题 62 第3章 智能交通信息技术基础 63 3.1 交通信息采集 63 3.1.1 感应线圈检测器 63 3.1.2 微波检测器 64 3.1.3 超声波检测器 64 3.1.4 红外检测器 65 3.1.5 视频检测器 66 3.1.6 基于定位的采集技术 67 3.1.7 基于RFID的采集技术 67 3.1.8 基于蜂窝网络的采集技术 68 3.1.9 基于IPv6的采集技术 68 3.2 智能交通信息传输 69 3.2.1 智能交通信息传输特点 69 3.2.2 智能交通信息传输技术 70 3.2.3 无源光网络的应用 73 3.3 智能交通信息处理与发布 75 3.3.1 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75 3.3.2 智能交通信息发布 77 3.4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7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飞舟,博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导航定位学报》、《北京测绘》编委。2001-2003年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4月起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导航与控制、物联网、智能交通以及空间信息智能处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863”计划、国防科工委卫星导航等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索引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4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