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225236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3-11-01
- 条形码:9787100225236 ; 978-7-100-22523-6
本书特色
经由话剧舞台捕捉城市经验,通过城市现实反观京味话剧。 作为京味文化的分支,京味话剧既是当代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化现象。本书以京味话剧为研究对象,通过戏剧文本及其舞台呈现,结合城市档案、报刊资料和产业报告等,重新梳理了北京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变迁。本书利用了城市文化史、人文地理学与都市文化学等跨学科视野,结合了文本内的城市想象和文本外的城市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北京城市现代性经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代京味话剧作品,兼及城市文化史、人文地理学与都市文化学的视野,由文本内的城市想象延伸至文本外的城市文化现象,考察北京现代性经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借鉴城市研究、文化研究、文化记忆研究的相关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探讨剧本创作和舞台演绎如何构建北京的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并经由其中的北京想象,结合城市发展的现实语境捕捉更为切身的城市经验和市民文化心理,进而反观京味话剧的创作现状及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将京味话剧的形成与发展视作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分析其所承载的地方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以及之于当代北京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所在,由此进一步审视京味话剧及京味文化背后所承载的意识形态价值与文化诉求。
目录
作者简介
何明敏,南开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电影与城市文化。发表有《“北京怀旧”与认同危机:对近年“京味话剧”的深层解读》《健美视域中的女明星形象——黎莉莉在 1930—1936 年》《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论〈茶馆〉的经典化》《恋爱的权利、启蒙与实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院的恋爱现象》《早期上海电影院与城市公共生活的现代转型——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舆论为中心》《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中的城市摩托青年形象》等多篇学术论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城市叙事研究(1949—201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早期中国电影与上海的市民生活(1896—1937)”。
-
寻味中国
¥10.3¥38.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7¥26.0 -
瓢箪鲶闲话
¥9.7¥36.0 -
茶经(黑白版)
¥11.8¥48.0 -
经典常谈
¥5.8¥14.8 -
中国馔馐谭
¥12.7¥23.0 -
三大师谈红楼梦
¥14.4¥45.0 -
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
¥9.6¥30.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0.7¥32.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东北的土灶
¥14.7¥45.8 -
东瀛印象记
¥11.9¥35.0 -
神秘的黑猫
¥16.3¥48.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蒋凡讲世说新语
¥20.3¥58.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4.7¥46.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0¥25.0 -
山里山外
¥15.1¥35.0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5.6¥15.0 -
生活十讲
¥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