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妆品功效评价与应用

包邮化妆品功效评价与应用

¥141.0 (7.5折) ?
1星价 ¥141.0
2星价¥141.0 定价¥1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53564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117353564 ; 978-7-117-35356-4

本书特色

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系统阐述我国*新的化妆品相关政策法规、皮肤结构及其生理功能、不同类型化妆品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评价、适用于皮肤病防治及特殊人群的化妆品配方设计,以及化妆品的临床应用等。

内容简介

是国内**部专门针对医学护肤品的定义、功效性及其临床应用的指导用书,将对指导广大临床皮肤科医师科学、合理的使用医学护肤品有极大帮助。专门针对医用护肤品的定义、性质以及临床应用指导书籍,以使临床医师加深对医用护肤品的认识、理解,更好地指导临床皮肤科医师使用该类产品,发挥医用护肤品辅助治疗及预防皮肤病的功效性,让广大消费者加强对医学护肤品的了解,能接受医师指导,科学、合理的使用医用护肤品,从而减轻疾患。

目录

**章 化妆品概述/1
   **节 化妆品范畴/ 1
一、我国化妆品范畴/ 1
二、国外化妆品范畴/ 4
   第二节 我国特殊化妆品发展史/ 6
一、活性成分的精准化及生产工艺的精细化/ 7
二、化妆品功效宣称应有科学依据/ 7
三、化妆品安全性应有科学依据/ 8
四、加强健康教育/ 8
第二章 皮肤生理学概述/10
   **节 皮肤结构与生理功能/ 10
一、屏障功能/ 11
二、吸收功能/ 18
三、代谢功能/ 20
   第二节 婴幼儿皮肤结构及功能特点/ 25
一、婴幼儿皮肤结构特点/ 26
二、婴幼儿皮肤功能特点/ 27
   第三节 老年人皮肤生理特点/ 28
一、老化对皮肤结构的影响/ 28
二、老年人皮肤生理功能变化/ 30
第三章 化妆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35
   **节 清洁活性成分/ 35
一、概述/ 35
二、清洁活性成分分类及作用机制/ 35
   第二节 修复皮肤屏障功效活性成分/ 38
一、概述/ 38
二、修复皮肤屏障功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38
   第三节 舒缓功效活性成分/ 41
一、概述/ 41
二、舒缓功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42
   第四节 祛痘控油功效活性成分/ 44
一、概述/ 44
二、祛痘控油功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44
   第五节 保湿功效活性成分/ 48
一、概述/ 48
二、保湿功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48
   第六节 改善面部皮肤泛红功效活性成分/ 51
一、概述/ 51
二、改善面部皮肤泛红功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51
   第七节 祛斑美白功效活性成分/ 53
一、概述/ 53
二、祛斑美白功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53
三、光防护剂/ 56
   第八节 抗老化活性成分/ 57
一、概述/ 57
二、抗老化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57
   第九节 防晒功效活性成分/ 60
一、概述/ 60
二、防晒功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60
   第十节 抗氧化功效活性成分/ 62
一、概述/ 62
二、抗氧化功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62
   第十一节 金属元素/ 65
 一、金属元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65
 二、化妆品中的矿物质、金属离子及其对皮肤的作用/66
   第十二节 内源性生长因子/ 73
 一、表皮生长因子/ 73
 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74
 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74
 四、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 75
 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75
   第十三节 植物来源化妆品原料/ 76
 一、植物提取物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76
 二、植物提取物的分类/ 78
 三、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功效/ 78
 四、化妆品中植物单体及其功效/ 80
 五、植物成分的标准化、安全性和风险控制/80
 六、植物提取物的功效分类/ 81
   第十四节 海洋来源化妆品原料/ 82
 一、海藻类提取物/ 82
 二、鱼类胶原蛋白/ 83
 三、动物源角鲨烷 / 角鲨烯/84
 四、甲壳类动物/ 85
   第十五节 生物合成化妆品原料/ 85
 一、氨基酸类原料/ 86
 二、肽类原料/ 87
 三、蛋白质类原料/ 88
 四、透明质酸/ 89
 五、维生素类/ 89
 六、酶工程/ 89
 七、干细胞技术的应用/ 90
   第十六节 化学合成化妆品原料/ 90
 一、助黑剂/ 90
 二、抗老化剂/ 91
 三、舒缓剂/ 93
 四、抗氧化剂/ 94
 五、促渗技术/ 95
   第十七节 羟酸类活性成分/ 95
 一、概述/ 95
 二、羟酸的结构和分类/ 95
 三、 α-羟基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97
 四、水杨酸及其衍生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98
 五、复合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99
第四章 化妆品中活性成分的功效评价/103
   **节 体外皮肤模型构建及应用/ 103
一、概述/ 103
二、体外皮肤模型构建技术/ 103
三、体外皮肤模型在化妆品安全性及功效评价中的应用/ 105
四、应用前景/ 107
   第二节 经皮吸收评价/ 108
一、概述/ 108
二、经皮吸收的生理学基础/ 108
三、经皮吸收检测方法/ 111
四、经皮吸收检测的新仪器、新手段/115
   第三节 修复皮肤屏障功效评价/ 116
一、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评价/ 116
二、皮肤屏障检测新技术/ 119
   第四节 舒缓功效评价/ 120
一、体外检测/ 120
二、体内检测/ 120
   第五节 祛痘控油功效评价/ 121
一、抑制皮脂分泌功效评价/ 122
二、抑制过度角化功效评价/ 122
三、抗菌功效评价/ 123
四、抑制炎症功效评价/ 124
   第六节 保湿功效评价/ 125
一、保湿生理学基础/ 125
二、保湿功效评价/ 126
   第七节 改善微循环功效评价/ 127
一、皮肤微循环检测/ 127
二、红斑颜色深浅评估/ 129
   第八节 祛斑美白功效评价/ 130
一、体外检测方法/ 130
二、人体测试方法/ 130
三、成分分类检测/ 131
   第九节 抗老化功效评价/ 132
一、皮肤老化的生理学基础/ 132
二、抗老化功效评价方法/ 133
   第十节 抗氧化功效评价/ 135
一、抑制脂质氧化/ 135
二、清除自由基能力测定/ 135
三、抗氧化酶活性检测/ 137
四、总还原能力检测/ 137
五、其他/ 138
第五章 化妆品配方及生产工艺/ 142
   **节 化妆品配方设计/ 142
一、安全性/ 142
二、载体/ 143
三、配方的理化性质/ 145
   第二节 化妆品生产工艺/ 147
一、清洁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147
二、乳状液产品生产工艺/ 150
三、冻干制剂及制备工艺/ 156
四、巴布剂及制备工艺/ 156
五、功效性护肤品中的传输体系及工艺/ 157
   第三节 婴幼儿及老年人化妆品配方设计/ 161
一、婴幼儿化妆品配方设计/ 161
二、老年人化妆品配方设计/ 169
第六章 化妆品应用/175
   **节 清洁皮肤/ 175
一、清洁的必要性/ 175
二、皮肤清洁剂种类/ 175
三、清洁类护肤品的选择和使用/ 176
   第二节 防晒剂应用/ 178
一、概述/ 178
二、外搽防晒类护肤品的必要性/ 178
三、防晒类护肤品的选择和使用/ 178
   第三节 化妆品在敏感性皮肤中的应用/ 181
一、概述/ 181
二、化妆品在敏感性皮肤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81
三、化妆品在敏感性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182
   第四节 化妆品在面部皮炎护理中的应用/ 183
一、玫瑰痤疮/ 183
二、激素依赖性皮炎/ 185
三、脂溢性皮炎/ 186
四、化妆品皮炎/ 186
   第五节 化妆品在痤疮护理中的应用/ 188
一、概述/ 188
二、化妆品在痤疮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88
三、化妆品在痤疮护理中的应用/ 189
   第六节 化妆品在光敏性皮肤病护理中的应用/ 190
一、概述/ 190
二、化妆品在光敏性皮肤病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90
三、化妆品在光敏性皮肤病护理中的应用/ 191
   第七节 化妆品在黄褐斑护理中的应用/ 193
一、概述/ 193
二、化妆品在黄褐斑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93
三、化妆品在黄褐斑护理中的应用/ 194
   第八节 化妆品在皮肤老化护理中的应用/ 195
一、概述/ 195
二、化妆品在皮肤老化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95
三、化妆品在皮肤老化护理中的应用/ 196
   第九节 化妆品在湿疹护理中的应用/ 197
一、概述/ 197
二、化妆品在湿疹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98
三、化妆品在湿疹护理中的应用/ 198
   第十节 化妆品在特应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 199
一、概述/ 199
二、化妆品在特应性皮炎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200
三、化妆品在特应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 201
   第十一节 化妆品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202
 一、概述/ 202
 二、功效性护肤品在银屑病中应用的必要性/ 202
 三、化妆品在寻常型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203
第十二节 光电治疗术后皮肤护理/ 204
 一、光电治疗技术/ 204
 二、化妆品在光电治疗术后护理应用的必要性/ 206
 三、化妆品在光电治疗术后护理的应用/ 207
   第十三节 化学剥脱术后皮肤护理/ 209
 一、概述/ 209
 二、化妆品在化学剥脱术后护理应用的必要性/ 209
 三、化妆品在化学剥脱术后护理的应用/ 209
   第十四节 间充质疗法后皮肤护理/ 211
 一、概述/ 211
 二、化妆品在间充质疗法后护理应用中的必要性/ 211
 三、化妆品在间充质疗法后护理中的应用/ 212
   第十五节 婴幼儿和儿童皮肤护理/ 213
 一、概述/ 213
 二、化妆品在婴幼儿和儿童日常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213
   第十六节 老年人皮肤护理/ 216
 一、概述/ 216
 二、老年人皮肤护理原则/ 216
 三、常见的老年性皮肤病及皮肤护理/ 21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何黎,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创新团队带头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全国痤疮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全国光医学及皮肤屏障研究中心负责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
担任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功效性化妆品分会会长,《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等10种国家级期刊编委。
在光损伤性皮肤病及功效性护肤品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近5年围绕光损伤性皮肤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等20余项科研课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及教材10部,主持或参与制定诊疗指南、专家共识10项,牵头制定功效性护肤品行业评价标准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创新团队一等奖。
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兴滇人才、云岭学者、云岭名医等荣誉称号。何黎,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创新团队带头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全国痤疮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全国光医学及皮肤屏障研究中心负责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
担任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功效性化妆品分会会长,《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等10种国家级期刊编委。
在光损伤性皮肤病及功效性护肤品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近5年围绕光损伤性皮肤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等20余项科研课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及教材10部,主持或参与制定诊疗指南、专家共识10项,牵头制定功效性护肤品行业评价标准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创新团队一等奖。
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兴滇人才、云岭学者、云岭名医等荣誉称号。
李利,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化妆品评价中心主任。四川医学院77级医学专业,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Ph. D)、皮肤科高级专业医师研修证书(AFSA)。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华西医院)技术负责人,国家药监局化妆品人体评价和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主任。法国FRANCHE-COMTÉ大学名誉教授。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皮肤慢病管理与健康促进分会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继续教育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创建四川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皮肤医学美容、化妆品人体功效与安全评价。创建“皮肤医学美容与化妆品”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连续15年主持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化妆品研发应用与皮肤无创测量技术培训班”。创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科一流课程和四川大学文化素质通识课程《化妆品赏析与应用》。围绕损容性疾病开展了系列研究,在干细胞逆转光损伤方面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负责涵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纵横向课题80余项,主编、参编专著20余部,牵头编撰团体标准4项,专家共识、指南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90余篇),担任《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等十种期刊编委。
刘玮,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原院长、皮肤科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顾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及美容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照明学会光生物和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现任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等十余种期刊编委,2019年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皮肤病性病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皮肤光生物学、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及化妆品功效性评价,编写《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及主译著作20余部。代表著作《现代美容皮肤科学基础》《皮肤科学与化妆品功效评价》。
赖维,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原主任、化妆品检测中心主任。
任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皮肤科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广东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化妆品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皮肤美容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四、第五届委员会副会长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第四、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副会长,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Dermatological Societies,ILDS)、美国皮肤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AAD)及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EADV)国际会员等,并曾担任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化妆品评审专家。任《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副主编,《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等多种国内专业期刊编委及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人。
从事化妆品皮肤病及化妆品功效与安全性评价工作20余年,共完成国内外8 000多种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功效评价工作,并参与了部分国家化妆品标准的制定,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卫生部、省科委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多项,主编、主译、副主编教材和专著12部,参与教材和编写著作18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主持和参与20多项皮肤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和美容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主要研究方向为皮肤光老化机制、化妆品功效与安全性评价、化妆品皮肤病及损容性皮肤病。
曾获中国优秀中青年皮肤科医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