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史研究

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史研究

1星价 ¥53.4 (6.0折)
2星价¥53.4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119118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24-02-01
  • 条形码:9787201191188 ; 978-7-201-19118-8

本书特色

此书是作者写作的学术专著,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进行研究。作者选择了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这样一个视角,来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非常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而且这样的追根溯源,为澄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以往的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很多是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谈,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探讨,还是比较少的。看后很受启发,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能够提供很好的参考。因此,此书很有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考察从进化论在中国到唯物史观初传中国的理论演进与转变。因此,本书并不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作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书的核心观点是:(1)严复“天演”进化论的理论旨归、逻辑结构和理论基调基本上为此后中国式进化论所遵循。其进化论的逻辑结构是天人相合相分,其天人相合的一面从理论上合理地阐释了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是近代哲学的主要特征。(2)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独具慧眼,他对唯物史观内蕴的决定论与能动论的张力持保留态度,没有像其他阐释者那样刻意地去弥合,将之阐释为一元决定论。他的这种阐释方式把握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精神实质。他的阐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前具有本源性意义,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3)从进化论在中国到唯物史观初传中国的理论演进与转变,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实践。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从严复到的中国优选人物却皆以理论哲学的哲学思想指导改造中国的实践活动,结果便只能归于失败。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理论演进与转变的一个根本性理论缺陷便是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始终缺失。其后的却取得了改造中国的成功,而其哲学便正是实践哲学。由此可见,实践哲学是中国现代及其当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与研究成果评析 三、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 **章 进化论兴起的背景 **节 进化论兴起的历史情势 一、甲午战争的失败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进化论兴起的理论前提 一、天理观的衰落 二、进化论的衍化 第三节 进化论兴起的主体条件 一、严复和康有为为主 二、梁启超和谭嗣同为次 第四节 进化论由“器”升“道” 一、作为“器”的进化论 二、作为“道”的进化论 第二章 进化论的兴起 节 严复“天演”进化论 一、“自强保种”的理论旨归 二、天道与人道相合相分的逻辑结构 三、渐进进化的理论基调 第二节 康有为“两极”进化论 一、中西合璧的“三世”进化史观 二、“托古改制”论的肯定逻辑 三、“大同”理想的否定逻辑 第三节 梁启超“群力”进化论 一、“新民”之群的进化主体 二、“新”民以“尚力”的进化方式 三、对社会主义价值两极界分的认知逻辑 第四节 谭嗣同“心力”进化论 一、以“心力”为进化动力 二、“两三世”说的进化史观 三、倾向革命的理论特质 第三章 进化论的演变 节 进化论的突变 一、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何以兴起 二、进化论之借“道”革命 第二节 孙中山“突驾”说 一、“突驾”说的含义 二、“突驾”说的逻辑 三、民生史观 四、民生主义 第三节 进化论的变调 一、互助论何以兴起 二、进化论之“道”的变调 第四节 李石曾“互助”进化论 一、优劣俱进论 二、互助优胜论 三、互助与竞争并重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余建军,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院,现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道家哲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