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土地混合利用:英美旧城中心区百年更新实践的审视及思考

城市土地混合利用:英美旧城中心区百年更新实践的审视及思考

1星价 ¥73.7 (6.7折)
2星价¥73.7 定价¥11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60845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9cm
  • 页数:315页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76608458 ; 978-7-5766-0845-8

内容简介

本书意在明晰过往研究对土地混合利用演变规律解析的不足,基于可持续更新目标构建新的审视框架,以土地混合利用理念复苏发源地“旧城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梳理英美等国1900年代至2010年代“瓦解—复苏—衍化”的百年更新实践历程,归纳英美等国为实现可持续效应经历的土地混合利用实践演变历程规律,从而辨析土地混合利用的土地功能要素、土地利用形式和土地利用权力协同演变关系、内在机制及价值认知,继而通过中外对比,审视我国旧城土地混合利用既有路径的成效与问题,并提出优化改革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背景:西方旧城土地混合利用理念与实践持续强化演变 1.1.2 背景:本土旧城土地混合利用现实与转型需求存在落差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拓展完善土地混合利用理论认知 1.2.2 实现由“静态格局”到“动态演进”的规律总结视角转变 1.2.3 应对转型期我国旧城的优化需求 1.3 相关概念 1.3.1 旧城中心区 1.3.1.1 概念定义 1.3.1.2 范围界定 1.3.2 土地混合利用 1.4 研究综述 1.4.1 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相关研究 1.4.1.1 发展历程研究 1.4.1.2 理论概念演变研究 1.4.1.3 政策与实践演变研究 1.4.1.4 形成机制与实施成效相关研究 1.4.2 旧城中心区 新路径演变 1.4.2.1 新政策实践发展历程研究 1.4.2.2 演变规律研究 1.4.3 研究评述 1.5 本书研究框架 第2章 英美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实践的审视框架 2.1 新的审视框架创建的必要性 2.1.1 实现可持续 新是土地混合利用的本质内涵 2.1.1.1 土地利用方式内涵与准则的理论要求 2.1.1.2 土地混合利用实践复苏及兴盛的现实要求 2.1.2 过往研究对土地混合利用认知的异同 2.1.2.1 概念理解差异中存在的模糊化 2.1.2.2 概念理解共识中的确定与非确定 2.1.3 新的审视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2.1.3.1 过往研究对演变规律的解析不足 2.1.3.2 新的审视框架建立的准则 2.2 可持续 新审视框架的构建 2.2.1 审视思路 2.2.1.1 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审视内容维度 2.2.1.2 基于实践方式演变的审视历程维度 2.2.1.3 基于研究目标的审视规律应用维度 2.2.2 审视对象及范围 2.2.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2.2.2.2 时间范围的确定 2.2.3 审视分析数据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瓦解:旧城中心区的秩序疏解(1900—1950年代) 3.1 “混杂”成为亟须解决的不可持续根源 3.1.1 环境维度:拥挤混杂布局引发环境恶化 3.1.2 社会维度:持续社会隔离加重交通拥堵 3.1.3 经济维度:混杂权属阻碍商业开发需求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阳,城乡规划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注册城乡规划师。 从事城市 新、城市土地混合利用、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设计等相关研究及实践工作。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城市 新专业委会委员。 主持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十四五”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子课题、博士后前沿科学基金项目,参与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 行业团体标准多项。参与《城市 新》《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等专著的编写,在《城市规划》《规划师》等核心期刊及 外重要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土地混合利用路径良性演变机制》荣获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奖 科技论文专项奖(求是)。参与完成“苏州古城容量研究”“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央大学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厦门市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城市设计 竞赛”等重要规划设计20余项,获 及省级 规划设计奖10余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