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行能力与正义:以阿马蒂亚·森为中心

可行能力与正义:以阿马蒂亚·森为中心

1星价 ¥69.4 (7.8折)
2星价¥69.4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64366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0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302643661 ; 978-7-302-64366-1

本书特色

《可行能力与正义:以阿马蒂亚·森为中心》从可行能力进路的提出、 功能性活动与可行能力、 可行能力的适用性和有限性、 可行能力在测评生活水平方面的应用、 可行能力与平等几个方面探明阿马蒂亚· 森本人对可行能力进路的发展, 继而以森的可行能力进路为研究对象, 评述该进路所面临的批判及玛莎· 纳斯鲍姆等人对它的更新。

内容简介

正义是人类社会*关注的价值诉求之一。《可行能力与正义:以阿马蒂亚·森为中心》首先从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进路的提出、功能性活动与可行能力、可行能力的适用性和有限性、可行能力在测评生活水平方面的应用、可行能力与平等几个方面探明阿马蒂亚·森本人对可行能力进路的发展,继而以森的可行能力进路为研究对象,评述该进路所面临的批判及玛莎·纳斯鲍姆等人对它的发展。

目录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1.1.1森的人生经历及其追寻正义的缘由
1.1.2研究意义
1.1.3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1.4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本书思路及主要内容
1.2.1研究方法与行文思路
1.2.2主要内容概览
1.2.3主要创新点 第2章可行能力进路的提出与发展
2.1可行能力进路的提出
2.1.1对功利主义、福利主义和罗尔斯的平等观的批判
2.1.2基本可行能力观的首次提出
2.2功能性活动与可行能力
2.2.1利益、福利和个人优势
2.2.2测量和排序
2.3可行能力的适用性与有限性
2.3.1检视“福利作为信息基础”
2.3.2福利、主体性与自由
2.3.3批评与辩护
2.4可行能力在测评生活水平方面的应用
2.4.1论一般生活水平观
2.4.2生活水平的测度与评价
2.5可行能力与平等
2.5.1平等的评估域
2.5.2总和、平等主义与效率
2.5.3对平等的诉求
2.5.4对可行能力之不可操作性的批判
2.6可行能力进路所面临的支持与批判
2.6.1狭义的诠释与广义的诠释
2.6.2新的可行能力学说
2.6.3中间状态与可行能力 第3章基于可行能力进路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判
3.1正义的评判标准
3.1.1基本善与正义的两个原则
3.1.2可行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3.2罗尔斯与森有关基本善与可行能力的争论
3.2.1残疾人是否应该参与制定社会正义原则
3.2.2基本善与人际差异性
3.2.3可行能力与完备性学说
3.3森对先验制度主义的批判
3.3.1森对先验制度主义之不可行性的批判
3.3.2森对先验制度主义之冗余性的批判
3.3.3森对先验制度主义之封闭性的批判 第4章可行能力进路下的正义论
4.1正义的信息基础: 可行能力
4.1.1理论溯源
4.1.2可行能力作为信息基础的优越性
4.1.3自由是不是越多越好?
4.2正义的客观性要求: 开放的中立性
4.2.1位置相关的客观性
4.2.2开放的中立性
4.3正义的践行依据: 社会选择理论
4.3.1社会选择理论与伦理传统的融合
4.3.2理性与社会选择
4.3.3社会选择理论对森的正义理论的意义 第5章全球正义与贫困
5.1全球正义的实现路径: 公共理性
5.1.1公共理性与政治激励机制
5.1.2新闻媒体的作用
5.1.3李光耀命题
5.1.4实现全球正义的途径
5.2消除社会非正义: 以贫困问题为例
5.2.1判定贫困的方法
5.2.2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5.2.3贫困的实质
5.2.4贫困与社会支持 第6章可行能力进路下的正义论之优势与局限
6.1基于可行能力进路的正义论的优势
6.1.1可行能力视角的优势
6.1.2开放的中立性的优势
6.1.3社会选择理论的优势
6.2基于可行能力进路的正义论的局限
6.2.1对过程公平的指导力较弱
6.2.2测量与评价的难度
6.2.3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娴静,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后保送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方向研究生,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哈佛大学参加清华-哈佛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师从阿马蒂亚·森教授。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做博士后。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