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3519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2
  • 出版时间:2024-04-01
  • 条形码:9787565735196 ; 978-7-5657-3519-6

本书特色

数字媒介时代,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已经发生彻底改变,这使得既有的新闻传播理论面临众多的问题和考验,而具有跨技术、跨时代和跨媒介视野的媒介理论却体现出众多优势。尤其近几年来,国内外学界对媒介理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本教材系统介绍媒介研究的核心理论与方法,抓住看似复杂的理论中*核心的要点,进行系统而清晰的梳理。更为重要的是,本教材通过结合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引入案例研讨和理论辨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看似晦涩深奥的媒介理论。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以及拓展阅读,以满足不同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需求。

内容简介

数字媒介时代,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已经发生改变,这使得既有的新闻传播理论面临众多的问题和考验,而具有跨技术、跨时代和跨媒介视野的媒介理论却体现出众多优势。尤其近几年来,国内外学界对媒介理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教材系统介绍媒介研究的核心理论与方法,抓住看似复杂的理论中*核心的要点,进行系统而清晰的梳理。更为重要的是,本教材通过结合中国新闻传播实践,引入案例研讨和理论辨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看似晦涩深奥的媒介理论。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以及拓展阅读,以满足不同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需求。

目录

**部分 媒介研究的理论溯源与发展路径

**章 媒介研究的美国和传统

**节 哈罗德英尼斯

第二节 马歇尔麦克卢汉

第三节 尼尔波茨曼

第四节 约书亚梅罗维茨

第五节 保罗莱文森

第六节 凯瑟琳海勒斯

第七节 总结:回到未来

第二章 英国的媒体与文化研究

**节 关于媒体的英国学术研究

第二节 文化研究

第三节 媒体研究与媒体政治经济学

第四节 新受众研究

第五节 晚近三十年:驯化、中介化、媒介化研究

第三章 媒介学的理论考古、思维理路与范式特征

**节 媒介学话语的“历史先验”

第二节 作为“存在与传承方案”的媒介学及其思维理路

第三节 德布雷视野中的媒介学分析进路与操作方法

第四节 媒介学的范式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第四章 媒介研究: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基特勒

**节 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基特勒

第二节 媒介研究的兴起

第三节 基特勒的媒介思想

第四节 其他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

第二部分 媒介元理论

第五章 媒介

**节 理解媒介:回到起点和终点

第二节 媒介角度:medium、media 与 mediation

第三节 朝向数字媒介本体论

第六章 媒介本体论

**节 媒介性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作为媒介性的可供性

第三节 作为媒介性的可见性

第四节 作为媒介性的具身性

第五节 作为媒介性的生成性

第三部分 媒介特性

第七章 媒介物质性

**节 物质文化研究:物的消失、发现与再隐匿

第二节 物的本体论与媒介本体论:实在、观念与关系

第三节 媒介物质性研究分支领域举例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移动性

第九章 媒介时间性

第四部分 媒介与技术

第十章 互联网基础设施

第十一章 装置 / 部署

第十二章 技术图像

第十三章 文化技艺

第五部分 媒介与身体

第十四章 具身传播

第十五章 姿态

第六部分 媒介与未来

第十六章 后人类媒介

第十七章 赛博格

第十八章 后种系生成

第十九章 生存媒介

第七部分 媒介研究方法论

第二十章 作为媒介研究方法的空间

第二十一章 传播修辞学

**节 传播研究的修辞学传统

第二节 传播修辞学,抑或修辞传播学?

第三节 传播修辞学的问题域及研究路径

第二十二章 视觉修辞学

**节 从修辞学到视觉修辞学

第二节 视觉修辞学的学术起源

第三节 图像研究的视觉修辞学范式

第二十三章 媒介考古学

**节 媒介考古学的理论源流

第二节 媒介考古学的问题意识

第三节 如何推进媒介考古学?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璟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柏林自由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博士;亚历山大•冯•洪堡会联邦奖学金获得者;慕尼黑大学媒介与传播学院、美国纽约大学Steinhardt媒介、文化与社会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理论、社交媒体公与私、跨文化传播与新闻传播史。主要著作有《新闻传播史》《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技术、媒介物质性与人机融合》,英文专著 Private and Public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in a Globalized World,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