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944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24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112294473 ; 978-7-112-29447-3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百名规划师,百村示范行’活动——乡村营造实践试点与乡村责任规划师机制研究”课题成果以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近些年在乡村振兴领域相关实践探索总结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意在将近些年乡村营造、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等方面的典型实践进行梳理归纳,并尝试总结乡建问题、特色,思考乡村振兴路径与模式。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这要求我们跳出农村,从镇村融合和城乡融合的角度,用农村融合城乡一体的大系统去考量问题。乡村营造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体现,也是共同缔造和乡村建设的提质升级,是一种“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同步提升的整体性乡村改造。在我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根据不同层面的城乡关系的变化形态,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乡村营造模式。不同层面的乡村营造模式各有利弊,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我国的乡村振兴。各地区依托自身的特色提出因地制宜的营造模式和营造试点样板。因此,本书基于这样的立足点,选择从区县层面、乡镇层面以及村庄层面三个乡村营造层次出发,以实践案例的方式,深入乡村振兴的细枝末节,总结经验、发掘问题,探索路径方法,开展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为乡村营造概述,简述了乡村营造的发展背景和概念,通过乡村建设的不同概念对比以及国外乡村建设的发展特征总结,落脚到对我国不同层面乡村营造的模式认知。 第2章为村庄层面的特色营造实践,以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西安村和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为例,阐述在单村层面如何运用“工料分离”“沉浸式保护传承”等方法降低营造成本,优选化自身优势,并延伸了单村层面如何扬长避短开展乡村营造工作的探索。 第3章为乡镇层面的特色营造探索,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美湖镇和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为例,探索“全域竞合”和“景村融合”等多样化的镇域统筹振兴模式,并开展镇村联动下的乡村振兴模式探究。 第4章为区县层面的特色营造统筹,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行动和北京市“百师进百村”活动为例,梳理在省、市、县等更为宏观的层面开展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保障措施创新的全域统筹振兴模式与经验。 第5章为乡村特色营造实践建议,在总结以上三个层面乡村营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以上几个案例以及全面涌现出的其他优秀实践,聚焦几个重点问题,即全域统筹工作的关键点、不同类型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共同缔造的方式探究以及保障机制的创新探索几个方面,总结乡村营造的内在规律,提出相应的实践建议。

目录

第1章 乡村营造概述 第2章 村庄层面的特色营造实践 第3章 乡镇层面的特色营造探索 第4章 区县层面的特色营造统筹 第5章 乡村特色营造实践建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单彦名,1978年10月生。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一直投身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振兴及城市设计领域,先后完成50多项规划和30余项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奖励。出版《昆明市域传统风貌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义乌老城历史文脉研究》《乡村特色营造实践与探索》等专著。 田家兴,男,1988年9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院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城镇相关规划设计工作。 宋文杰,男,1989年12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研究所主任规划师。从业以来主要从事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特色小镇发展研究及相关规划设计工作。 田靓,女,1991年8月生。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所景观规划师,从业以来主要从事乡村振兴、历史文化保护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