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文学经典与电影阐释-教材

文学经典与电影阐释-教材

1星价 ¥60.5 (6.8折)
2星价¥60.5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465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576046519 ; 978-7-5760-4651-9

本书特色

文学几乎是在人类诞生文明之初就已出现,而电影,这门“第七艺术”,作为工业和科技文明的产物,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姗姗来迟。然而,古老的文学形式,在影像之中却生机焕发,获得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本书以跨媒介的视角对十二部电影进行细读,其志在于让读者在言与象的离合、诗与思的互耀之中获得复合性的审美享受,进而领悟文字与影像的本质。作者深信,当我们对外部世界产生综合性与诗意化的理解之后,我们的精神将会同样变得灿烂辉煌。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在华东师大为本科生开设的《文学经典与影视阐释》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分析了12部电影作品,这些作品要么直接改编自文学作品,要么和文学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内容上分为六个单元,涉及的主题为命运、女性、时间、诗意、现实和信仰。本书的特色之一是探讨文字和影像的双向互动关系。对文学语言和影像语言的特性进行了展示,展现成功的影视创作对文学要素的挪用和拓展。本书的特色之二是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的结合。20世纪之后影像语言的滥觞和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书稿结合当前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从拟像、存在论、现象学、身份认同等多维的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具体影像和文学文本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

目录

导言 **编命运之惑 本编导语必然与自由 **章《蜘蛛巢城》中的宿命循环——兼谈影像语言的独立性 一、命运的循环 二、灵魂的客观对应物 三、本能化的身体 四、能剧 五、构图 第二章无常命运中爱的可能性——谈《三色·红》 一、联系消失与重建联系 二、普洛斯彼罗与米兰达 三、作为符号的图像 四、父之法 五、自我与“非自我”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心源,1974年生,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关系、西方当代文学和文化理论研究。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著有《城市中的现代想象》(2007)、《大师的欧洲——文学中的千年欧洲史》(2014)和《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希腊、希伯来卷》((《中外文学交流史》第十二卷))(2015)。其中《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希腊、希伯来卷》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及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已输出希伯来语版权。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