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92403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515924038 ; 978-7-5159-2403-8

本书特色

生物防御是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和政治学多个子专业的交叉地带,为广大人口提供生物安全和生物保障环境需要增加跨学科的交流和协作。本书是为政策和生命科学专业人员、教师、学生、记者以及其他非专业人员编写的,旨在提供对生物防御多样且往往复杂方面的概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防御生物攻击》两卷中的**卷,介绍了生物武器发展与使用,生物武器不扩散协作与局限,生物危害监测,生物信息透明与互信,流行病学在生物袭击中的作用,生物武器后果处置,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病患者的医疗救治与免疫预防,合成生物学与基因编辑技术影响,生物防御新技术及赋能技术,医药管理,生物大数据,基因组信息和人工智能等内容。这本书对于从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神经病学、生物防御、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病毒学和传染病项目的学院以及专业医学研究组织来说有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第1章生物武器的发展及使用1 1.1引言1 1.2生物战1 1.3生物战古代历史3 1.4生物战现代历史4 1.4.1一战至二战期间的生物战项目5 1.4.2冷战和冷战后时期的生物战计划6 1.5不使用生物武器的合理解释9 1.6生物恐怖10 1.6.1奥修教11 1.6.2奥姆真理教11 1.6.3炭疽邮件12 1.6.4圣战组织13 1.7结论14 参考文献16
第2章生物不扩散的全球协作及其局限性20 2.1受国际法约束21 2.1.1日内瓦议定书21 2.1.2禁止生物武器公约21 2.1.3生物多样性公约23 2.1.4遗传资源获取以及公正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23 2.1.5世卫组织天花病毒研究咨询委员会24 2.1.6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40号决议25 2.2不受国际法约束25 2.2.1澳大利亚集团25 2.2.2全球卫生安全倡议26 2.2.3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材料扩散的全球伙伴关系28 2.2.4欧盟化生放核中心29 2.2.5全球卫生安全议程29 2.3结论31 参考文献32
第3章生物监测在生物防御中的作用35 3.1引言35 3.2生物监测的目的、目标和过程37 3.2.1目标和目的37 3.2.2生物监测过程37 3.3理论支撑41 3.4生物监测数据的计算机分析方法41 3.5总结及对未来的指导意义42 参考文献45
第4章生物防御领域互信与信息透明度53 4.1引言53 4.2信任建立措施55 4.3遵约评估58 4.4同行审查59 4.5执行情况审查60 4.6机构参观61 4.7结论63 参考文献65
第5章法医流行病学在生物攻击(生物恐怖主义)侦测中的应用68 5.1引言68 5.2流行病学与卫生部门的角色转变70 5.2.1卫生部门角色的转变70 5.2.2经典的流行病学70 5.2.3生物攻击的流行病学调查72 5.3法医流行病学74 5.3.1法医流行病学的历史和法医流行病学专家的职能74 5.3.2法医流行病学方法75 5.3.3公共卫生部门、法医流行病学家和执法部门的联合调查76 5.3.4证据收集相关问题76 5.4标准食源性流行病暴发调查77 5.51984年的生物恐怖主义攻击:奥修教79 5.5.1背景79 5.5.2奥修教与社区80 5.5.3争议问题80 5.5.4控制沃斯科委员会的计划81 5.5.5生物制剂81 5.5.6攻击、目标和结果83 5.6公共卫生部门的调查84 5.6.1疫情调查84 5.6.2流行病信息服务部调查85 5.6.3公共卫生调查的措施、结果和结论86 5.7后续的刑事调查86 5.7.1刑事调查的结果87 5.7.2调查88 5.8奥修邪教调查的教训90 5.8.1未来攻击的风险92 5.9结论94 参考文献97
第6章生物武器攻击的补救102 6.1引言102 6.1.1补救措施都有哪些?103 6.1.2生物制剂与环境持久性105 6.2生物去污案例106 6.2.1美国2001年“炭疽邮件”事件106 6.2.2“炭疽鼓”补救案例107 6.2.32014年埃博拉:纽约和达拉斯的补救108 6.2.4大范围攻击的补救110 6.3生物去污/修复的政府政策和计划110 6.3.1过去和当前的去污政策110 6.3.2联邦指导和研究议程的现状113 6.3.3科学现状114 参考文献117
第7章作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组成部分的*高防护等级实验室121 7.1引言121 7.2BSL4实验室的独特作用123 7.3BSL4实验室运行的障碍125 7.4BSL4实验室在应急准备中的作用127 7.4.1对能力建设和监测的贡献127 7.5*高防护等级实验室在应急响应中的作用129 7.5.1学科专业知识和研究性治疗130 7.5.2提升特设实验室能力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资源132 7.5.3BSL4支持机构中医疗项目的贡献133 7.6未来建议134 参考文献136
第8章感染预防和控制:一种生物防御措施143 8.1感染预防和控制143 8.1.1从业者143 8.1.2与卫生部门的监督和协调144 8.1.3内部部门间协调145 8.2隔离注意事项和个人防护装备146 8.2.1个人防护装备146 8.2.2标准预防措施147 8.2.3手部卫生147 8.2.4接触性预防措施148 8.2.5飞沫传播的预防措施148 8.2.6空气传播的预防措施149 8.2.7整合或强化预防措施150 8.2.8访客的隔离和个人防护装备的合规性151 8.2.9停止隔离时的注意事项153 8.3患者安置和分组153 8.3.1患者安置153 8.3.2患者分组和工作人员分配154 8.4患者筛查和活动155 8.4.1急诊科筛查和分诊155 8.4.2院内病人运送156 8.4.3暴露后的应对156 8.5环境感染控制157 8.5.1清洁、消毒和灭菌157 8.5.2通风系统158 8.5.3环境服务159 8.5.4水159 8.5.5施工与改造160 8.6挑战160 8.6.1利用率和支持率低160 8.6.2侵入性医疗干预161 8.6.3指南间的冲突162 8.7生物防御工作中的感染控制:回报*高,但关注*少162 参考文献164
第9章高致病性微生物感染患者的临床管理168 9.1引言168 9.2对可能需要严格隔离的HCID患者的初步处理169 9.3区域管理170 9.4支持治疗171 9.5特定治疗172 9.6尸体管理173 9.7个人防护装备174 9.8去污与消毒176 9.9实际案例:德国埃博拉出血热和拉沙热177 9.10公共卫生部门的作用178 9.11HCID大规模伤亡管理的特殊性:以以色列为例178 9.11.1峰值容量178 9.11.2分诊179 9.11.3医院事件指挥中心的部署180 9.11.4大规模伤亡管理中的隔离设施180 9.11.5增援资源181 9.11.6危机沟通182 9.11.7报告(内部和外部)183 9.11.8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183 9.11.9伦理困境184 参考文献185
第10章铸剑为犁:免疫调节研究和发展的持续威胁192 10.1引言192 10.2抗体规避194 10.2.1治疗背景与动机194 10.2.2双重用途风险196 10.2.3结论198 10.3癌症的病毒治疗199 10.3.1治疗背景和动机199 10.3.2双重用途问题200 10.3.3结论202 10.4免疫调节抗体202 10.4.1治疗背景与动机202 10.4.2双重用途204 10.5讨论205 参考文献214
第11章合成生物学:生物安保与生物安全影响223 11.1引言223 11.2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安全考虑223 11.2.1确定新进展是否引起生物安全问题:帝国报告225 11.3合成生物学的安全问题226 参考文献229
第12章CRISPR是一种安全威胁吗?232 12.1引言232 12.2CRISPR的发展史233 12.3CRISPR研究现状235 12.3.1纠治遗传疾病235 12.3.2预防和治疗癌症236 12.3.3治疗慢性病毒感染236 12.3.4授予作物和牲畜的抗病性和其他合意性状236 12.3.5创建新的或改进已建立的疾病模型237 12.3.6优化细胞功能237 12.4CRISPRCas9和基因驱动的前景和危险238 12.4.1治愈或根除疾病的潜力238 12.4.2伦理、安全和安保方面的问题239 12.5威胁评估243 参考文献245
第13章生物防御领域的新兴技术和赋能技术251 13.1引言251 13.1.1生物技术市场252 13.1.2生物技术的驱动力252 13.1.3生物技术的进展和生物安全的考虑254 13.2美国的生物防御需求256 13.2.1医疗对策257 13.2.2生物监测259 13.2.3传染性疾病的特征和建模261 13.2.4微生物法医学264 13.3新兴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实例265 13.3.1神经义肢265 13.3.2预测传染病事件265 13.3.3叙利亚化学武器攻击266 13.4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防御的基本因素266 13.5结论269 参考文献271
第14章生物防御医疗产品的监管途径282 14.1医疗对策的监管框架282 14.2向公众提供MCM的机制283 14.2.1研究性新药申请与器械豁免(IND和IDE)283 14.2.2特定用途的市场准入(同意、许可证发放和批准)284 14.3结论性的思考292 参考文献293
第15章大数据与生物防御:前景与陷阱295 15.1引言295 15.2什么是“大数据”?295 15.3什么是生物防御?297 15.4大数据与生物防御的交集297 15.4.1威胁意识和“大数据”299 15.4.2使用“大数据”提高威胁意识时的注意事项303 15.4.3监视和检测304 15.4.4使用“大数据”进行监视和检测时的注意事项306 15.4.5关于将“大数据”/“大数据”分析用于生物防御需要考虑的 其他问题307 15.5总结309 参考文献311
第16章用于生物防御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避免 技术突袭的方法316 16.1引言316 16.2用于生物防御的大数据和基因组信息317 16.3人工智能用于生物防御320 16.3.1基因组信息的分析321 16.3.2利用元基因组学信息进行异常检测322 16.3.3技术预测的人机协作322 16.4总结323 参考文献32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于孟斌,陆军防化学院副教授,遗传学博士,现在主要从事生物防护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6篇,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多项。赵小鹏,陆军防化学院科研学术处副处长,军事学硕士,现主要从事核生化防护领域科研管理工作。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7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