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两宋之交理学道论嬗变与诗歌流变的双向考察

两宋之交理学道论嬗变与诗歌流变的双向考察

1星价 ¥138.6 (7.0折)
2星价¥138.6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82636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75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22826363 ; 978-7-5228-2636-3

内容简介

本书以湖湘学派、龟山学派以及江西诗派之道论与其文学之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对于三大群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术思想的嬗变轨迹与过程予以全面的梳理, 对于三大群体理学思想嬗变影响下的文学观、文艺思想之演变以及具体的文学创作进行彻底的考察。虽然涉及内容较多, 层次较为复杂, 但该书在具体的研究中, 以理学道论与文学创作以及道论演变与文学流变关系为主线, 贯穿全文的研究。

目录

緒論/001**編 湖湘學派道論與詩學研究**章 湖湘學派理學思想概述/021  **節 倫理、本體與心體——湖湘學派學術思想的三個維度與發展脈絡/021    一 儒學倫理:學術的理論基點與出發點/022    二 本體的追尋:秩序合理性依據探索中的學術脈絡/027    三 心體之内涵與功用:先驗認識論的提出與推演/032    四 “五峰不滿其兄之學”的實質/035  第二節 湖湘學派之歷史哲學特色與淵源流變      ——以胡安國對程頤《春秋》學的繼承發展爲中心/037    一 胡安國對程頤《春秋傳》詮釋思路的借鑒與發展/038    二 程頤、胡安國關於歷史主體的認識及其作用的闡發/043    三 胡安國對程頤歷史單位認識的發展及意義/046    四 程頤、胡安國對歷史規律的認識與應對/048    五 歷史哲學:胡寅、胡安國哲學體系建構的出發點/050第二章 胡安國理學思想與《春秋傳》的歷史哲學/054  **節 胡安國理學思想體系/054    一 致知窮理:修養方式的論述/055    二 心與理一:主體認知規律的體認與修養境界的界定/059    三 人倫大本:個體修養、内聖外王的貫穿主旨/062    四 先驗後學:胡安國對二程、楊時理學思想的借鑒與彌合/064  第二節 胡安國《春秋傳》的歷史哲學意識/067    一 《春秋傳》的詮釋維度、詮釋思路及其成因/068    二 《春秋傳》關於歷史主體及其作用的認識/073    三 《春秋傳》歷史單位的界定及其貫穿主旨/076    四 《春秋傳》對歷史規律及歷史認識的界定/080第三章 胡寅理學體系與文學創作/084  **節 本氣、窮理、盡心:胡寅理學思想體系的建構特點/084    一 氣:一切實在的*終本原/085    二 理: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088    三 心:本體主體的溝通關捩/091    四 爲君與爲臣:内聖的外化與外王的實現/094    五 胡寅理學體系的意義和局限/097  第二節 枯木葩華,踵步蘇黄:胡寅詩學理念與詩歌創作/098    一 逸懷浩氣,枯木玄酒:胡寅的詩歌創作論/099    二 踵步蘇黄,同調江西:師法對象的選擇與句法層面的體現/101    三 攝典儒經,用於關捩:理學修養在詩歌語言與結構層面的體現/108    四 生生謂易,冲融和樂:静中見動的生命體悟/116第四章 胡宏理學思想與其詩歌創作/121  **節 命、性、心:胡宏理學思想體系建構特點及其意義/121    一 盡性至命:“性”之概念提出及其内涵辨析/122    二 連接本體與主體、貫通形上與形下:“性”在胡宏哲學體系中的作用/127    三 先驗與已發:胡宏關於“心”體的界定與闡發/131    四 胡宏理學體系建構特點及其意義/135  第二節 胡宏理學思想視域下的詩歌創作/137    一 “發而中節”情感規範的詩歌體現/138    二 盡性至命:修養理路的詩化表現/143    三 與道冥符:境界體認的詩美傳遞/146    四 胡宏詩歌創作的詩學價值與意義/150第二編 龜山學派道論與詩學研究**章 龜山學派概述/155  **節 龜山學派的確立/155    一 受教龜山、傳承洛學——共同的師承與追求所促成的龜山學派/156    二 交往切磋、互相砥礪——相互認可及勸勉切磋强化了學派的群體意識/160    三 力攻新學、排斥佛禪——駁斥“異端”學説彰顯了傳承師説的責任感/164    四 程門正宗、倡道東南——龜山學派在時人及後人論述中的定型與成立/167  第二節 龜山門人對楊時經學研究的繼承與發展/170    一 上溯聖人之心,明確修養方向      ——龜山門人的《春秋》學、《尚書》學研究與發展趨勢/171    二 闡發修養方式,强調反求諸己——龜山門人的四書學研究及其發展趨勢/176  第三節 龜山學派的發展與分化/183    一 由博返約,重視四書:闡釋對象的變化/184    二 闡發義理,涵養致用:闡釋策略的變化/186    三 明心盡性,六經注我:闡釋方法的變化/188第二章 程門高弟,倡道東南——龜山學派創立者楊時的道論與文學/192  **節 反身而誠,正心執中——楊時理學體系的構架及其發展趨勢與意義/192    一 萬物備我,反身而誠:修持導向/193    二 養直持敬,以正吾心:修持方式/197    三 體驗未發,静以執中:修持境界/201    四 楊時理學修養理論的意義及發展趨勢/204  第二節 中正和樂,古樸閒雅——楊時詩歌書寫主題及其詩歌風貌/207    一 傳承斯文,追慕聖道:楊時詩歌書寫主題之一/207    二 反身而誠,自在和樂:楊時詩歌書寫主題之二/212    三 思鄉懷親,嚮往閒居:楊時詩歌書寫主題之三/215    四 發而中節的詩論與儒經詮釋對其詩風塑造的影響/219第三章 陳淵道論與詩歌創作考察/223  **節 爲賢爲聖,皆由心造——陳淵對楊時理學的繼承與發展/223    一 陳淵對楊時理學思想的繼承/223    二 用心於内:陳淵理學修養論的指向/225    三 陳淵理學修養論的意義與缺陷/228  第二節 平易自然,時露真趣——陳淵道論影響下的詩歌創作/229    一 春花:生生之謂易的象徵/230    二 崇高剛健與悠然和樂:與物同體境界之瞬間感悟的書寫/234    三 書寫性情之正的行旅思鄉詩作/238    四 自然生成的詩論與詩歌主題選擇及詩風塑造/242第四章 張九成道論與詩學考察/245  **節 造化何在,吾心而已:張九成理學思想考察/245    一 天人一心,本無彼此:修養工夫的立論基礎/246    二 克己力學,内省慎獨:修養路徑的具體闡述/250    三 納釋於儒,自成己説:張九成理學體系建構的特點及意義/257  第二節 精識高標,意與物遇——張九成道論影響下的詩歌創作論探析/261    一 吟詠性情,準則《詩經》——詩歌本質的論述與師法對象的提出/262    二 踐行孝悌,强調力學——詩歌書寫内容的界定及其與詩歌境界關係的論説/263    三 意與物遇,詩以詠之——詩歌創作手法的探求/267  第三節 和順積中,英華發外——張九成道論影響下的詩歌創作考察/271    一 遠紹《詩經》,近宗東坡:師法對象與題材選擇之關係/271    二 道立神昌,素志不改:謫居心迹及自我砥礪的文學書寫/274    三 心閒氣正,吟風弄月:超越情懷與理學精神的詩化表達/280第三編 江西宗派之儒學視域下的詩學研究**章 江西宗派儒學體系與其詩論概説/289  **節 江西宗派儒學修養的實踐哲學特徵/289    一 實踐哲學:滎陽一系學術發展的向度及其必然/290    二 由工夫證入本體:江西詩派諸人的儒學修養側重/294    三 江西詩派實踐哲學的局限與意義/298    四 詩可證道:江西詩派實踐哲學的影響/301  第二節 江西宗派詩學觀念之變遷/304    一 師法對象的由約趨博、由今趨古/304    二 技法探究的由具體而宏觀/308    三 風格追慕的由瘦硬到自然/311    四 主體精神重視的由隱到顯/314第二章 前期江西宗派諸人儒釋淵源與詩論形成/317  **節 江西詩派實踐哲學特點與詩歌書寫内容轉變/318    一 江西詩派諸人儒學淵源及修養工夫特點論析/318    二 生命體驗:江西詩派諸人禪學修養特點/321    三 江西詩派諸人融通儒釋之實踐哲學特徵的文學表現/325    四 實踐哲學向度下的人格範式選擇與詩美追求生成/329  第二節 “句法”的標舉与意义:江西詩派儒學淵源與其詩論之關係/334    一 文道關係在宋代儒學發展背景下的新變及影響/334    二 “句法”:符號象徵作用的承載/339    三 “句法”的異化與江西詩派詩論的轉向/344    四 江西詩派詩論新變的意義/348第三章 吕本中儒學體系及其詩論、詩藝/351  **節 未發與悟入:吕本中理學體系的構建/351    一 天理之作用領域與心體之先驗性質/352    二 識“性”於未發之前/355    三 愛己及物、推己及物:内外兼具的修養工夫/358    四 悟入:融通内外修養工夫的關鍵/361    五 東萊之學借鑒禪學的必然/364  第二節 波瀾與句法:吕本中詩學體系/365    一 對象、章法與句式:研習前文系統之要/366    二 參活句:揣摩前賢創作過程以增强創作能力/371    三 精思頻改以臻圓美:自我創作之要/375    四 涵養吾氣:主體精神表現力的修養與詩藝旨歸/380    五 東萊詩學體系的體用關係/382  第三節 用事、句法與涵養:吕本中詩歌藝術論析/383    一 用事與用語:吕本中詩歌的語言特點/383    二 境句與意句:吕本中律詩中二聯相輔相成之句法/389    三 實下與虚成:吕本中律詩之對仗表意特點/392    四 複辭與疊字:吕本中詩歌修辭特點與圓美詩風之關係/394    五 修養與詩意:吕本中儒學修養與詩意創新/397第四章 曾幾理禪淵源與其詩學理論、詩歌藝術/402  **節 曾幾理禪淵源與其詩論形成之關係/402    一 道與技的彌合:宋代詩論發展的方向/403    二 “慎勿參死句”與“風吹春空雲”:曾幾細化技法與以道促技之詩論實質/405    三 “涵養吾氣”之方:曾幾詩論之哲學基礎/410    四 曾幾之詩學觀點與關注視野、書寫内容的選擇/413  第二節 句法與涵養:曾幾學術淵源與詩歌藝術/416    一 舊句與己意:師法前賢與自我詩意的呈現/416    二 句法與圓融:句法安排與圓融流暢的形成/421    三 命意與出新:創作構思與清新活潑的生成/425    四 用語與不俗:語言使用與含蓄雅緻的凸顯/430第四編 兩宋之交理學道論嬗變與詩歌流變的雙向考察**章 兩宋之交理學學派之文藝思想/437  **節 兩宋之交理學思想特徵及其與文學之關聯/437    一 强調反身而誠所導向的自然澄澈之審美境界/438    二 追求允厥執中所導向的中正平和之審美境界/443    三 探尋孔顔樂處所導向的和樂自在之審美境界/447    四 圓融灑脱、一以貫之的理學思想與審美追求/453  第二節 兩宋之交理學文學觀之特點及其形成與演進/454    一 從重道輕文到道藝並重      ——北宋理學家詩歌創作論之演進軌迹梳理/455    二 吟詠性情之正與無意爲文而文自工      ——兩宋之交理學諸人對詩歌書寫主題及書寫方式的論述/457    三 超越流俗的崇高與自在和樂的優美      ——兩宋之交理學諸人關於詩歌境界營造與格調追求的論述/462  第三節 兩宋之交理學學派文藝思想的本質及其形成原因/469    一 文以載道:二程文道觀的再討論/470    二 文以貫道,自然生成——兩宋之交學派的文道觀及其本質/473    三 兩宋之交理學學派文道觀形成的原因/477第二章 兩宋之交理學、文學交互影響之必然與表現/483  **節 兩宋之交理學道論演進及其與文學創作流變之關係/483    一 反身而誠與下學窮理——二程儒學修養理論的差異及其外在表現/484    二 關注内在體驗與重視下學窮理——理學道論發展變化軌迹及原因探析/487    三 兩宋之交理學道論的發展分化與文學流變之關係/492  第二節 吕本中“活法”説内在理路及其學術依據/498    一 下學與悟入:吕本中儒學修養體系解析/499    二 吕本中詩論發展脈絡及其儒學依據/503    三 “悟入”與參“活句”:吕本中“活法”説的學術依據與詩學意義/508    四 南宋學者對“活法”一詞運用的啓示/512  第三節 《江西宗派圖》作年、目的及意義新辨/514    一 學界關於《江西宗派圖》撰寫時間考察的反思/514    二 胡寅《和曾漕吉甫》與《江西宗派圖》的撰寫時間/517    三 《江西宗派圖》名稱及吕本中寫作目的新解/522    四 《江西宗派圖》之意義與影響/527    五 結語/529  第四節 宋代學術演進視域下的蘇黄優劣現象及實質解讀/530    一 南宋儒林蘇黄優劣現象概觀/530    二 蘇黄優劣現象的出現及其原因分析/533    三 南宋時蘇黄優劣論的發展變化/538    四 文學審美消解道統重建的批判與儒學修養高度自覺的讚譽      ——南宋儒林蘇黄優劣論的實質/546結語/550參考文獻/558後記/57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左志南,文學博士,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一項。專著《近佛與化雅:北宋中後期文人學佛與詩歌流變研究》獲得四川省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