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9167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208191679 ; 978-7-208-19167-9

本书特色

○ 本书系上海市哲学学会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发展的重大主题展开理论研讨,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课题的*终成果。
○ 上海市哲学学会实施“53100”研究系列,用5年左右时间出版3本著作逾100万字:《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唯物史观新视野与新发展理念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学术话语》。其中**本和第三本书获评上海市级理论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

内容简介

现代化运动伴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而从一个区域性的概念转化为世界性的概念,使得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不得不面对这一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迁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以自己的方式回答“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对“现代化之问”的探索性实践与理论性回答,作为一个重大政治概念和重要学术概念,对其阐释要把握精确的政治内涵和多维度的学理性内涵。“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从哲学层面明晰中国式现代化是侧重“目标样态”的创新,还是突显“过程方式”的独特,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命题和急需回答的学术理论命题。 本书用新的话语表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作出新的理解和深入阐释,要进一步阐明现代化的起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能革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问题。

目录

序 中国式现代化与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1**章 现代化的起源及其本质规定1 一、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和“现代化” 1  (一)唯物史观的“现代”概念2  (二)现代化的两个历史阶段4  (三)现代化的普遍性和具体性6 二、资本主义和现代化之间的两重关系7  (一)肯定性:资本主义对现代化的推动8  (二)否定性:资本主义对现代化本质的背离10  (三)当代资本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限度11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及其历史定位13  (一)中国式现代化出场的三个环节14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性16第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与特色19序 中国式现代化与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1**章 现代化的起源及其本质规定1 一、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和“现代化” 1  (一)唯物史观的“现代”概念2  (二)现代化的两个历史阶段4  (三)现代化的普遍性和具体性6 二、资本主义和现代化之间的两重关系7  (一)肯定性:资本主义对现代化的推动8  (二)否定性:资本主义对现代化本质的背离10  (三)当代资本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限度11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及其历史定位13  (一)中国式现代化出场的三个环节14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性16第二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与特色19 一、中国式现代化开启的历史逻辑19  (一)“振兴中华”的期盼:从洋务运动到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19  (二)道路选择: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22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25 二、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实践逻辑28  (一)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百年目标的主题2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33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40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特色40  (二)“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性特色41  (三)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取向特色43  (四)新发展理念和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特色45  (五)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性特色47第三章 中国式现代化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51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起源与发展51  (一)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51  (二)列宁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57  (三)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58  (四)邓小平理论人民主体观的形成62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主体观的形成63  (六)科学发展观是人民主体观的实践体现65 二、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主体思想的新时代弘扬66  (一)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引领66  (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文化渊源68  (三)近代西方人本思想为当今提供了历史借鉴70 三、中国式现代化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73  (一)中国式现代化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73  (二)中国式现代化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特征83 四、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创新意义84  (一)创造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85  (二)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发展的新篇章86  (三)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理论基础87第四章 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89 一、中华文明有深厚的“民本”思想文化传统89 二、中国式现代化之维———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92  (一)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92  (二)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显著特征93  (三)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价值向度99 三、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101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01  (二)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1032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06 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多重辩证关系108  (一)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108  (二)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111  (三)先富和后富的辩证统一113 五、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历史意义115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115  (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重要标志118  (三)共同富裕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121第五章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123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123 二、改革开放开启人的精神世界的重构126 三、四个多样化倒逼人的精神世界建构130 四、社会快速转型中人的精神世界建构133 五、新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系统性建构136 六、巩固文化主体性是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重要维度140 七、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基本经验143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46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的生成146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提出的历史源头146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的理论基础148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的践行方略151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践路径153  (一)发展绿色生产力,创新绿色科技153  (二)警惕资本逻辑陷阱,合理规制资本155  (三)加强并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157  (四)普及绿色文化教育、推行绿色生活理念159  (五)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维度建设161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意蕴163  (一)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63  (二)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路径165目 录 3  (三)拓展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167第七章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71 一、西方现代化旧模式使人类社会面临挑战171  (一)资本无序扩张,全球经济秩序遭到破坏171  (二)霸权主义横行,非传统安全威胁巨增173  (三)强推“普世价值”,冲击意识形态安全175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世界各国发展新模式176  (一)“生命共同体”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176  (二)“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 179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西方中心主义” 182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185  (一)凝聚价值共识,形成全人类共同价值185  (二)弥合传统国际秩序不足,共建国际新秩序188第八章 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的新的文化建设194 一、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成的中华文明突出特征194  (一)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突出特征是中华文明*为基础的特征194  (二)中华文明创新性的突出特征198  (三)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出特征200  (四)中华文明包容性的突出特征203  (五)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突出特征205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206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206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208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而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212 三、新时代的新的文化建设及其意义214  (一)在解决古今中西问题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214  (二)在了解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中,把握中华文明的新特点216  (三)从新时代的新的文化建设到新的文明建设218第九章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21 一、文明形态概论2214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一)文明形态历史起源221  (二)文明形态的存在特征222  (三)文明形态的演进226 二、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27  (一)新文明形态的内涵229  (二)文明新形态的建构特点233  (三)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取向238  (四)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举措241 三、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24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化24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人类文明形态升维提级24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探寻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路径245 结语247后记24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家珉,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社会科学部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高校哲学师资班。现为北京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著有《中国传统文化述要》《思履集》等;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探索与争鸣》《中国青年研究》《思想理论研究》《哲学动态》《哲学研究》等发表各类文字成果逾百篇。高惠珠,1996年起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教授。现任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人学学会和价值哲学学会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哲学学会副秘书长。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