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892005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19892005 ; 978-7-5198-9200-5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全国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主要聚焦于储能技术与综合能源系统的结合方面,共包括6章的内容,对应的学时根据学校的安排,可以选择48~64学时。
本教材首先对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了概述,从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出发,说明储能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对储能与能源利用系统相结合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的第2~4章,分别叙述了物理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与燃料储能技术,这三章内容力求简单,主要考虑了两方面:首先是已经学习过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快速达到复习的效果,另外是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知识内容,掌握如何分析储能系统的能量传递及相关效率。第5章为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流与?流分析,这部分内容从综合能源转换分析及其驱动势出发,阐述了储能与综合能源转换技术的梯级匹配,通过梯级能量系统分析,指导同学们在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的匹配过程中,进行黑箱化处理和节能优化、能量流和?流分析、总能利用率和总?利用率分析。第6章为储能系统的碳减排与经济性分析,从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出发,说明其在碳减排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从经济性方面对储能系统进行了分析。
本教材可以为项目式教学的课堂提供支撑,即从真实的产业场景出发,设计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的流程,形成初步的热力学设计框架,并融合化学、物理、热力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使得同学们结合项目设计深入理解能量效率、?效率、碳减排效果、经济性,避免纸上谈兵,进而通过应用分析强化理论学习,达到知识快速内化的效果。与此同时,希望通过本教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包含储能的综合系统,引导同学们跳出以往学习细节知识的习惯,从全局考虑问题。

作者简介

本书编写团队为上海交通大学黄震团队。黄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可再生合成燃料高效利用等研究。黄震,中国工程院院士、讲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教J育Y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in Energy主编、国际学刊Int. J. Engine Res.和Energy Sci. Eng.编委,担任国家科技部全国重点实验室能源领域体系布局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可再生合成燃料制备与高效利用研究。先后以第D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国际清洁燃料成就奖、中国内燃机工业杰出科技创新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王丽伟承担“工程热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等多门课程的讲授工作,工程热力学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以及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高等工程热力学获评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课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